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小农民
繁体版

第123章 大建造

    “还差几块石头和绳子,还有泥巴。”

    众人互相交换了意见,最后陈昊总结了建造养殖栏缺少的物件,绳子和泥巴容易找,石头就有些麻烦了,陈昊只能去找到部落的石器师石叔。

    在石叔的带领下,大家出了部落,往东前行一段路,沿着一条小溪往北行进,这头小溪里面有很多圆滚滚的河卵石,走了没多久,就来到之前采集长石的地方,部落的石材都来源于这条小溪,以及小溪旁边的那个山坡脚下的长石。

    陈昊拿着石锛在小溪和山坡那里敲打勘察了一会,他就吩咐大家过来收集大块的石头。

    采集到足够的石头,回到部落的时候,剩下的人也准备好了绳子和搓了一堆泥巴,是普通的泥巴,而绳子是部落每户人平时搓的葛麻绳,就是用葛的茎皮搓成的,前几日收割了葛地,现在有足够的绳子。

    石头、泥巴、绳子、松木、桦树皮,主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于是乎,陈昊就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三个区域,分别是鸡栏、猪圈、羊圈。

    而这三个区域都是挨着部落原本的围墙而建的,这样就能建少一面墙。

    猪有很多特点,就是需要的活动空间少,也不怕人,吃饱了就喜欢睡觉,繁殖能力强,而且是杂食性,什么都吃,甚至连人屎都吃,于是,集合这么多优点的猪就成为最好驯养的动物之一。

    猪圈也不需要太讲究,直接建二十平米的猪舍,用松木围成一个长方形,三分二的区域盖上桦树皮顶部,屋顶也是斜着的,这样就能便于排雨水。

    三面是木墙,一面是一米五高的栅栏,栅栏便于饲养员投食和随时查看猪只的情况。

    木墙和栅栏的建造是先在地上挖一个三十厘米深的土沟,再用石头压死,不让猪只那么容易拱开,而木墙的外面的脚也垒上石块,墙体用泥巴封闭。

    养猪毕竟脏,这个猪圈就建在部落围墙的嘴靠外位置,猪圈厘米的地势也是被人为地修出一个斜坡,然后挖一条小沟,小沟连通旁边一个化粪池,化粪池是一个比较大的土坑,用来收集猪粪尿,另一端是流向部落门口那条主水沟,这样既能收集猪粪,又能在下雨的时候,粪坑满了就会顺着水沟流出去,不至于弄得周围都很脏。

    二十平米的猪圈能养殖二十头猪。

    同样,羊舍的建设跟猪圈大同小异,不过,羊需的活动空间比较大,按照一头羊占用一点五平方米的比例,养二十头羊就需要三十平米的空间,羊虽然没有猪脏,但羊的粪尿也是很臭的,所以羊舍也跟猪舍一样,挖了一个连通排水沟的集粪坑。

    鸡舍的建设,陈昊打算用养殖场笼养的方式,一来养殖的鸡属于原鸡,驯化程度不够,还会飞、好动,动多了,就不长肉了。

    按照两平米养十只鸡的标准,规划是100只鸡,所以这个鸡舍的面积是四十平米,这样就有多一半的空间留着发展和存放东西。

    鸡舍是一个有顶的、封闭的四十平米大的院子,是用木栅栏围起来,顶部也是用木头造出来,,就像一个大号的笼子,里面养多少只鸡,就放合适的带挡雨顶部的鸡栏,原鸡会飞,所以院子加顶是很必要的,笼子自带挡雨的桦树皮顶,所以不用担心日晒雨淋的问题,如果想让鸡晒太阳,就掀开鸡笼上的桦树皮顶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由于这三个养殖舍建在部落大门的两侧,为了方便看守,陈昊他们直接在部落门口的一侧建了一间小木屋,供给部落守夜人入住,这样人们既能守夜,也能看守牲口。

    鸡、羊、猪舍都建好后,陈昊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将动物赶到养殖舍里面。

    十二只鸡、一头准备临盘的黑猪、两只小羊,这两只小羊是上年的时候抓的,比较操蛋的是,这两只小羊不但是同一父母生的,还两只都是公的,养了大半年,这两只家伙由原先的羊羔,长得有狗只大小了,两个大角也长了起来。

    鸡羊猪入住养殖栏,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喂了食物,这些牲畜都安稳下来。

    “这样以后就方便管理,也不会污染到我们人住的地方。”陈昊满意地说道。

    旁边的榆嫂一听,立刻表示愿意在鸡舍住,方便管理,但陈昊一听,立马就拒绝了,这在外面环境恶劣不说,还有危险,这个世界可是经常有野兽的,万一有野兽光顾兽栏,那边看夜的人也不是万能的,要是榆嫂在里面住被野兽袭击,那就亏大了,损失几只鸡几只羊没什么关系,但要是因此死掉一个族人就非常亏了。

    建造完养殖栏,还剩不少的很多木材和石头,以及桦树皮。

    陈昊将这些材料搬到家门口,也是立刻疏散了建养殖栏的族人,让他们回去干活,毕竟光建造这三个兽栏就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陈昊也不外出采集了,留在家里干活儿,而风里希也被他留下来,现在,陈昊在部落里拥有食物分配权、工具分配权、收税权等各种权力集于一身,其实就算他不去外面工作,直接剥削大家的劳动所得,都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陈昊留下风里希,又问石叔借了一些石凿、石斧等的石器工具。

    他要造一张木床,床不难造,只要将木头绑在一起就行了,就是要花一些木工功夫。

    花了一日的时间,他造了一张松木床,长两米二、宽一米七、是双人木床,很大的一张。

    把原本的石草床拆掉,将这种木床放在原来靠墙的位置,这木床有点硬,而且表面的木柱是圆的,凹凸不平,于是他在木墙上铺上干草,再铺上一张蒲席,蒲席小了一点,但不影响使用,靠墙的位置再挂上一张蒲席,这样睡的地方就有了。

    接下来,还剩下很多木头,陈昊就造了三张椅子和一张一平米大的桌子,这桌子的表面也不平整,暂时将石板放上去,等部落制陶的时候再烧一块平整的陶板就好了。

    做完桌椅、木床,陈昊的家里总算有几件像样的工具,本来他还打算造一些衣柜、存放餐具的桌子等的家具,可是这泥屋的面积只有十来平米,实在太小了,放不下太多的家具,于是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剩下不少的石头、木材和桦树皮。

    不过,这在陈昊的计划之内。

    他先在门口画了一个四平米大小的正方形圈,然后挖了一层深十厘米的坑,这个坑与旁边的排水沟连通,坑里面铺上一层石头。

    再围着这个坑建了一个小房间,上面盖上一个桦树皮顶,还有一扇用桦树皮制的门。

    把一个水缸和一些葫芦瓢放进去。

    于是,一个冲凉房就成了,以前陈昊和风里希二人都不怎么洗澡,都是三四日才到蔡河的上游,趁着没人的时候才洗一次,现在,有了这个冲凉房大家以后就能天天洗澡,以为刷牙洗脸都有地方,石头铺的底部会渗水,于是水就会直接渗入旁边的排水沟,十分方便。

    给水缸打满水,陈昊就迫不及待地进去洗一个澡,有水缸,有葫芦瓢、有兽皮巾,还有用来清洁身体的草木灰,洗澡用具基本齐全,洗澡水也是随着脚下的乱石渗到旁边的下水道里,十分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