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烟雨千里风
繁体版

第三章 初学乍练

    知道眼前之人是贤者左安正,余轻舟大为振奋,正过衣冠,再次恭恭敬敬见礼,并告知李岦夫子是浩然书院外出历练的学子。左安正却知,倘若李岦是浩然书院的人,就绝不是历练弟子,学子外出历练,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两年必会返回学院,否则必然影响学业。这个李岦,目的怕也与西南镇抚司血案相关。不过他倒也不会与眼前两人多说,只指着余轻舟对余锅头说“这孩子资质、功底均属上乘,好歹我也要返回戎州,就与你们一路,路上教导这孩子几天。”余锅头自然大喜,忙邀左安正前往车马店。左安正确言说,既与余轻舟有缘,之后也不知能同行几日,刚好江边僻静,就从当下开始教学。当即让余锅头回去准备些饭食,又让余轻舟作了三拜,方才传他“浩然养气决”“千军进击劲”。浩然养气决乃是儒家修炼的基础,是呼吸吐纳和蕴养气机的法门,李岦传给余轻舟的呼气法门,就是浩然正气决最初浅的法门,除了吐纳,浩然正气诀养气,涉及心、性、理、法,最是讲究以理明心、以心养气、以气见法,同一法决,不同人修出的气机千差万别,中正浩大者有之,急瀑飞流者有之,稳如山川者有之,绵密如雨者有之,端的是千差万别。左安正的千军进击劲讲究逆流而上、千军猛攻、万死不退,作为根本的浩然气也是刚猛无比。余轻舟祖辈是边军,父辈是直爽的马帮汉子,性情中多有爽利豪迈,对不及其余,一味猛冲的千军进击劲,也是感到十分爽快。

    两人在这江边传授,学者有悟性,教者有办法,不知不觉便是半日,余锅头也然带着吃食返回,在江边找了块平坦大石摆下碗碟,又拿出细细斟满三杯酒,放在郑重地请左安正用餐。左安正瞧着石上酒杯,自然知晓余锅头心头想法,便道:“这孩子我瞧着喜欢,但那李岦也是儒家学院的人,我到不好再收他当弟子,不过挂个武学徒弟的名,倒是没多大问题。”随后就叫余轻舟叩拜敬酒,左安正把一杯敬了天,一杯谢了地,原本儒者收徒,第三杯是要敬儒家历代先圣,不过左安正没有收余轻舟当自家儒学传人,因此便将第三杯酒一饮而尽,算是拜师礼成。随后三人便围坐石头吃饭,余轻舟心理记挂刚学到手的功法,便潦草吃完,又在一边习练起来。余锅头陪着左安正小酌了几杯,谈了一些西南边事、农事收成、黎庶风俗。之后,左安正又看了余轻舟的炼体之法,发现却也是兵家的正宗法门,且练体已有小成,皮肉筋膜均已坚固,便传他一宗得自佛家的外功修炼法门,此法门名为金刚不坏,与寻常武林认识修炼铁布衫、金钟罩相似,需要每日击打,先以掌指,再以棍棒,以激发气血中蕴藏的力量,从而强健体魄。金刚不坏最为关键的是受击打时气机调运,以及受击打后所用的内服外敷药物,气机不对便起不到习练效果,只是白白挨打,药物不对会导致身体损伤,断绝后续成长之路。这两者均是佛门净土宗上林寺不传之秘,百年前却被一僧盗出,此僧还俗作恶为长荡书院所诛。虽说此法乃不传之秘,然终究只是炼体法门,并并不牵涉佛家修行之根本,长荡书院将功法送归上林寺时,上林寺便拓了一本送与长荡书院。左安正早年在军中历练,惯于带兵冲击敌阵,倘若没有金刚不坏之法,怕是年少时就折损了。左安正随后又看了余轻舟的拳脚枪棒,看他修的阴阳五行棍、易形八卦掌均有模有样,便不再多教。

    晚饭时,余锅头带一众马帮汉子整治了一桌子好菜,一只老母鸡拿黑水河边特有的黑漆油炒了,加上三七、天麻炖的烂熟,既可益气补血又可蕴养精神。两条江鱼用辣酱加酸味、果香均浓厚的香酸果煮熟,一盘时令的香椿煎鸡蛋,一盘竹笋腊肉,还有火腿、腊肠、茴香豆以及几种可食花朵做成的甜汤,已经是这个时节边境人家拿得出来的最大诚意。左安正没有推辞,也没有端着的架子,与余锅头几人喝了不少水酒。饭后再吃过余轻舟奉上的茶,叫余轻舟拿了诗书过来,与他讲了不少见解,却比余轻舟自己所悟精深甚多,也不管余轻舟是否有所得,只叫他记住了,日后自会慢慢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