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你的身边
繁体版

第3章 “懂屎猫”

    (一)

    那只黑白相间的小猫,吃了祖母给的肉,就赖在这不走了,每天跟着祖母祖母。慢慢地,它就成了祖母的猫,成了我家的猫。

    我们搬进小平房住后,祖父也是没有闲下来。他在房子后面开垦荒地,把后面的一些杂草和灌木都砍干净。便在那里划分出了一小块地方,建了一个茅坑。

    农村的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洗手间,大家上厕所都是去茅坑。在大大小小的农村都有,一般都是被称为“茅坑”和“茅房”,可我家这边不是这么叫的,都是用本地方言,大概的发音就和“懂屎”普通话发音相似。

    (二)

    村里其他的大猫和小猫都野性十足,一旦靠近它们,他们就会呲牙,在靠近一点就会飞快地逃走。然而我只是想去摸一下它。

    我家的这只猫特别的乖,不吵不闹。我经常会摸它,从脑袋用力摸到尾巴,祖父总说:“你是要扒它皮是吧。”我还经常翻它的耳朵,对它的耳朵吹气,它就会狂摇头两秒;我抓它的尾巴,把头放到身上用来当枕头。它始终没有怨言的意思。在我眼中它是一只特别乖的猫。

    在我祖母眼中,他是一只反骨的猫。都说猫天性反骨,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

    它总是爱爬上爬下,桌子上、灶台上、房梁上、以及茅房上。每次都是被祖母拽下来,拎着它后脖子就是一顿骂;“发瘟的猫,少给你吃了吗……”祖母每次训诫它,它都把头憋到一边,结果就是屡教屡不改,一犯再犯。

    它看着我们去茅房去多了,就也经常会跑到茅坑的上面去,顶上和梁木上都会有它的身影。很多次它总是臭烘烘的跑来吃晚饭,祖母一脚就踢开它,然后又是一句“发瘟的猫”。

    有一次,大概是它在爬上茅房梁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茅坑里面。

    听祖父说是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了它,刚蹲下就听到了它在那叫。于是便赶紧找了个带握柄的漏网,把它捞了上来。捞上来之后,祖母是一顿嫌弃,骂了它半天。

    祖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它这一身的屎,想了半天,屎都快干了。最后祖父用漏网带着它,把它丢进了河里,其实也是祖母的意思。当时我很伤心,因为它就这么被祖父无情的丢弃,而且还是河里,基本上我就觉得它是死了。

    没想到过来两三天,它竟然回来了,在门口喵喵叫,要吃东西。它身上的屎都在河水的冲洗下没了,干干净净的。我走上前闻了一下,发现不臭,对祖母说:“它身上不臭了!”祖母这时才打了点饭拌点菜给它吃。它拼命地吃了起来,回来后也听话了许多。

    然而好景不长啊,在几个月后,它又掉进了茅坑里,又是一身的屎,满后院的臭。捞上来之后,祖母这次真不打算要它了,拿着漏网往河边走:“发瘟的猫,你怎么不直接在‘懂屎’里淹死呢!”祖母就这样亲自把它丢进了河里。

    一个星期后,它又回来了。身上也洗干净了,也不臭了。这一次回来,它叫的很低沉,像是经历了千难险阻,又像是个犯了错的孩子,不明白祖母为什么要丢弃她。祖母看到它好像又心软了,让它进了屋。从那以后的,它听话了许多,没有到处乱跑乱爬,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

    我其实对于它两次掉进茅坑这件事是觉得很好笑的,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懂屎猫。

    (三)

    这里冬天很冷,“懂屎猫”也怕冷。

    冬天在这里是离不开火炉的,而我们这里的火炉被叫做“火桶”。

    其实就是一种大号的木桶,在木桶下面放一个铁盆,盆里有炭火。木桶内壁中间的位置,有几块小木头被钉子上面,然后放一个和木桶一般大小的铁网块,刚好卡在那几个铁块上面。桶的上面也有几个小木块,用来卡一块半圆的木板子。这样人就可以坐在木板子上,脚放在铁网块上,享受着炭火带来的温度。

    每天祖母都会用灶台做饭,祖父就会给灶台起火,往灶炉里加入草木干柴。等到了做饭结束,灶炉内的火也灭了,就会剩下一些通红的炭火。祖父就把火桶里的铁盆端出来,把炭火铲出来放到铁盆里,之后会撒上灶灰盖住并踩上两脚,为了就是阻止炭火很快烧完。

