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月色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准备

    “罢了,不想那么多了,观音婢,你觉得这个臭小子为什么会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李二从栏杆上跳下来,和长孙皇后开始咬耳朵。

    “是啊,这个时候高明一般不会来这里的。”长孙皇后想了想,略微有些担心的说道,“会不会是高明遇到什么麻烦了?”

    “怎么可能,就他那几个藏得严严实实的手下,看着朕都眼馋,有那几个手下帮衬着,以现在的情况来讲,这逆子想要碰到点麻烦,还真有些困难。”李二感慨道。

    所以这小子到底是在搞什么鬼?至于会不会是因为昨天晚上自己随手布置下去的任务,老李并没有往那方面想,开设粥棚,压制舆论,这种事情要是都办不到的话,老李还就真得重新审视一番了。

    能被无数后人评价成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可没有那么的简单,他当然知道李承乾能做好这件事,但是他更注重的,是李承乾在这件事中的行为方式。

    同样是赈灾,把饭丢给灾民是赈灾,客客气气的递给灾民也是赈灾,让人吃饱喝足是赈灾,让人刚刚够扛过去也是赈灾,同理,人员的运转,灾民的安置等等都是如此,这里面表现出来的,却是太子的品性与能力。

    “二哥既然猜不到,何不如直接上前问问?”长孙皇后扯了扯老李的衣袖,开口说道。

    “你看这臭小子的样子,是像有事的人么?”

    “既然二哥不去,那就只好让臣妾亲自过去问问了。”长孙皇后轻咬银牙,眼波流转霎那间就变成了绕指的缠绵,软化了老李的那颗铁心。

    “好好好,朕去问,朕去问行了吧,”老李有些无奈,只要不是涉及到原则问题,他都会被长孙这一招克制得死死的,主要是人到中年,腰受不了啊。

    话说大是大非上长孙皇后也从来没有糊涂过。

    ……

    而另一边,正在逗自己闺女,啊不,妹子的李承乾站在那里替丽质编头发的时侯,老李和长孙已经一齐走了过来。

    李承乾没有惊奇,而是快速将最后一个小辫子编好后放下来,这才拍了拍自己小妹的脑袋,回身朝着老李和长孙问安。

    “儿臣/丽质,见过父皇,母后。”

    别看老李和长孙已经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几年,但两人彼此之间却没有丝毫的倦怠,反而一如当如遇见的那般和睦,虽说老李的后宫中妃子不少,但实际上长孙的位置是绝对不可能动摇的。

    老李轻哼一声,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李承乾,这才有些不忿的问道,“太子此时不待在你的宜秋宫中,来这丽正殿所谓何事啊?”

    “儿臣是向父皇来说一些事情的。”李承乾将之前刘仁轨的话语又说了一遍。

    “这不是做得很好么?”一旁的长孙问道,“不管是对于那些难民的看法,还有后面的处置,都没有什么问题,哪怕是我大兄来做,恐怕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了……我明白了,高明可是在担心那些富商不肯捐款,既然如此,本宫就先认捐一些钱粮如何?”

    虽说后宫一向不准干政,但那也得看是什么事,一来李承乾尚未正式参政,这件事完全可以看作是小孩子之间的举措,二来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难民着想,朝堂上谁敢说三道四?

    老李可不是吃素的!

    “儿臣多谢母后。”李承乾摇了摇头,“不过母后还是不必破费了,若是真想帮儿臣,借给儿臣一些能识文断字的下人就是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知道民间疾苦是好事,正好你也可以趁此机会了解一下民生不易,那个刘仁轨是有才能的,若有不明白的事情,你也可以向他多请教。”

    “是的,儿臣明白。”对于这种事情,李承乾从来不会掩饰,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绝对不会胡乱指手画脚。

    “其实儿臣心中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父皇。”李承乾想了想,开口问道,“既然父皇早就知道了今年旱蝗之后,冬季会有灾民,为何不早做准备呢?”

    这个问题,李世民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先朝长孙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带着丽质先走,然后猜挥了挥手,让李承乾跟上来。

    等到左右没人的时侯,李世民才开口说道,“因为不值。”

    “不值?”李承乾一脸不解。

    虽说已经来到大唐有着不短的时间了,但他身为一朝太子,一直都被保护的很好,对于这些灾难,他知道书上是怎么描述的,但,知道是知道,他从来没有过直观的体验。

    这倒不是他因为位置的变化就开始何不食肉糜,而是确确实实没有切身的体验过。

    李世民是能理解自己儿子的困惑的,罕见的放下身段,拍了拍一旁的台阶,示意李承乾坐下来,自己则向太子认真的解释起来,“虽说大唐已经立国有十余年之久,但其实百姓真正的休养生息,其实也就在这两年罢了,你出生的晚,虽说现在已经开始懂事了,但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虽然,不管以后的民间还是史书上,都会将那隋炀帝评价为暴虐之君,但这并不代表隋炀帝就是真真正正一无是处的蠢材,相反,他的心胸很大,开采大运河,大力改革,营建东都,完善官制、均田制,三伐高丽,说句不客气的话,以后大唐若是能够兴盛,须有他的一份功劳。”

    “但万事万物终有尽头,他做的太过了,远远的超过了百姓的承受能力,再加上那些世家的拖后腿,这才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覆灭,天下百姓也足足过了十余年才回过一口气来,所以朕不是不愿意提前准备,而是没有办法。”

    李承乾有些疑惑,“没有办法?”

