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帝
繁体版

第067章 整顿寺庙

    高殷听到治理流民和清理寺庙的僧尼进展不大,知道也不能怪颜之推,这种事情没有自己亲自推动,他是搞不定的。

    别说他搞不定,就是首辅赵彦深也一样搞不定,毕竟他涉及的面太广,遇到的阻力十分巨大。

    “无妨,爱卿只管去河东任新职就是,其他的一切由朕亲自处理!”高殷说道。

    “多谢陛下体谅!”颜之推说道。

    郑子默说道:“陛下,治理流民,恐怕还是要给一些特殊政策,否则他们宁愿呆在山中,或者是隐藏于豪门大户之中,不愿意出来耕地交税!”

    高殷点点头:“这是自然的,流民治理那是千古之难题,朕以为应该慢慢来,用个三五年时间把此事办成就可以,万万记不得!”

    人都喜欢自由,不怎么喜欢被管束。河北地区的流民应该不算太多,毕竟太行山吕梁山也藏不了多少人。

    主要的应该算是“藏匿户”,也就是隐藏在那些大户之中。

    按照颜之推的说法,不但是皇室高家族人那些豪门大户,就是太后李氏族人和其他的山东河北大户家中,也有非常多的隐匿之户。

    这些人中有相当部分构成了帝国的权力基础,要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但是,如今自己是皇帝,这个事情必须要管。

    “朕意,让毕义云担任御史中丞、括户使。朕就给一些特殊政策,流民及藏匿户可以不回原籍,同时免税三年。

    对于藏匿户,不论涉及到何人,给半年期限入籍,否则,严处!赵公,你专门下一道‘括户令’,过期被查处者,户主流刑!”高殷说道。

    流刑?

    众人一听都吓了一跳!这可是仅仅次于死刑的处罚。

    还有,这个毕义云可是酷吏,看来皇帝是要动真格的了。

    “还有,你们在座的诸位也回去给亲朋好友、门生故吏讲清楚,别怪朕没给他们机会。

    朕可不想做个暴君,不过若是有人要对抗朝廷,朕不会管他门第多高、功劳多大、背景多深,一定严惩不贷!”

    高殷说完,猛地拔出了腰间的宝剑,砰的一声斩断了案几的一角!

    众人都没想到他来这一手,不由吓得勃然变色,纷纷说话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照办!”

    “陛下万勿着急,既然措施如此优厚,想来没有人再愿意违法!”

    “陛下也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是千古明君,哪里有暴君之说?”

    “臣等一定会尽全力支持陛下的工作……”

    “……”

    听到他们的发言,看到他们的表情,高殷心中比较满意。

    自从他攻下河东之后,他感觉自己的威信大了许多,有了自己强力推进此事,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这个事情商议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僧尼。

    前面曾经介绍过,在北魏、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处于鼎盛的发展。

    无论是南方北方,人们处于非常疯狂的状态。

    天下三分之后,整个北齐有僧尼将近200万,这几乎是全国人口的1/10,这些人不论男女都是成年人,或者是接近成年人。

    已经灭亡了好几年的梁朝也差不多。梁武帝醉心佛教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们国家僧尼的比例可能还超过齐国。

    结果自己的叔叔高澄使用了反间计,让侯景之乱得以发生,从而大乱江南,使得江南持续了七八年的大动乱,人口至少下降一半,这不能说与佛教无序的发展没有一点关系。

    如此多的人不从事农业,或者说故意不交税,不服役,这对于农业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

    没有哪个皇帝会允许这样的事情长期存在,因为那个时候的农业生产率仍旧低下,哪能长期用富余的粮食来养这些人?

    高殷心想,人们对于儒家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站在皇帝这个封建统治者的立场来看,儒家绝对是个好东西。

    要对佛教进行有效的约束,就要充分发挥儒家的威力。

    比如说,也要充分利用“忠孝仁义”这四个字对佛教进行制约,让他们有序发展,不能不能够损坏统治者和大多数百姓的利益。

    “上次,朕让他们组织三教之人之间开展了几次辩论,听说效果也还不错。

    朕的意思,要把儒家提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要让百姓充分领会‘忠孝仁义’识字的含义。

    祖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宣传,朕感觉效果也不错,赵公,你看僧尼人数限制在多少为合适?”

    赵彦深一听,皇帝既然点名了,自己也不好不回答:“回陛下,就依陛下上次所讲的两万人吧,这已经是1%了!”

    高殷摇摇头:“以前朕是说过这个话,不过这些日子朕想来,两万人还是太多,一年察举的秀才和孝廉才多少人呀?几十个人而已!

    因此,朕意,就按照2000人下牒,太和他老人家也信佛,因此,其中五百人留给邺城和晋阳的皇家寺庙。

    其余的1500人,根据各州的寺庙情况下发下去。朕也并非是要灭佛,人人都可以信佛,但是不能够随意出家,可以在家里面念佛烧香。

    太后他老人家已经同意了朕的观点,就是神武帝,以前也有过相关的命令,只不过推行不大好而已……”

    啊?2000人?

    这是不是太少了?

    “陛下,不如增加到一万人如何?”赵彦深说道。

    “不准!还有,出家的道士也按照这个数,不要在此事上多加纠缠。

    明日,再研究一下对以前的察举制进行改革,朕要在全国推行新的科举制!”

    高殷心想,隋唐时期寺庙是多少人呀?也不过只有这个数,国家不是一样正常运转,也没有乱起来,也不可能乱。

    像那样的严格管理就挺好。

    “诸位辛苦了,今日就在宫中吃饭。对了,朕决定拿出300户,赐予军枢房,作为餐厨。

    还有,今后清职官员隔日一朝,给廊下食,免得他们开完会都饿得头昏眼花!”高殷又接着宣布了又提高他们的待遇。

    啊?有这样的好事?

    “多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