    每一次,祖父刚把装满炭火的铁盆放进火桶里,“懂屎猫”就立马跳进里火桶,搞得祖父祖母都是为它“打工”一样。祖母进火桶烤火前,都会用手往里面摸一摸有没有它,有它就会把它丢出来,它就会趴在火桶边“喵喵”的叫。祖母一句“发瘟的猫”直接劝退它。

    不过没过一会儿,它乘着祖母看电视看的入神了,就灰偷偷溜进火桶。祖母在移动脚的时候就不小心碰到它,发现他在里面就又会把它丢出来。一晚上它得爬进去好几次,又会被丢出去好几次。当我们都去睡觉了,火桶就是它的了,它会在火桶里美美的睡上一晚。第二天早上祖父给铁盆里添炭火的时候,还没睡醒的它又会被丢出来,它向前扒拉着前面两条腿,伸了给懒腰。

    有时候,它在火桶里,我们站起身的时候,总会踩到它的脚,疼的它急切地“喵喵”叫。祖母也很烦,老是踩到它,就会把它丢出房间,关上房门,让它待在客厅。它还是会一个劲的“喵喵”叫,像是对祖母说,不让它进去,它就要冻死在外面了。祖母可不吃它这套。

    第二天,发现它没在客厅。祖父还是一如既往的起床生火,配合祖母做饭。把引火的干草点着放进灶炉内,十几秒后,“懂屎猫”从灶炉里跑了出来。原来是它被赶出房间后,在还有些余温的灶炉里过夜,在里面睡着了,是祖父的一把火叫醒了它。它身上的有一些部分的毛,被烧焦了一块,焦黄焦黄的。

    我平常喜欢玩它的白胡子,常常的,一碰就收紧,很好玩。那天,我想玩它的胡子的时候,就发现它的胡子也烧焦了,有些没有被烧到,现在它的胡子每根都长短不一,有几根末端还是焦黄的。我看着很不爽,就拿剪刀把它的胡子全部剪掉了。

    记得那个时候,在书上学到过:猫在夜间捕老鼠需要用到胡须辨别老鼠的位置。我没有一点愧疚,反倒是看到它焦黄的毛和没有胡子的嘴,觉得挺好笑的。我就笑了它一个月,它也就一个月没理我。每次走到它旁边,它都会跑走。

    (四)

    祖母嫌弃“懂屎猫”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因为它傻,不然也不会两次掉进茅坑。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它懒、没用。祖母总说没见过这么烂的猫,让它抓个老鼠,怎么也抓不着,不起一点作用。

    记忆里,“懂屎猫”只抓到过两次老鼠,而且还是在一个小储物柜里。祖母看到里面有老鼠,就把它丢了进去,关起储物柜的门,这才抓到。在农村里,抓不到老鼠的猫就和娶不到老婆的男人一样,都会被称为没用。

    其实对于它的没用,祖母可以理解,但是唯独他还懒,只知道吃和抢火桶,好吃懒做不做事的那种。

    或许祖母是相信它有实力抓老鼠的,只是懒而已,所以会变着法的让它抓老鼠。

    房间里的小阁楼,晚上总是会有什么东西在上面跑动的声音,其实就是老鼠太多了。只要哪天晚上,“懂屎猫”跑进火桶被踩到,祖母就会把它丢上阁楼,然后关上阁楼的门。这样做可以防止它再跑进灶炉被烧,也可以让他抢不了火桶,还可以强迫它抓老鼠。

    不过它还是不会抓老鼠,一把它丢上去就一直在嗷嗷的叫,好像在求祖母。从被丢上去到我们睡觉,一直嗷嗷个不停,所以祖母就会在下面骂上一句:“发瘟的猫,再叫明天不让你下来,不给你饭吃。”它立马就声音变小,直到听不见。

    第二天早上,我们刚起来,它就会继续嗷嗷叫,像是知道我们起来了一样。祖父就会打开阁楼的门,放他出来。果然,一只老鼠没抓,只是在那蹲了一晚上。匆匆跑下阁楼就走到了祖母脚边,喵喵的叫着,好像是索要吃的。

    祖母还会直接饿它,这样迫使它去抓老鼠。这倒是有点用,前两天是它是可以自己在外面找点吃的,偶尔会抓到一只老鼠。后面就不行了,就一直缠着祖母嗷嗷叫,祖母也不忍心,怕它饿死,还是会给它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