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帝
繁体版

第007章 集权

    得寸进尺,无耻之极!

    娄昭君一听高殷请她下懿旨,宣布二王为叛乱的首恶,心中立刻想到这句话。

    那二人可是自己的亲生子呀!

    而且,天下人都知道他们跟自己一条线上的,自己的懿旨一下,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旁边,郑子默看着高殷已经完全控制了局势,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子真有其父文宣帝之风!

    文宣帝高洋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卓越的才能,若不是后期嗜酒残暴,绝对是历史上颇数得着的明君。

    郑子默知道,娄昭君下懿旨所起到的效果,与高殷下圣旨所能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娄昭君现在其实是六镇勋贵代表人、领头人。

    六镇勋贵是齐国军事、政治支柱,她懿旨一下,就代表自己完全承认夺权失败,公开承认高殷是鲜卑六镇权力继承人。

    因此,高殷让娄昭君下懿旨,绝对是一招妙棋。

    ……

    懿旨下还是不下?

    娄昭君依旧在沉默当中,她要权衡利弊,不管怎么样,自己是太皇太后,高殷应该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旁边,高殷见娄昭君陷入沉默,暗地里跟郑子默等人使了个眼色。

    郑子默立刻心领神会,先对旁边宋钦道等几位大臣耳语几句,然后上前对娄昭君拱手道:

    “太皇太后本来是忠心支持陛下的,但今日二王政变是假打太皇太后旗号,臣唯恐他人不明真相,将误会太皇太后与此事有瓜葛。

    因此,臣请太皇太后遵照陛下所请,立即下懿旨,一来可以让太皇太后摆脱子虚乌有之嫌疑,二是可以尽快使政局稳定,让周国宇文护不至于因为这一场政变而骚扰边界,劫掠大齐百姓!”

    郑子默说完之后,宋钦道、可朱浑天和、娥永乐等三人纷纷上言,请求立即下懿旨,且他们态度一个比一个强硬。

    娥永乐甚至是握着刀柄说话的,由于刚经历血战,他身上满身血污,让人感到无比恐怖,因此说话非常有压迫力。

    娄昭君一看,知道这懿旨必须下,否则结果难以预料。

    “好,你等去拟旨吧,不过道人,我要你答应我,不得加害你十二叔!”娄昭君语气柔和了许多,似乎是在求饶。

    高殷微微一笑:“皇祖母放心,若十二叔与今日之政变无关,孙儿绝对不会为难他,他可是我的嫡亲叔叔,孙儿还指望他帮一把呢!”

    娄昭君一听,点点头道:“道人,我记住你这句话,希望你勿要食言!”

    说完,她慢慢回殿,心里在想,这个孙儿有着他祖父高欢的狡诈与机智,也许真是理想中的接班人呢。

    想到高欢,她又想,自己也许不久就会去陪他了。

    高殷看着她的背影,心想,太皇太后,属于你的时代落幕了!

    至于十二叔,希望他夹着尾巴做人,否则,自己是保不了他的。

    ……

    随后高殷对可朱浑天和说道:“皇祖母老人家年纪大了,就让她待在此殿吧,所有侍女、卫士全部更换!”

    可朱浑天和当然明白高殷的意思,他摸了摸已经被打断了鼻梁骨,叩首道:

    “遵旨!陛下放心,臣一定精心安排太皇太后的护卫,确保太后安全!”

    高殷点点头:“走,回昭阳殿陪朕吃早饭,然后商量些事情!”

    早饭就是现在的午饭,他今早没吃早点,感觉有些饿。

    ……

    其实,在自己那个世界的历史上,可朱浑天和等人曾经建议软禁太皇太后娄氏,可是最后被辅政集团给否决了,以至于没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如果没有顺利解决掉二王、段韶、斛律金等人,而直接软禁太皇太后的话,结局真的难以预料。

    ……

    昭阳殿,下午。

    高殷与郑子默、可朱浑天和、宋钦道等人一起商量眼前要做的几件大事。

    现在虽然有了太皇太后娄氏懿旨,不过,由于高殷权力根基非常薄弱,在没有真正得到掌握军队的六镇勋贵效忠的情况下,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第一件事,“录尚书事”、“京畿大都督”二职何人来当?

    北齐录尚书事一职高于尚书令,主管全国的行政,一般由皇族人担任,偶尔也有他人担任。

    京畿大都督主管邺城军队,该职位极其重要,一般由帝国二把手担任,大多同时兼任录尚书事。

    如今二王被杀,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担任二职,因为害怕权力旁落。

    高殷一看他们讲了半天也没个办法,于是说道:“朕看,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取消录尚书事,由尚书令总揽全国政务。

    至于京畿大都督,朕意也取消,将其所管之军分为两大营:南大营、北大营,任命广宁王高孝珩担任北大营大都督,仪同都督成休宁担任南大营大都督,各统三万人。

    同时,新设立一个临时机构---军枢房,专门商量军政大事。参加者由朕临时指派,郑爱卿、可朱浑将军、右仆射燕公、骑兵省唐侍郎、尚书令杨公、广宁王六人先入军枢房议事。”

    啊?将京畿大都督一分为二?还要设立军枢房?

    嗯,高明!郑子默首先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大声道:

    “陛下英明!让广宁王担任北营大都督,六镇勋贵必无话可说,成将军又极其忠心,是担任南大营都督最合适之人选。”

    其他二人一听,也都对高殷的建议极度赞赏,表示同意。

    当然,对于军枢房的作用,他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那是高殷准备皇帝集权的一个幌子。

    今后这个类似于军机处的机构,将逐步取代尚书、中书、门下等机构,成为皇帝的“秘书房”。

    进入军枢房的大臣,其实都是皇帝的秘书,真正的权力将全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

    什么丞相、尚书令等等都将不存在。

    此事商量完之后,接着就是第二件大事:对参与叛乱者的处置原则。

    这次政变参与者众多,与绝大多数的六镇勋贵都或多或少有些牵连,这是因为六镇勋贵之间的姻亲关系非常复杂。

    高殷心想,知道何时妥协、妥协到什么程度的人,才是高明的政治家。

    因此经过商量后,他说道:“此次只处理直接参与者,凡是与皇族有姻亲者,降二等处理,其余人等全部赦免不究。

    郑爱卿兼任御史中丞,统筹处理政变后续事务。诸位爱卿下去办事吧,朕要与太后商量一件大事!”

    众人离去后,高殷来找母亲,他要多娶几个妃子。

    高殷已有皇后李难胜,不过她刚满十二岁,尚未同房,显然不利于子嗣繁衍。

    至于妃子人选,当然大部分要从六镇勋贵里面选了,在高殷心中,这可是一举两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