    李世民缓缓的点了点头,“是的,没有办法,之前的蝗灾已经几乎掏空了国库,现在凛冬将至,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顿了一下,李世民继续说道,“所以为了大局考虑,朕才不得不割舍一部分百姓,给更多百姓活下去的机会,这个冬天其实就是一次筛选,筛选掉年老体衰的百姓,让更多的青壮活下去,一来,可以缓解国库的压力,二来……也可以去掉一些来年的负担。”

    这是个很残忍的现实。

    “儿臣可以明白,但不能接受。”李承乾说道。

    “那就是你的事情了。”李世民道,“不是朕的心肠冷硬,事实上,朕当然可以给全部百姓放粮,可那又如何呢?从十月到来年二月,足足五个月的时间,朝廷承受不住的。

    就算退一万步讲,哪怕朝廷撑住了,可来年呢?若是再出现一次天灾,朕又该怎么办?难道再平一次天下么?那时又得死多少人?粮食,粮食!就怕到时候把那些粮商全部当猪宰了,恐怕都凑不出来那么多的粮食。”

    毕竟粮食不是说有就有的。

    “儿臣觉得,与其节流,不如开源,既然现有的粮食已经不足了,那就开荒,打渔,捕猎,增产,总有办法能让人活下去的。”李承乾想了想,说道。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这才道,“呵呵,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朕接在手里的可是一个烂摊子啊,你都想到了,朕难道没有想到么?可去年燕郡王李益谋反,天下十道中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剑南道、尽皆遭受轻重不一的天灾,今年又是天下大旱,紧接着又是那蝗灾,你让朕怎么办?朕还能怎么办?更何况,你所说的这些办法,难道真的能喂饱百姓么?”

    “总归是有一天能做到的,儿臣坚信这一点。”

    “朕愿意相信你的决心,但有些时候,现实是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李世民说道,“既然你说你有办法,朕期待看着那一天的到来。”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知道为何,心中的压力忽然大了许多。

    就好像原来花团锦簇的一堆东西打开之后,原来是另外的一副场景,泥土中的肥料不是肥料,而是实实在在的血汗。

    所谓的大唐盛世,在最开始原来也有这么艰难的时侯。

    “放心吧,等到你的时侯,局势会好很多的。”李世民拍了拍太子的肩膀说道,“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这诺大的帝国,还是要交在你手上的。”

    “那儿臣还是尽量让父皇千秋鼎盛,活得长久一些吧。”李承乾摇了摇头,“说实在话,儿臣心中其实是害怕的,害怕自己的脊梁不够硬,肩膀不够宽,承不起这天下。”

    “知道这个,就是好事。”李世民笑了起来,“能有承担责任的觉悟,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你已经比历史上的很多太子都强了。”

    “儿臣尽量。”李承乾点头,“实在不行儿臣就早点生个孩子,让父皇到时候直接传位给皇孙就是了。”

    李世民笑骂一声,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然后又朝着远方看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片刻之后,李世民从台阶上站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李承乾也就跟着站了起来。

    “太子可还有什么疑惑吗?”李世民没有回头,就这样背对着李承乾问道。

    “儿臣这次若是赈灾,恐怕会收揽一些长安城外的土地,到时候为了方便,可能会触碰到一些叔叔伯伯的利益?”

    城外有不少贞观一朝老臣的庄园,都是老李之前赐下的,此时反倒是成了绊脚石,当然了,到时候也不一定能用得上,只是先提前说一下,有备无患而已。

    “城外那么多空地都不满足,看来你的心倒是很大。”李世民沉吟了一番,开口道,“罢了,到时候看情况吧,不过这件事朕可没法做主,到时候你还得去求你母后,换一换位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这其实已经是默认了。

    毕竟老李开口和长孙皇后开口,虽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给人的感觉可不一样。

    那庄园是老李赐下的,若是老李亲自讨要,说不得就会让人心中有些想法,但若是长孙皇后开口了……哼哼。

    毕竟人家儿子是有正事的,爱护儿子也不是人家的错,更何况又不是收回去,挪挪位置而已,也算是给了人家一个台阶,那些老臣也不是特别看重那些庄园,更重要的是那一份荣耀,那荣耀象征着老李对于他们曾经功绩的认可。

    “好了,你的问题解决了,朕倒是突然有了想法。”李世民说道。

    “啊?”不知为何,李承乾心中突然有了一丝不妙的感觉。

    “正巧今日朕得了些许的闲暇,”李世民招了招手,将在远处候着的曹德叫过来,然后开口道,“既然太子想了解一些民间疾苦,那朕便亲自带你出宫看看。”

    “是。”

    李承乾还没说话,曹德就已经开口答应了下来,立时吩咐几个小太监过来,七手八脚的将李承乾带到了一个小房间中。

    紧接着那些小太监便开始麻溜的替李承乾换衣服,将李承乾原本的一身锦衣华缎扒下来,换成了一身寻常公子哥的衣着。

    下一刻,老李已经施施然的走了进来,在另外几个小太监的服侍下,同样将原本的一身衮龙袍换作了平常富贵人家的衣着。

    李承乾怔住了。

    因为自己是一早出宫后又回来的原因。

    所以自己本身穿的不就是常服么?为什么还要换!

    更何况今天的天气还这么冷!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他就已经被小太监簇拥着,来到了一辆马车上,马车竟然还是他平时出行的马车,低调且不奢华,就停在宫殿的外面。

    老李拉开车帘,坐了进来。

    紧接着,是扮作管家的曹老太监来到车辕上充当车夫。

    不对啊,为什么自己总感觉这一切有些太过顺畅了呢?

    李承乾忽然意识到了这个严肃的问题。

    老李则拿过早已温好的茶壶,给自己美滋滋的倒了一杯热茶,抿了一口后看向李承乾,呵呵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