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演义
繁体版

第七回 动神威治乱兴邺 费心思修渠疏漳

    且说魏国邺地紧靠漳水,漳水就是现在河北河南两省的分界河一一漳河,此地季节性变化非常大,水中泥沙含量多,淤塞河道,抬高河床,雨季到来,洪水暴涨,冲垮堤岸,洪水泛滥,轻者淹没庄稼,冲毁田地,重者冲塌房屋,淹死百姓。百姓对漳水产生畏惧,有的迁移,有的逃离。一些官吏和地方乡绅相互勾结,故生事端,趁机增加赋税,一些坏人也兴风作乱,偷盗,抢劫,百姓苦不堪言。有人将此事告知魏侯,魏侯召集魏成,任座,田子方,翟璜,李悝等大臣商议对策。李悝说:“官吏懈怠,百姓涣散,贼人作乱,应制'定法令制度来约束,有了法令不能很好的行施,还应有检查执法之人的法规。李悝制定出中国第一部法典,同时又是检察机关谛造者,为今后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代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魏侯说:“;法令也好,制度也罢,谁来管理邺呢?“又是翟璜推荐:“主公,西门豹适合担当此任。“魏侯问:“何以知之?“翟璜说:“中山初定,人心涣散,高才之人奔走别国,心机之徒趁乱取利,无才之人因乱受贫。西门豹将中山治理得井井有条,邺在国中,人心向善,如由西门豹来管理,定能使邺安定泰然。“魏侯下今,调西门豹来邺。

    西门豹回安邑见魏侯,魏侯说:“收复中山赖卿之力,治理中山赖卿之能,安享魏国全赖卿等之功也。“西门豹说:“收复中山靠乐元帅之力,治理中山靠子击之才与主公洪福,微臣何功之有?“魏侯说:“卿治中山有方,功德尽显。目下邺地混乱,翟爱卿荐卿能治邺之乱。“西门豹说:“微臣一介莽夫,深感主公信任有加,聆听主公教诲,治理一方平安,臣之职分也,主公委臣治邺,臣愿效犬马之劳。“魏侯又说:“邺政繁杂,事端奇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西门豹高声唱到:“微臣谨记主公教诲。“西门豹携带身边心腹和家族等人前往邺郡,是为邺守。有人说邺是县,西门豹为县令。

    且说邺就是现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卫国都城在朝歌,戎狄侵犯卫国,卫求救于齐,齐桓公救卫,赶走戎狄,助卫复国,在邺予卫建都城,共有二城,漳水南为南邺,漳水北为北邺,两城相距二十里,当时为卫国之都,兴盛繁华。后被晋攻破,卫迁都帝丘,现在河南省濮阳,邺城破损,城垣颓败。时下盗匪猖獗,财物匮乏,府衙更是破败,衙堂之上都有鸟粪。西门豹见状,多有感伤世态之炎凉。西门豹立即命人打扫整理,一面写书上奏拨钱整修署衙,一面召集地方有影响之人,寻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穿上百姓服装到民间走访,问民之疾苦。在走访其间,有几个年长的乡民言说:“百姓苦是因给水伯娶媳妇所闹。“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年长之人长叹一声说:“村、乡、县的地方权贵号曰`三老`和官府派来的官吏,钩打连环,串通一气,常年收税,千方百计东征西敛,盘剥压榨百姓,一年收敛钱数百万,从中取出几十万为水伯娶媳妇,同巫婆一起分得下余钱财,将百姓血汗钱归为己有。每年到一定时间,巫婆就开始走访寻视,看到一些小户人家的女儿好看一点的,就说:`此女可以聘为水伯之妇也。`当即交钱领走,家人不能阻挡。沐浴更衣,闲居斋戒,换上绸缎做的新衣裙,又在岸上搭建宫室,布上纬缦,让水伯妇之女住进去,还备有果品之类,过十多天,再做一个床,床上铺有席子被褥等物,如娶妻嫁女一般,让伯妇之女坐卧在床上,推入水中,顺水漂流,开始时,漂于水面,漂流十余里,就会淹没水中。每当家中有稍微俊俏之女孩,就会担心被巫婆相中作水伯之妇。因此,家人就会带着女孩远逃他乡。所以现在城中百姓稀少,生活贫穷,这事已经很久了,巫婆还说:`如不为水伯娶妇,水伯漂没,水淹百姓。`邺城内外都流传着这样的话语。“西门豹听完之后说:“到水伯娶妇之日,等三老,巫婆和众人将水伯之妇送到岸边时,派人告诉我,我也来送水伯之妇。“众位都说:“可以“。

