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界人的平淡日常
繁体版

第八十四章 人性的流出物。。。。。

    虽说“博士”与“魔界人”都是作为“皮”这一虚拟形态,代表“它”本身行走在现实之中,但是由于“设定”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能力表达与行为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设定”中,为了限制“博士”那不受控制的“求知欲”,将“行为模式”被设置成了被动迎击为主。

    但这个设置并不影响它主动和其他生命进行“交流”或者进行“观察”。

    而这些“肉眼”不可视的“镜头”则是“博士”制造出来的小玩意。

    和“魔界人”造物的可爱画风不同,博士的造物大多都带着一种偏向科幻的天马行空。

    此刻安座于自己的研究所之中,“博士”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好在“它”有着足够多的“手”与“眼睛”来高效地完成各种事项。

    只见一些古怪的姑且算是人类手臂的肢体从“博士”的“身上”延展出来,同样延展的还有尖端带着眼球的柔软触须。

    虽然说这些异形的肢体都是从“博士”这一主体的身上伸展出来的。

    但若是想要寻找蠕动触肢的根部,却完全无法准确判断。当观测者沿着那古怪的“枝干”往中心看去,却只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畸形“副肢”。

    此刻这些怪异的“肢体”正或是在漂浮的巨大白板上写写画画,或是在操作一些形态古怪的仪器。

    “今日课题1:关于“人性”流出物的研究……”

    所谓“课题”是博士根据对“实验素材”进行观察后,对其活动诱发的变化与产物进行研究的记录。

    对于某种意义上以“求知欲”为食的“博士”而言,这样的行为就和吃点小零食差不多。

    而现在“刘凯”推动“天秤规则”溶解“人类”后产生的副产物,引起了博士的兴趣。

    “人类”被“过度活化”后,肉体这一“容器”的基本形态崩溃,最终遗留的产物,姑且就称其为“人性”的流出物。

    只见“博士”其中一只“手掌”握着一支笔,在巨大的白板上书写一大串意味不明的公式以及符号。

    随着笔触划过,密密麻麻的符号中有一部分最终扭曲为呈现动态的“插图”。

    一个简笔画的火柴人推动了代表“天秤”的图案后,好几个火柴人瞬间溶解为了“液体”,这些液体顺着弯弯扭扭的管道汇入一个容器里被储存起来。

    “代号“刘凯”的实验样本的行为还算颇为有趣,拥有接近零件特性的它并没有像之前那一枚“零件”一样主要发挥自身破坏容器的特性,反而推动天秤的力量,以超量的“活化”之力溶解人类本身,然后又近乎本能地搜集“人性”的溶液……”

    “博士”自言自语之间,伸出一只手掌,竟然将白板上代表盛有“人性”溶液的容器给从平面上“扣”了下来。

    简笔画的容器到了博士手中就具现化为一个标准化的量杯,杯中装有大半杯石油一般的黑色液体。

    “博士”漫不经心的将量杯凑到嘴边喝了一口。

    “咳咳……真是复杂的“味道”,人性就是这么复杂的东西么?”

    “刘凯”是早已落入“博士”手中的“试验品”,而“刘凯”分解普通人产出的“人性之汁”自然也可以被“博士”随时取用。

    (“刘凯”不同于作为“锁”的“光熙”,性质更接近于“零件”的他,由于容器的非封闭性无时无刻都在流失自身本来的“人格”与“理性”,而推动“天秤”规则超量“活化”分解他人的同时,也加重了自身“容器”的不稳定。)

    博士用多余出来的肢体拿着“研究笔记”进行记录,一只长着眼睛的触角仔细观察着量杯的底部,确实发现了一道“裂痕”,些许黑色的汁水从中溢出。

    “博士”有些嫌弃地将手上的量杯丢到一边,随后开始继续“记录”。

    (“人性”的溶液或许有着其他的用途,将其和“情感光谱”理论相结合,或许我可以从溶液中直接分离出“人性”中的各种“情感”,”实验体“刘凯”这种采集“人性”的行为模式,如是操作得当,最后形成体系,说不定会成为后期稳定制造新外皮的重要一环。)

    “求知欲”与“灵感”是满足“博士”自身欲求的重点要素,“人性溶液”若是能够稳定的产出,对它而言将会是颇有价值的资源,对维持其“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那么…先把刘凯这个实验体的“结构”优化一下…让它拥有更好的“收集”结构……”

    思索片刻,博士将已经写满符号的白板翻转,在空白的另一面画出“人性”收集装置的“设计图”。

    复杂的“管线”“线缆”“齿轮”以及意味不明的机械结构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以“人”为原料榨取的“人性之汁”先被划分为“善意”与“恶意”两个大类,然后再细分成七情六欲。

    虽然博士可以直接将这台“设备”的原型机给制造出来,但它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仅仅是打算将“设计图”给塞进了“刘凯”这个容器之中。

    ——也许我可以给“试验品”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其自由的构筑与成长,这个过程中或许会迸发出新的灵感以及有趣的变异,虽说变异也许会带来“劣化”,但也有可能是“优化”。

    “博士”的嘴角微微扬起,它对“实验”本身产生了“期待”,它想知道,将整个世界作为“试验田”进行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收获多少“惊喜”,又又多少人将与它同行。

    “求知”与“期许”最终都会成为“它”填饱“肚子”的食量。

    若是一切顺利,这样的模式将会是之后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基调。

    “容器微调开始…导入基本设计图…”

    观测着铁锈区教堂的巨大“镜头”挪动了自己的位置,从镜头四周延展出复数机械触手,那些机械触须深入教堂之中。

    此刻这座小教堂由于“刘凯”的侵入从外面看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破碎的窗户中涌动着黑色的烟雾,含含糊糊的声音从中传出,仿若不安的低语。

    “刘凯”短时间内过度“推动”“天秤规则”进行“过量活化”造成了自身形态的暴走,原本这个过程是难以逆转的,但对于博士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随着机械臂的深入,那些涌动的时不时浮现出“人影”的黑色逐渐淡去,甚至是破损的彩绘玻璃也像是时光倒流一般恢复如初。

    将实验样本的“容器”形态复位并优化,再将“设计图”灌入其中作为核心。

    完成对今日第一项课题的干涉,博士也不过多的浪费时间,直接切换到了另一个镜头。

    当前博士的镜头所观测的目标大多都是它可爱的实验品了。

    关怀完“刘凯”之后,自然是轮到了光熙。

    地点是“市第三医院”,不过并不是地上对外开放的区域,而是处在地下机密地带。

    现在不光是光熙就连宁医生以及岸边为首的岛国三人组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