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演义
繁体版

第十七回 避赵乱委身仕魏 应召贤全力辅燕

    上文说到赵军攻取中人大败而归,赵王闻知非常气愤,心想赵军习惯于车上交战,骑马作战不太熟悉,而中山军大都骑马作战。赵王命牛翦操练军队,还请胡人来传授马上作战技能,又召肥义问:“肥义爱卿,伐中山之时告诉寡人,胜券有握,一定能赢,可就一个中人赵军伤亡如此残重,有何可说?“肥义召司马喜此事怎么解释。司马喜唯唯喏喏,唯命是听,就像犯了错的孩子见到爸爸,还答应今后一定谨慎行事,再不会有如此之事发生,司马喜犹恨司马旃坏了他的好事。

    司马喜回到中山,立即从中人调回司马旃,说司马旃年岁已高,理应回家修养,调公子歆(xin)镇守中人。

    乐毅知道调回司马旃,立即找乐池说:“中山房子、宁葭、华阳、均已丢失,中人地处齐燕之要冲,中山有难求救于齐燕,使齐燕屯兵于中人之侧,则中山不战而自威也,司马旃老将军中山之栋梁也,守中人者非其人莫属,调换司马旃是拱手让中人与他人也。中人者,中山之根本也,中人丢失,不复有中山矣。“乐池参见中山王,将此意奏明,中山王说:“中人,中山之咽喉也,司马旃久担此任,过于劳累,可调回休养,乐爱卿,眼下国事有司马丞相布划,不必过于担忧。“乐池只得退下。

    二年后,赵王拜赵凯为元帅,裴豹为先锋,周袑为参军,率兵六万,没有战车,骑兵全部胡人装束,肩背弓箭,手挺铁戈,腰挂短剑,都是训练有素,能征贯战之士,这支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中人,齐燕之地也受到劫掠,赵军硬在中山与齐燕之拓出一条走廊。赵军继续向西向北拓展,向北至代(山西大同),西至云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二百里处)九原(内蒙古包头),原先中山所征鬼方之地,统属赵有,且又有拓展。此时的中山国已彻底孤立,是赵国的国中之国了。

    在中人被攻下后,乐毅深感中山无望,此时乐雎,司马亮,滹延寿,司马旃等人相继病故,掌管乐府之事的就乐池、乐毅、乐乘等,乐氏有乐鸫(dong)、乐翙(hui)、乐举、乐砮(nu)等辈,同宗有司马霆、司马霖、司马鸷(Zhi)、呼延钊(滹延寿死后滹延改呼延)、呼延铎,呼延彪`、呼延豹等、还有家下人等,家丁兵率上万人。乐毅对乐池说:“我们乐家在中山已有五代,所控人口近两万,中山王尚昏庸懦弱,一切都听司马喜之言,尽管司马喜仇视我们乐府之众,眼下还不敢做出过分之事,因此,中山对我乐府还构不成伤害。赵国势力越来越强,吞并中山乃早晚之事,明知如此又无能为力,是一痛也。“乐池说:“不必过于悲观,凡事都有结点,冷静处之,静观其变,也不失为一种处世之态。“

    此时赵国,赵王雍让位于幼子嬴何,史称赵惠文王,自称主父,设朝听政时主父坐于嬴何之后,只因何年岁小,不能听政,也担心老臣不服,这就是有名的太上皇。

    赵王何二年,公元前二九七年,赵国命公子章为元帅,田不礼为先锋,李兑(dui)为参军,率军六万攻取中山,大军一路攻城夺邑,虽然遇到中山军的抵抗,但是进展还是较为顺利,大军很快攻到都城灵寿,这其中确实有司马喜的不小“功劳“。赵军屯兵灵寿城外,司马喜非但不率军抵抗,反而劝中山王尚出降献城,中山王尚无奈,只得如此。赵军收押中山王尚,押解于肤施,现在的峡西榆林南部。

    赵军正要进灵寿城之际,突然,城头亮出一面蓝色大旗,切金边走金线,中间车轮般的金黄大篆“樂“字,从城中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乐毅,还有老丞相乐池,乐乘、司马霆、司马霖、呼延钊、呼延铎、呼延彪、呼延豹、廉祍、廉颇等人。这一帮英雄,一个个顶盔挂甲,胯下马手中戈戟分明,肩背弓腰悬箭壶,气宇轩昂,不战自威。

