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逃亡记
繁体版

第31章:庇护法则

    2023年6月14日,MJ病毒爆发后的第70天。

    外兴安岭以北庇护所,中雨。

    我坐在洞口静静的看着雨水飘过.......

    截止目前,我已经来到外兴安岭15天了,现在已经拥有了两个洞穴式的庇护所,以及近200多个平方的耕地,还有一座熔炼炉以及相关的设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拓荒搭建的。

    从无到有,这么多东西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看似很多但其实也很少。

    因为好运不是一直都在的,就好比那头倒霉的狗熊送来的快递........

    留给我的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因为距离这里的入冬时间最多还有最多两个半月时间,外兴安岭基本到了9月就会开始飘雪。

    而现在种植的马铃薯及番茄都才刚刚才发芽,这样的蔬菜类储备量是无法挺过寒冬的,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肉类上了。

    而这头熊肉,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不到两个月就会被消耗殆尽。

    而到时候寒冬还未结束,垂钓之地的河面也开始结冰了,直至明年的迟春天才会解冻。

    食物储备的危机对我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战,要在剩余的两个半月内储备上近5个月的食物储备量,这样才能保证我能够在这里生存的下去。

    相比较于活死人遍地的城市,这里所给我带来的挑战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揉了揉脑壳,咬着烟往山脚下走去,我决定暂时不在思考这些问题了,先解决当下的问题。

    末世之中有时候需要对任何一个决定,都要反复的思考上许久,因为没有试错的机会,更不可能重来,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异常小心。

    我总结出几个经验那就是:

    1.就近原则(无论是资源还是搜刮及庇护)

    2.一切从简,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可靠(比如武器和使用的工具,和构建的防御设施及搭建庇护所)

    3.远离人烟的基础上,不是让自己从一片死地,迈入另一片“死地”(就和迁坟没什么区别,比如迁入一片更加恶劣的生存之地,即使没有活死人自己也难生存下去)。

    4.通俗的来讲就是别有圣母心(末世之中记住了,对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仁慈都是对自己残忍,所以要仔细权衡利弊以自己为主,毕竟你不是超人无法去救很多人,这很正常,别自负且自责)。

    5.坚持锻炼身体和储备应对灾难的知识,这可以大大的提升你生存下去的几率。(这一切应当在末世前就开始,而不是末世之后才开始执行)。

    6.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狡兔三窟(要学会预知提前准备和补救措施,以及留好退路,及多种备选方案)......

    我掐灭了烟,开始用一根长木去搅动蓄水池内的石灰岩,直至把它搅拌至粘稠的状态,我才开始使用一个木板简单拼接成的工具装上这些石灰。

    我搬起这近乎30多斤的石灰开始往回走去,这一路我在想如果有一个筐或者背篓就好了。

    我做的这个装石灰的容器太粗暴了,有点类似于一个大号的木质抽屉,即使这样我还尽可能做了轻量化的设计,比如用比较薄的干木板。

    即使这样设计了,这个搬运工具的自重就已经达到了10斤左右,再加上30多斤的石灰,我刚开始搬运还好。

    但是到了后面走了七到八趟的时候就吃不消了,差点没累成狗。

    好在所需要的石灰已经搬运的差不多了,我并不打算再继续往上搬运了,除非换个装运的工具。

    但是接下来,更痛苦的来了,我直接走到围栏的北侧挖取了近50多斤的粘土。

    这次我学聪明了,直接光着膀子去搬运.......

    新开凿的山洞内,我把粘土和石灰以及沙子(敲碎的沙岩)按照0.5: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充分的搅拌,直至可以用手捏成坨的样子。

    然后我开始在需要加固的支撑以及木板和山体的空隙之间填满,夯实,再然后进行抹平。

    有点类似于末世前的瓦工活.......

    关于原木的支撑,为了增加其稳定性和节省空间,我直接选择了”半隐藏”式设计,把原木支撑的一半镶嵌进了山体内。

    做完这一切,我开始搬运来许多的石块,我打算构建一个类似于东北土炕的东西。

    首先在地面用石头摆放出一个长方形的炕体四个边角,长约2m,宽约1.9m,高度在60多cm。

    然后开始围绕这四个点位开始堆砌墙体,预留出炕口以备塞入柴火和掏灰使用。

    紧接着就是在里面开始堆砌上起支撑作用的柱脚,在山体的烟囱口砌上导烟槽。

    而我把导烟的位置留在了东侧的洞口外。

    然后在炕内铺上耐火的保温层(粘土加少量的沙子,比例为80:1左右),做完这一切,我在柱脚上放上落叶松木板。

    作为底部的支撑,紧接着在木板的表面开始用剩余的粘土及石灰和沙子的混合物包裹起来,厚度约莫在16公分左右。

    我只能祈祷木板燃烧完后炕体不会坍塌,然后用粘土和细沙泥浆抹平炕面,在灶台内燃烧木柴及树叶等炕面干燥。

    再铺上一层厚实的松针,这样一个土炕就构建完成了。

    看着剩余的石灰和石块,我又在土炕的正对面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火炉,点燃火炉后热辐射可直接照辐照到土炕上。

    这样寒冷的夜晚应该就会好上很多了。

    我又在土炕靠近山体的位置拼接上了好几块木板,再用石灰抹平缝隙。

    做完这一切我开始着手准备新的庇护所大门,这个大门的尺寸要比隔壁小上很多,我直接用木板如法炮制拼接了出来。

    然后把类似于开合的支撑用石灰粘土混合物加固了一番。

    这样一扇可以开合的大门就制作完毕了。

    到这里新庇护所的完善基本就完工了,只差打通与隔壁的岩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