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帝
繁体版

第057章 农学家

    安邑县,晚。

    高殷设便宴款待王雄、杨摽以及建州原代理刺史贾思勰,参加的人有二十余名大将、重臣,足足坐了两大桌(案)。

    建州位于南上党,距离河东非常近,同时也是战略要地,长平之战就发生在建州附近。

    投降齐国的原邵州刺史杨摽,已被高殷任命为新的建州刺史,贾思勰被郑子默推荐为新任晋州布政使。

    至于王雄,他是周国柱国大将军、庸国公。国公在周国,是除了王以下的最高爵位,因为他们没有异姓王。

    高殷只好改封他魏国公,司空公,正一品,其余不变。

    下一步也要进行改革,他逐步废除异姓王,同时提高国公待遇。

    王雄作战十分勇敢,高殷下一步准备让他到燕蓟一带防御契丹、突厥、高句丽族人。

    高句丽虽然现在表面上臣服于大齐,不过扩张的趋势十分明显,不能够任由其坐大。

    把那个地方像汉朝一样变为大齐的一个州,是自己今后的目标。

    ……

    贾思勰虽然年近六十,不过身体很好,以前长期担任郡守,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是担任布政使的合适人选。

    高殷为了奖励他编写《齐民要术》的功劳,特别给他加了‘从三品’的“太中大夫”散官衔,这对他是一种非常大的奖赏。

    “散阶”或者“散官”,在南北朝后期和隋唐时期,表示官员本人的级别,私下里也可以称为“本阶”。

    当时绝大多数的待遇是与“散官”相联系的,与所担任的职务反而没有多少关系。

    有些人尽管职务能够做到三品(含从三品),不过自己的散阶却不一定,因为这要困难得多,二者可能相差很大。

    比如有些人散阶只有五品、六品,但是依然能够做三品职官。也就是你本人的级别只是局级,但也可担任高官职务。

    ……

    之所以说是便宴,因为这不是传统的宴席,而是火锅。

    火锅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周代的鼎最初就是用来煮东西吃的,也可以称为火锅。

    据说魏文帝曹丕为此还专门制作了“五熟釜”,也就是火锅里面有五个格,每个格子的味道不一样,类似于现在很多地方分格子的麻辣烫。

    当然,这个时候并不叫火锅,叫古董羹,也许应该叫“咕咚羮”。

    不过,高殷的“咕咚羮”比较特别,并不是煮大块的肉,而是切成薄片的涮羊肉、涮鱼片、涮腰花等等,让这些人感到吃法很新鲜。

    贾思勰尤其惊讶,一边吃一边问道:“陛下,不知此吃法源自何处?”

    “噢,这是朕偶遇一位山中道人,听他说起此法,今日朕决定一试,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味道如何!”

    众人一听,自然纷纷交口称赞:“嗯,此种吃法绝对新鲜,若非陛下置宴,臣等哪里有如此口福?”

    “陛下之法,较之以往之炖菜,的确鲜嫩许多,口感绝佳!”

    “此种做法绝妙无比,今日倒是长了见识了!”

    “……”

    贾思勰在众人称赞完之后,又接着说道:“可惜,臣未能早见到此法,否则,臣的那一拙作之上,也可以把陛下此咕咚羮记录在上,让天下人知晓!”

    高殷笑了笑,心想,这个味道并不算啥,关键是没有辣椒,那东西才是自己的最爱。

    “贾公过誉了,这些雕虫小技,不提也到罢了,不过要说到先生的那一部大作,的确应该推广下去,让天下人都知晓,这对于农业发展大有益处!”高殷说道。

    旁边的人又接着他的话,自然对贾思勰又是一通赞誉。

    郑子默说道:“贾公,陛下让贾公担任这天下第一大州的布政使,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河东推广农业,希望先生不要让陛下失望!”

    贾思勰点点头:“陛下,臣一定尽力而为!”

    高殷说道:“河东农业自古非常发达,明日朕与先生就到乡下去转转,一来安抚一下河东百姓,二是了解一下当地冬小麦的种植情况。”

    贾思勰点点头:“陛下体恤百姓,真是万民之福……”

    其他人也跟着又是赞美恭维……

    ******

    第二日一大早,众人跟着高殷来到县城外。

    此时秋收已接近尾声,田地当中堆满了禾草。

    那时即便像河东这样水利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依然是以种植粟、黍、菽、小麦等等为主,水稻种植并不多。

    主要是这些农作物抗旱能力强,产量更有保证,另外一个是水利不发达,并不像后世一样到处都是水库。

    高殷等人来到一处正在收割晚粟的地中。

    这一户人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总共有七八人正在收割,家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农。

    高殷问了问他们产量如何,家主回答说:“禀陛下,这粟的产量,今年每亩在一百二十斤左右,这还算是比较好的。如果是有些坡地,一般也就在五六十斤,三四十斤的也有!”

    “种植水稻如何?”高殷继续问道。

    “这……臣倒是没有种植,主要是怕缺水,靠近河岸的有些地方,一亩水稻有时能够达到二百多斤,当然要注意施肥和管理。

    如果是种植一季的冬水田,偶尔三百多斤的也有,不过此地很少有冬水田,人们更喜欢种两季!”

    “哦!”高殷听罢点点头。

    心想,要发展农业,还得要新修水库。

    当然,河东地区河流沟渠比较多,如果能够用上筒车也非常不错,另外,曲辕犁也有必要尽快推广出去。

    而且不能简单让下面部门去办,自己必须要下一道圣旨,强令地方执行,同时对他们严格考核,如此才有效率。

    古代虽然说比较重视农业,但是像朱元璋那样,以圣旨的名义推广种植棉花倒比较少见。

    “郑公,马上进入秋冬季节,正应该是大修水利的时节。爱卿速给尚书省赵公发牒,让其以尚书省名义发牒各地,规定每郡必须要搞两项水利工程。

    主要是修建水库、沟渠,秋季完工,对于完不成的郡,要处分!”高殷说道。

    “遵旨!”

    “走,找个地方坐一坐,朕突然间想起有两样农具很值得推广。若是我大齐都使用上他们,也许全年粮食增加一成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