    元帅公子章见状不知何故,先锋田不礼就要催马前去撕杀。公子章立即制止,并命参军李兑上问话。

    李兑胯马近前大声喊道:“对面将军听真,我乃赵军征讨大元帅公子章驾前参军李兑是也,敢问将军姓氏名谁?眼下中山已降,将军率兵阻止进城是何道理?“乐毅将马往前一带说:“赵国参军听了,我乃魏国灵寿君乐羊之孙,中山国老丞相乐雎之子乐毅中山一布衣者。只因中山王尚昏庸儒弱,司马喜奷贼祸国殃民,中山国失陷。我乐府自先祖乐羊奉魏文侯之封灵寿君于此已有一百三十余载,老少家口上万,能征善战之将军近百员。如赵军进城,良莠(you)不分,恐有冲撞,互为不利。“李兑回答:“乐将军言之有理,待我禀明元帅再与将军回话。“

    李兑回见公子章,说明原委。公子章闻报说:“以参军之意该作如何?“李兑说:“中山已降,黎庶尽属赵人,如再杀戮,是荼毒子民也,乐府再大也大不过中山,乐府再强也强不过中山,中山己降,乐家自然归赵矣,眼下应将为首之人请来,与其签个协约,赵军进城确保对乐府族人秋毫不犯。“公子章说:“不仅对乐府族人,还要对城中所有黎庶百姓秋毫无犯。“

    于是,公子章命大军屯于城外,部分兵卒进城,出榜安民,清点府库,登记人口,改中山为灵寿。

    公子章坐镇灵寿,又拜老相乐池协助处理灵寿事务,乐池参见公子章:“罪臣乐池,拜见赵章将军。“公子章说:“老爱卿之先祖为灵寿君主,今又还君主之称,爱卿应喜才是,又何罪之有呢!“乐池说:“理是如此,则时过境迁,亡国之臣岂能无罪。“赵章说:“忠臣保国赤胆也,中山覆灭正是少爱卿这样的赤胆忠臣呀!本将军念你当年率军征鬼方千里跋涉,了解沿途之况,要请爱卿管理筑路之事。“尽管乐池不太愿意出山,还是按照当年经商时车马行走的路线画了图,还在重要的节点标了名,画出标识。这张图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一条路两边同时修筑。从灵寿、代地同时修筑,三年的时间,道路修通。赵章拜呼延钊、呼延铎、司马霆、司马霖、廉衽、廉颇等为将军,随军带兵,命乐毅协助乐池一起代管灵寿事务,又命大将军公子檄(xi)率兵卒二万协助乐池镇守灵寿,自己同田不礼、李兑率军回邯郸去了。

    单说廉颇,中山逆畤((zhi)音直今河北省顺平县南)人,因其走路时头稍稍歪着,故人称颇儿,小时在同龄的孩子中个子高,又称为长人,按现在说“大个儿“。颇儿个子高大,但从不欺负别的孩子,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他,爱和他一起玩。有个孩子头发卷卷的,名鬈(juan)儿,这鬈儿有点坏,还有些馊点子。一天,鬈儿用麻布包了一些枣子,有青的有红的,他爬上一棵树,一边吃,一边看过往的行人,他看有能欺负过的孩子,就用枣子砸人家的脑袋,一些孩子惹不起鬈儿,忍气就走了。有个孩子叫盦(an)儿,个儿不高,脾气犟,不吃亏儿。鬈儿砸着了盦儿,盦儿哭着闹着不走,一定要打鬈儿,找了秸秆向上捅,树高又够不着,用石头向砸,砸不上`,盦儿在树下哭着骂着,鬈儿在树上吃着笑着,并不断用枣核往下砸,尽管有砸着的,有砸不着的,可盦儿却不依不饶的,喊着叫着要打鬈儿,长人颇儿过来了,喝喊:“鬈儿,干什么欺负小孩子!“鬈儿说:“吃的河水揽得宽,我又没砸你,脸上剌(la)刀一一多嘴。“颇儿招呼盦儿,站在自己肩上,一手扶树,一手用秫秸秆捅鬈儿,鬈儿害怕,哭着喊着求饶,鬈儿以此与颇儿结了仇。一段时间后,鬈儿看见颇儿沿一条路过去了,知道他一会儿定会回来,就在路边的一棵树上拴了细麻线绳,路的另一边对着也有一棵树,套在对面树上,扽(den)起绳就可以把路拦住,又找了两个小孩儿,鬈儿用枣哄着小孩儿用枣砸颇儿的头,砸中一下得二十个枣,砸完了往树这边跑,孩子们经不起鬈儿的掇窜,傍晚的时候,颇儿回来了,孩子们看见颇儿,就用枣子砸,颇儿不由得追这帮孩子,正向前猛跑着,突然,脖子被绊住,仰面摔倒,半天缓不过气来,后脑勺都磕出血了,颇儿知道是鬈儿在作祟,找了根鸭蛋粗细的棍子,找到鬈儿,劈头盖脸一阵狂揍,开始打着真解恨,又解气,鬈儿杀猪似的号,颇儿只是打,打着打着,不号了,不叫了,也不动了,一看,鼻子里,嘴里,都在流血,头上脸上分不清模样了,分明是死了也。颇儿深感这祸惹大了,不管怎样,人命关天,颇儿也是个十几的孩子,心里没有了主意,也不敢回家了,知道有个哥哥叫廉衽,在中人司马旃驾前为将军,趁黑夜赶往中人去了。