    等到送水伯之妇这天,西门豹带着官兵与众人相聚在岸上,三老权贵,乡绅和名望之人都来到这里,以及前来观看的百姓黎庶,二三千人。

    这个巫婆是个老女子,已有六十多岁,带着十多个女弟子,都穿着丝绸,立在巫婆身后。再看巫婆,眉毛很长是白的,眼睛不大还眯着,鼻子不大还塌着,薄薄的嘴唇还歪着,说话声音不大鼻音特重,嘴里没牙还陷了个坑,脸上不知从哪里弄的颜料还涂了红色,特别像猴腚,所以看不清脸皮,头上戴着高高的蓝色尖帽,穿着白色丝绸,宽大的袖口露出几个长长的指甲,真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坐坐水伯妇之女身旁,一脸严肃,齉着鼻子不停地哼哼着人们都听不懂的曲调。

    西门豹带官兵分众人来至巫婆近前,众人见状,先是一阵骚动。三老、权贵、乡绅和名望之人都围拢了过来。西门豹对巫婆说:“水伯妇之女在哪里?把她叫出来,让本官看一看,长得俊俏不俊俏。“几个女弟子立即把水伯之女带到西门豹面前,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低着头,涕泪满面,浑身不停得颤抖,好像是被几个女弟子抬架过来的。西门豹看过之后,回头对三老,巫婆和名望等人说:“这个女子长得不俊俏,劳驾巫师前去告知水伯君,需要更换俊俏一点的女子,推延两天,后天一定送去。“说完,立即叫几个官兵过来,一起抬起巫婆扔入水中,水面击起一个浪花,瞬间消失不见,过了一会儿,在远方乏起了巫婆所穿的丝绸,随着水波顺流而下,转眼不见踪影。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对着几个女弟子说:“你们几个哪个与巫师最亲近?“

    几个女弟子吓得浑身抖作一团,有几个吓得瘫坐在地上。西门豹接着说:“这老巫师去这么久,也不回来报个消息,派一个前去催一催。“说完,官兵抬起刚才积极架女孩的一位女弟子,丢进水里。岸上所有人都瞪着眼、大张着嘴,不敢大声喘气,这么多人,鸦雀无声。周围有举戈的官兵,还有一些拿棍棒的年轻人,也不知西门豹从哪里找来的。毕竟久经沙场的将军,当年乐元帅楸山布阵比这气派多了。可乡民们哪儿见过这阵势,瞪眼看着宰活人,害怕想跑还不能,胆小尿裤子里的不在少数。又过了片刻,西门豹说:“弟子这么长时间也不回来,是不是被水伯留下吃饭呢?再派一个人去催一下。“话音刚落,刚才架女孩儿的另一个弟子也被扔进水里。西门豹更是严肃认真,站在岸边,屈身作辑似的向水伯礼祭。三老权贵乡绅人等都在近前,个个吓得体如筛糠。再看官兵一个个手挺长戈虎目圆睁,外围的年轻人都举起了手中的木棍,哪个活腻歪了的跑一跑试试,脑袋打不开说明是青铜做的。西门豹回头看了看三老乡绅人等:“巫师、弟子都是女流,不能向水伯说明意思,麻烦三老进水府向水伯说明原委。“不容三老转身,几个官兵薅(hao)住他们的衣带,拖入水中。人群一阵骚动,众官兵和拿木棍的年轻人同时断喝:“哪个敢乱动立即拍死。“人群又安静下来,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一种低沉威严的话音响起:“巫师,弟子,三老等人去后很久不返,这可怎么办?是不是再派几个会言语的人前去?“众乡绅权贵吓得呼啦跪倒满地,叩头犹如鸡鹐(qian)碎米,头皮磕破,脸上地上都是血。西门豹说:“好吧,暂且再等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对跪在地上的这些人说:“你们都起来吧,看来水伯对来客过于亲近,不打算让他们回来了,你们也该回去了,“这些权贵吓得,是不是听错了,在看到百姓移动才赶慢慢爬起,腿都木了。在走出一段后,先是众多看客开始跑,这一跑,呼啦一下,炸窝似的疯跑,权贵乡绅都只恨爷娘给自少生两条腿,摔倒的,踩踏的,掉鞋的,这场面就一个字,“乱“。

