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繁体版

第十九章 汉王打人

    说起这个汉王,真是一点脸皮都没有,隔三岔五就来骚扰一下朱瞻基,另他生厌,但是又没有办法,好在人比较好糊弄,就像小狗狗一样,给点小零食就能把尾巴摇断。

    朝局平淡无波,朱瞻基所安排的事情也在一步一步落实,官员也都就位,盛寅也重新回到了京城,赐予美酒好茶,并让他专职负责皇宫及高官的健康,还专门让他研究药膳,定期为大家检查身体。

    一天傍晚他看见有一位以前的幼军的士兵在值班,就上去询问。

    “孟胜,你过来一下。”

    “是。”

    “家里还好吧?”

    “还不错,以前家里老是嫌弃。”

    “那你现在成家了没有?”

    “没有。”

    “好,你继续值班吧。”

    他来到了坤宁宫,这里设计让他不喜,毫无美感。

    “皇上你来了。”

    “善祥,大妞呢?”

    “在太后那里呢。”他进屋坐下,端起茶喝了一口。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呢?”

    “去照顾小囡囡去了。”善祥脸一红,心里又在暗骂自己,尽想着那事。

    朱瞻基拉起皇后的手,揉搓,她的手跟一般人不一样,就像水做的一样,软绵绵的。

    “以前的幼军都老大不小了,还都没有成家,我打算放一些宫女出去,跟他们配对,你跟郑勇来安排一下吧,有没有想出宫的?”

    “没有唉,都盼着皇上你宠幸呢!”

    “先挑出一百个出来,幼军选出一百五十个。”

    “那样怎么配呀?”

    “由宫女先挑,不满意的再由幼军来挑,总有合适的。

    挑完了就带回家,每人发一些布匹,一百贯新币,作为安家费,暂且发三十贯吧,其余的留下给他们建新房吧。”

    “皇上,你也太扣了吧。”

    朱瞻基朝着她坏笑一声,就急急忙忙地洗澡去了。

    城南遇仙楼,汉王和赵王在二楼包厢里吃酒。

    “三弟,前几日我又在大侄子那里要了几个郎中,到时候分你几个。”

    “二哥,皇上不是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怎么到了你这,又是给这个的,又是给那个的?”

    “他不给我就烦死他,他能耐我何,难道把我抓起来打一顿?”

    “那怎么只给你不给我呀!”

    “那你自己找他要去啊,我跟你说,到了那边什么都没有,那还干个屁呀!”

    “要是大哥还健在就好了。”

    “好个屁,那都要自己去争取,你不抢不要,谁会想到你呀!”

    不久,吃好喝好,哥俩个一起下楼。

    “你们说说,现在朝廷都成什么样了,皇上违反祖制,就没有一个大臣出来谏言吗?”

    “是极,是极,我看呐,皇上就是一个昏君,怎么能这样说圣人呢!”

    “是啊,小人当道,混淆视听啊!”

    “我道是谁在背后说皇上的坏话呢,原来是几个不入流的芝麻官。

    你们倒是说说皇上怎么就成了昏君了?”

    “啊,是汉王!”

    “参见汉王。”

    “哼,本王最见不得你们这群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人,说,皇帝是怎么昏庸了!”

    “走走走。”“小臣告退。”

    “都不许走,今天你们不说出个所有然来,看我不收拾你们!”

    “皇上屡逆祖制,不遵圣人,算不得昏庸吗?”

    “我爹还杀了方孝儒呢,那又能怎么样?”

    “你无耻!”

    “啪!”“反了天了你们,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群孬货!”

    “二哥,算了,算了,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呢?”

    刘仪捂着脸,整个人都蒙了。

    次日早朝,就有御史告状来了。

    “陛下,臣右都御史王璋有事启奏。”

    “请讲!”

    “汉王于昨日在酒楼殴打朝廷命官,应立即遣返汉王回封地反省。”

    “哦,所谓何事?”

    “按察御史刘仪等议论皇上违反祖制,不敬圣人,被汉王听到了,当即将他打倒在地。”

    “陈公,该如何判?”

    “大明律并无有关条例。”不是没有,而是只有皇上才能亲自审理,而且律法当中,并没有说杀人会重罚,更何况只是打人了呢。

    “此事错在朕,不关汉王。

    朕并没有不敬圣人之意,但是发展民生当以务实,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就多去改变,有利于民生的事情要多做,而不是萧随曹规,不闻不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大明律条例过于苛刻的地方当修改,没有规定的当补充,

    大明朝朕委托给你们来管理的,而不是成天议论这些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

    朕已经让杨士奇修改大明律,今后在法律面前,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法修成之后会邀请天下诸王进京共同商议。”

    “皇上英明,疲民之法,苦民之法,害民之法,不合时宜之法皆不可法。”

    “皇上圣明。”

    散朝后,召来王彦,海寿。

    “海公公,朕当初让你进献的苹果对身体大有裨益,朕打算于登州府北广种苹果树,海公公,可否帮我帮成此事?”

    “遵旨。”

    “朕已经命人准备了苹果树苗,明年清明之际就可以移栽种植,海公公一边在此地种树一边在此修养,准许以一品大臣之制造府,你就带一批猴子们给你老伺候着吧。”

    “臣谢陛下隆恩。”

    “赐海公公新币十万贯,以作造府只用,将来种出来苹果另外有赏。”

    “谢陛下。”

    “王大,在北边地方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苗圃,以后把宫里都打扮起来,室内也可以摆放些。”

    “遵旨。”

    “另外挑选一批脑瓜灵活的会识字计数的,朕要亲自调教。”

    “遵旨。”

    其实朱瞻基早就想好了这些太监和宫女们的出路,可以管帐,可以教些数理化,建立实验室,以待日后,太监是好用,可是出去之后,往往就得瑟,适得其反。

    这个时候做点事情可是真难呐,有钱的商户都不敢出来得瑟。

    琉璃厂早就能生产出透明的玻璃,不过难以量产,一个是原料不足,纯碱主要还是来自口外,二个工艺还得改进,不过能够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透镜还是可以的,可以大量生产出望远镜,还有一些实验用的烧瓶,烧杯,酒精灯等等。

    他就不信了,那么多产业,难道就发展不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