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帝
繁体版

第064章 寒门出头

    一名工匠领命之后,就看见他用一个小铁锤敲掉了堵住的铁塞子。

    掌管火炉子工匠随后开始释放铁水,顷刻之间,只见通红的铁水就从那个管子当中慢慢流出,然后缓缓进入到池子当中。

    只见这铁水流动性并不太强,属于半液态,这是由于炼铁的原料采用的是木炭,温度达不到让其变为全液态。

    数名健壮无比的工匠,这时已经站在池子边的矮墙上,他们当中有两个人往里面撒些矿石粉,另外两个人拿着长长的木棍,开始搅拌铁水。

    由于这只是半液态的铁水,流动性不强因此搅拌非常困难,力气小了不行。

    木棍自然越搅拌越短,不过它本身有好几丈长,稍短一些并不影响使用。

    看见他们往里面撒矿石粉,高殷心想,古人非常有智慧,这应该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里面的碳含量;

    因为铁矿石里面的氧会和生铁里面的碳结合,变成二氧化碳蒸发掉,这些化学知识高殷非常清楚。

    第二,应该会发生一定量的化学反应,适当保持铁水的温度,当然,它这个温度提高有限,毕竟是在敞开的空间,温度下降极快。

    这就是古代把生铁变为熟铁的过程,实际上非常简单。

    很明显可以看出,他这个熟铁,和自己那个世界的熟铁相比,应该相差很大。

    因为铁水没有变为全液态,再加上人工搅拌非常不均匀,根本就不能保证里面的碳全部被氧化掉------也就是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二氧化碳。

    再说,他这个碳含量也没法进行检验。另外一点,由于这种搅拌方法非常原始,显然无法保证搅拌均匀,局部有可能变成熟铁,碳非常低。

    而有些地方碳含量可能依旧很高,甚至比高碳钢还要高也完全可能。

    ……

    由于池子是敞开的,加上这半液态铁水温度也不算太高,因此铁水的温度很快就降低,搅拌变得非常困难,几名工匠就停止了操作。

    接下来几个人就开始对已经炒好的熟铁开始切块。

    高殷心想,看来这炒铁很简单,过去炒钢法肯定就是这样操作的。

    显而易见,这种方法最终效果非常差,基本上不怎么可能冶炼出可用的“钢”,还需要二次加工,远不如百炼钢来得实在!

    他心想,如果要“炒钢”,那就不能让它随便降低温度,最好是做一个封闭的炉子,把这铁水装起来,而且还要想办法把铁水变成全液态。

    后世的高炉炼钢肯定就是在炉子里进行的。

    当然,现在齐国已经开始全面推行焦炭炼铁,铁水变为全液态很容易就办到,这里也会很快开始执行。

    如果控制好搅拌的时间,也许就能用很短时间制造出高质量的“钢”,比綦毋怀文的灌钢法效率不知道高多少倍。

    不过,设想虽然简单,因为自己是非专业人士,要实现起来恐怕会很费时间,估计没两三年搞不定。

    高殷看完之后,就走出了作坊,来到院坝当中。

    “綦毋公,朕突然间想到一个或许能够快速提高炼钢效率的办法,綦毋公就主持人试一试!”高殷说道。

    啊?快速的炼钢法?

    綦毋怀文一听,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一辈子都在搞这个事情。

    “请陛下明示!”綦毋怀文说道。

    “綦毋公,朕想,……”高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綦毋怀文一听,连连点头:“嗯,陛下之言有理,完全值得一试!自从用焦炭炼铁之后,臣已发觉铁水的质量提高很多。

    这些日子,臣除了监督修建多宝城之外,也一直在想能否有其他的方法炼钢,可是毫无头绪。

    不过,制作这样的炉子非常麻烦,没有两三个月完不成,请陛下万勿着急!”

    “朕当然不着急,反正綦毋公现在的灌钢法已勉强够用!”高殷点点头。

    接着,綦毋怀文就安排刘监开始烧制焦炭,改用焦炭炼铁。同时,又教授他们如何制造风箱。

    綦毋怀文已经在邺城附近推广几个月,焦炭炼铁技术日趋成熟。

    刘监早已经有所耳闻,早就想把那个技术学过来,一直没得到机会。

    今日听过介绍之后,自然恍然大悟:“多谢綦毋公教授方法,卑职接下来就试!”

    綦毋怀文摇摇头:“焦炭炼铁法是陛下发明的,你应该感谢陛下!”

    “多谢陛下神技!”刘监一听,倒是有几分意外。

    ……

    高殷占领河东后,准备先在这里推行科举,选拔一批当地寒门子弟,以此来笼络人心,稳定对河东的统治。

    北魏虽然是鲜卑人统治,不过自从孝文帝迁都之后,汉化非常彻底。

    单说政治上,各种政治制度几乎全盘照搬晋代,然后进行了一定改进和发展。

    因此,现在做官的人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其一,军功。这一点不用细说。

    其二,直接入仕。这一点就关系到‘九品官人法’,也就是由各州郡的“中正”,根据读书人的出身背景、才学、品行等等,来评定读书人的等级。

    然后根据评出来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官位。

    在这种条件之下,高门大族子弟多半会进入一品、二品,注意,这是评定读书人的九品品级,并不是官员的品级。

    而一般的寒门,即便读书成绩再好,最高也只能评到三品。

    如此一来,做官起步就差了很多,也许一辈子都赶不上,因为很多清职(相对于事情繁杂的事务性岗位)都只提供给高门出身的人。

    普通寒门学子,大多只能在郡、县小官和京城一些事务性的低级职位辛劳一生,要想做到显赫的位置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除非你有军功。

    第三,察举。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可能会有人推荐你出来做官。

    不过这还需要朝廷考试“策论”,而且考试还是比较严格的,并不是有人推荐你就行。

    另外也要强调一点,察举制同样与本人的出身有极大关系。

    门第越高,更容易得到更好的位置,这一点与直接入仕相同。

    第四,征辟。刺史、王公、将军等等高级官员,他们大多会招聘部分文职幕僚,武职也有可能,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入仕途径。

    第五,学生毕业入仕。当时齐国已经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律学等等。

    这些学生几乎都是官员子弟,他们入学就具有一定的品级,毕业之后就可以授予相应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