    廉衽见到弟弟廉颇,问明原委,让廉颇穿上将士的服装,因他个子高,根本认不出是一个十几的孩子,顶盔挂甲骑马挥戈,严然一位将军。在司马旃调离中人时,廉衽、廉颇、还有近千亲兵随司马旃一起来至灵寿。

    单说乐毅,正是干大事之时,偏遇到国破之事,又想现为赵国子民,本应前往邯郸,谋求职位,为国效力,可又传来,赵国沙丘宫之乱,公子章被杀,赵王嬴雍饿死之事。心想,泱泱大国,父子、兄弟不能相容,岂能容下他人。于是,打消了谋事赵国的心思,决心前往魏国寻视一番。

    有一片《雨霖铃》可道此时乐毅之情:伊尹姜尚,国之栋梁,常思效仿。家存国破今是,思报国,国乱朝纲。鸾凤寻觅梧桐,未知何梁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无周商。多情自古愁烦,更那堪,莫知为谁伤。胸藏点山志,乘鹍鹏云游四方。风华正茂,岂负天赐日月星光。便纵有,万千艰难,舟穿骇浪。

    乐毅从灵寿动身前往魏国都城大梁,拜见魏王姬遬(chi)史称魏昭王,乐毅上疏:“君王在上,微臣乃先君主文侯之臣灵寿君乐羊之孙乐毅是也,只因中山被赵所灭,臣无心事赵,只思归魏,望君王接纳。“魏王闻听说:“灵寿君乐羊舍子为国,无以厚报,反遣远地,后辈思之,深感有愧,爱卿思归,魏之幸事,也可了却寡人以报欠灵寿君之愿也。“乐毅深受感动:“谢过魏王。“乐毅此次大梁之行收获满满,自己由中山乐毅变成赵乐毅,现在又是魏乐毅了。

    乐毅回到灵寿,与乐池说明去大梁经过,乐池说:“我已经秋霜,不益奔走,你去大梁,可带乐乘同往,有事也便于协商。“

    就这样,乐毅、乐乘、乐翙等带族人家丁门人舍人一千余口,从灵寿去往魏都大梁。

    魏王设朝,欢迎乐毅回归魏国,并安排乐毅宫中内务总管之职,乐乘、乐翙分别为尉。乐毅比较讨厌内务之事,但刚到此地,多有不便,也只好耐心做事。

    一天,赵国大将董叔与将军廉颇率军三万,来大梁与魏一起讨伐宋国,廉颇见到乐毅很是亲切,问道:“主公一向可好?“乐毅说:“承蒙挂怀,不胜感激,敢问来魏何事?“廉颇说:“魏王派使者入赵,请赵王出兵与之共同伐宋,许以河阳(河南省孟州一带)相酬,赵王命董叔与臣率兵前来,今来者还有呼延钊、呼延铎、我家兄长廉衽,都是将军之职,只因军旅之中,不便与主公相见。“乐毅说:“你们仍奔忙于军旅之中也算是各随己愿了,恭喜你们。“乐毅回想自己,来魏一年多来,每天都忙于宫中事务,顿感心是蛟龙腾霄雾,身是鼠兔困泥土。重心返赵,失缺了英雄之锐气,继续留魏,事不如意,不由得心续烦乱。

    一天,燕使者来魏,言说燕王姬职为振兴燕国,在蓟搭建黄金台,招有治国安邦之才俊,如有这样的圣贤来协助治理燕国,燕王甘愿与其平分燕国。乐毅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一天,乐毅禀告魏王:“君王在上,隆冬将至,府库取暖用皮毛甚少,燕国地处北方,天气严寒,貂、貉、狐等皮毛厚密,细长,且毫手又多,寒冷的冬天用上这样的皮毛,非常利于保暖。“魏王听罢,说:“善!爱卿可前往购置,寡人也好有所见识。“

    乐毅领魏王之名,与乐乘一起去往燕国,二人沿途晓行夜宿,非止一日,来至燕都蓟。

    此时的燕国连续多年的休战,燕王职自继位以来,时刻将为父雪耻之事挂于胸怀,吊死问孤,与国人同甘共苦,韬光养晦,礼贤下士,四方豪杰纷至沓来,国富民稠,蓟之城中,物品丰盛,乐毅顿感眼下燕国蓟与中山王厝时的灵寿好有一比,物阜民丰,黎庶安居乐业。