    从此之后,再没人敢提给水伯娶妇之事了。

    当时危害邺地百姓的有两种灾:一种是水灾;另一种是人灾。水灾就是漳水泛滥。人灾就是劫匪横行,弱肉强食,民不聊生。第一步,漳水撺巫邺地震动。西门豹决心趁势发力,治理匪患。

    邺地处于平原地带,古时人烟稀少,村落小又少,大都以庄园形式存在,而树木繁茂,旷野之中到处都是树林,村落与村落之间经过一片树林是常有的事。正是这些小树林给劫匪提供了作案的隐身之所。

    西门豹行武出身,善于思考这类问题。一天,西门豹扮作商人,带了一个伴当,这伴当是宣姬所生,叫随,没有姓氏,也有叫西门随的,也有叫中山随的。用了一辆车,装有几比较大的木箱,还有一面鼓,一面红色旗子,离城而去。离城十五有一个小树林,车刚进去,“呼啦“从林中窜出六七条汉子,个个手拿枣木棍,为首的不知从哪儿弄了一个戈头,用牛皮条拴在枣木棍上,拴得也不好,戈翅还斜歪着。这帮劫匪,上来就把车围在当中。他们看到车上的木箱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有的笑,有的乐,还有的伸手去摸。为首的用歪戈指着西门豹:“老丈人,赶快下车请回吧,箱子车马留下,本将军今天心情不错,不想杀人,往日里,本将军也要尝一尝尔等之肉是咸还是甜。“西门豹见劫匪如此猖狂,看了一看随,随立即抄起鼓锤,奋力击鼓,鼓声响起,出引来一队官兵,四五十人,一个个盔明甲亮,戈闪闪尖刃锋芒。原来是西门豹早有准备,在林中设有埋伏。劫匪们扔掉木棍跪地求绕,随是见过大世面的,头脑机灵,从车上跳下来,在地上抄起一根木棍,把这一帮劫匪一顿胖揍,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叫骂:“我骂你们这帮瞎了狗眼的贼,劫道劫到我们家老爷西门大将军身上了,尔等胆子也大点儿了吧,连郡守、县令都敢劫,看我不一个个把尔等活活拍死。“这帮贼听说此人是西门豹,吓得身上都木了,棍子打在身上都不觉疼了,也不敢叫了。西门豹漳水窜巫他们也都在埸看过,想一万想也想不到在这儿遇上了要命的活祖宗。西门豹叫随住手,随从地上又捡起几个棍放到车上,看着劫匪说:“我把尔等的木棍带回大堂,早晚伺候你们这帮贼。“西门豹命随取过刀竹,刻下贼人的名号。只有为首的打过仗有名号,氏吕,名范,其余的贼均无名氏,有一个眼不好就叫眇;有一个腿瘸,就叫骞;有一个嘴巴尖就叫喙;有一个大嘴就叫牛;有一个腿粗就叫柱;有一个驼背就叶骆驼。又问贼人的住处,一一刻划造册,把刻有字的竹片用牛皮拴起来叫造册。西门豹对他们说:“尔等有罪在身,全部杀之易如翻掌,只是不愿让贼人之血污了清白刃口,眼下匪盗成患,旬日之内都到衙内点名,每人捡举一名作案之人,如若不来,抓住乱棍打死。“说完,驱散众贼,西门豹率众回衙。