    乐毅住进馆驿,第二天,来到王宫附近,只见宫门外一座高台,台上高搭大棚,台前一根高杆,杆上挂有一块木牌,牌上两个黄色大字“招贤“。乐毅拾阶来至台上,又见台中央有黄色丝绸包裹,包裹上有两个紫色大字“黄金“,旁边有六位武士,都是金盔金甲,手持金戈。武士们见有人登上台来,虽是商人打扮,但举止不俗,便问道:“贤士,上台何事?“乐毅指指牌子说:“我要应召。“武士说:“贤士跟我来。“随引乐毅走下台,来至一座府邸,门上匾额有“郭邸“二字,武士引乐毅拜见大国师郭隗(wei)。乐毅见大国师深施一礼说:“晚辈乐毅,灵寿人氏,拜见大国师。“郭隗问:“灵寿乐池你可知晓?“乐毅说:“乐池乃在下之兄长也。“郭隗一听心中大喜,说:“贤士乐毅,请与我一同参见燕王。“乐毅见燕王,大礼参拜:“微臣乐毅参见燕王!“郭隗也拜:“恭喜大王,恭贺大王,臣用钓饵钓到金鳌也,此人乃送大王归国者乐池之弟乐毅也。“燕王说:“贤士近前,说明原委。“乐毅奏说:“微臣乐氏名毅,乃魏文侯所封赐灵寿君乐羊之孙也,只因中山所灭,臣前往大梁事魏王,今受魏王所差,前来贵国购置皮毛御寒之物,方见君王施重金招聘,微臣不甚揣度,冒昧求见,还望君王有所见谅。“燕王说:“贤士不必过谦,想我燕国,偏僻弱小,要战胜齐国,有何良策,明示寡人。“乐毅说:“单燕战齐,胜败三七,联赵战齐胜败五五,联赵魏战齐,胜败七三,联三晋战齐胜者一也。“燕王又问:“贤士联合三晋有望几何?“乐毅说:“单凭微臣之才有望在三,有君王相助有望在七也。“燕王对国师郭隗说:“圣贤已到也,招牌撤下,黄金赏赐乐毅贤士,高台拆除,乐贤士暂住宫中,我好旦暮受教。“

    乐毅随郭隗登上黄金台,大国师打开黄色丝绸,一块金光闪闪,四四方方的黄金,上有燕王字号,重五百斤,国师派人用车将黄金运往乐毅所住之馆驿,馆驿门外还加了六名金甲士尉作专职看护。

    乐毅让乐乘将购买之皮毛之物运回魏国,自己留身燕国。

    燕王再次召见乐毅,更加亲切,敬若贵宾说:“寡人心存先王之恨,至今已二十八年之久,常恐溘先朝露,寡人不及刲(kui)刃于齐王之腹。时时担心突然离世,我不能将断肠之刀放在齐王肚上,以报国耻,以雪先王之恨,于是终夜痛心。眼下齐王田地史称齐湣王,骄暴自恃,驱逐孟尝君田文于魏,离失邹衍于燕,与三晋多有战争,内外离心,此天亡齐之时也,寡人欲起倾国之兵与齐争一旦之命,先生何以教寡人?“乐毅说:“君王容禀:“齐国地大人众,士卒习战,凭燕国之力不可独攻也,如君王一定要讨伐齐国,需与天下共图之。现与燕比邻没有比赵更紧密的了,君王应先与赵结盟联合攻齐。如果燕赵同攻齐韩国必定相从,因齐屡侵韩地,韩恨齐之深也。劝魏攻齐更为不难,因齐相孟尝君被齐王所逐,现孟尝君在魏助相,魏攻齐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这样,就可以攻齐了。“燕王说:“善,寡人欲对先生以客卿之礼。“

    乐毅说:“客卿之礼厚重且繁琐。“燕王说:“先生生于赵之灵寿,求仕于魏之大梁,现又来至燕国之蓟,理应为客卿。“乐毅说:“臣生于中山,中山归赵,臣理应归赵,只因赵国内乱,臣之仕魏是避赵乱也,君王如不嫌臣士微浅薄,请委质为燕臣。“就是说君王如果不嫌弃我无能,就请大王把我当作燕臣看待。“燕王与乐毅长谈三日三夜,燕王大喜,即拜乐毅为亚卿,位居先前齐国来的邹衍,赵国来的剧辛之上。乐毅回魏,与乐乘召集乐氏族人迁往燕国,至此,人称乐毅为燕乐毅。

    要知后事,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