    十日之内不断有人来报案,旬日已满,只有那个叫喙的没来,官兵寻进其家,为他为什么不到衙门报到,喙的回答是害怕,不过当场举报两个劫匪,本应抄杀,打了二十棍,并告诉喙,再犯杀头!那为首的吕范,因长期作案,又没有受到大的责罚,故又重新作案,有人报之西门豹,西门豹大怒,立即派官兵将吕范押到衙中,打入死囚牢,又派人了四处张贴告示,又把所有刻过名号的案人全部召到衙外广场,周围聚集了围观的百姓,广场中央放好干柴,还加了鱼油,点燃带油的柴堆,一时间烟火冲天,发出呼呼声。几个差役,抬来吕范,投进大火烧之。还有几个有命案在身的,有两个受杀人吃肉之徒,也同时抛进火里。围观人中拍手称快者有之,张嘴瞪眼者有之,低头掩面者有之,裤中湿者有之,周身打战者有之,撒腿快跑者有之。形形色色,难以尽述。

    自此邺地匪患绝迹。

    西门豹漳水撺巫,大火投匪魏国震动,朝堂之上对西门豹褒贬不一,不过魏侯还是大力称赞西门豹之能和翟璜识人之贤。魏侯还同魏成,翟璜,李悝来邺巡视,留下李悝,协助西门豹,制定法规,制度等,以规范百姓行为,还命李悝在邺建造行宫,以备魏侯不时之临。

    西门豹治人患首功一件,下一步开始治水患。

    西门豹同李悝又带上几个文官,先沿漳水两岸,走访乡民,查寻水情,水患的情因,之后又乘船,顺水查水势,水量和水流,并使文官一一记下。

    调查的结果是:邺地处于平原地带,漳水流经邺地水流平缓,暴雨时洪水泛滥,携带着大量泥砂,淤积于此,使河床抬高,为了防止洪水漫过堤岸,只有使堤岸增高。如此循环往复,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有时河床高于地面,洪水暴涨时,冲垮堤岸,决堤之洪水恰似猛兽,迅速吞噬田地和房屋,要想治理漳水,必须挖去淤泥,疏通水道,才能彻底治理水患。

    西门豹与李悝还有文官一起商量此事,李悝感到事情重大,立即刻写文册,书写丝绢,亲自求见魏侯。

    在那个年代,不要说机械设备,就连铁锹,铁镐都没有,铁器也没有,工具绝大部分是木制的。挖泥砂疏通漳水,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程,魏侯非常重视这项工程,与李悝又带任座,翟璜到邺,就住在李悝建造的行宫里,协助西门豹规化工程方案。

    疏通河流这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缜密的工程,经研究协商,沿漳水先挖导流渠,将漳水引入导流渠,才可以挖掘漳水淤泥,这样的工程还应避开洪水期,工程需阶段进行,每段工程量的大小,耗时的长短都应考虑进去,这全凭李悝的努力。说到这里,不知修都江堰的李冰与李悝是否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同时代人,且李悝要大于李冰百十年。

    西门豹命人张贴告示,征调人工,因工程大,体力繁重,还有时间限制,需要大量的人工。魏侯担心邺地人力不足,又从别地调动人工,必要时动用军队赶进度,以闭免洪水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每前进一段需挖两条水渠,因还要清淤,清淤更麻烦,淤泥中有水。还有地段的选择,水流对排水口和入水口的影响,还有地段长短对时间带来的影响,这修渠治水的学文也是深着。幸好有李悝这么一位哲学家,不知是治水影响到他对法典的制定,还是他对法典的制定影响到制水。应该是河道畅水流顺,法理明民安顺。

    魏侯也不断地派人现场勘察、询问、研究、指导。导流渠上又有引水渠,西门豹在邺共挖渠十二道,引水渠又可以浇地,这样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宝地。邺地为水流冲激平原,土层厚,且肥沃,水患变成了水利。

    西门豹所修之渠被历代人称为西门豹渠。

    经过几年的努力,西门豹将水灾人祸的邺治理成水利民强的繁华之城。李悝的行宫也建得更加壮观,南邺北邺连在一起,中间有船来回交通。李悝不断地颁布法律制度,西门豹执法严明,公正无私,刚直不阿。根据当时的社会结构形式,采取适合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措施,邺地大治,魏侯也把魏都从安邑迁至邺城。邺城成了战国初期较为繁华的大都市。也为曹操,冉魏,前燕,东,北齐建都打下了基础。

    要知后事,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