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闯江湖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东岛现小邦

    金永康在与我交谈之后,自己一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此刻无法做出重大的决策,判断也不够准确,他决定召开御前会议,研究一下,究竟何去何从。

    于是,大德皇帝金永康说:恩师,您先慢慢用膳,朕去去就回。

    随后,金永康召开会议。

    大夏国的各主要官员都到齐了。

    大监国王沈万山站立在文官前面,并排站在前的还有宰相尹东官。

    武将这边,兵马大元帅,江北站在前面,随后就是骠骑将军火无痕,再后是其他众将领。(此时的大夏国,卫将军曾经是赵汗青,空缺;车骑将军曾经是李石,因反叛战死;后车骑将军还是赵汗青,但赵汗青,自立为斗战神王,所以,车骑将军,空缺)

    大德皇帝金永康,将大圣国斗战神王,赵汗青说的话,简要和众将官都说了。

    这时,宰相尹东官启奏道:陛下,大圣国赵汗青此人,并不简单。今,大圣国有3000万大军兵临城下,臣请陛下北上迁都大寒神州,据守大寒神州广大土地,以图后计。

    其实,尹东官此议之前都说过多次,不过,眼下除了迁都,还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户财部尚书娄啸抠奏报:陛下,依臣之见,应准备迁都,确是上策。

    礼交部尚书程易奏报:陛下,臣以为,可迁都,以有用之躯,忍辱负重,古已有之。

    工建部尚书狄望奏报:陛下,臣可督造运输车辆,即使迁都,也要把所有金银财物都带走,不能白白便宜大圣国这些叛逆。

    兵事部尚书杨本奏报:陛下,军心不稳,大夏国一十三神州及青龙城,只有兵力不足600万人,战必不可胜,但不战,又确实是非常难取舍,毕竟大夏国疆土辽阔,资源丰富,而大寒神州,只有大草原。

    金永康听到杨本的奏报,仍然没有说话,杨本这话看似没说,但确实说出了金永康的痛点,那就是,迁都虽容易,但大寒神州,真是荒凉之地,恐怕以后就将被禁锢在北疆之地了。这也是金永康最难受的事。

    刑名部尚书商亮奏报:陛下,臣以为,行军之中,应申明法度,让各路大军,循序前行,抵达大寒神州之后,可实行严刑峻法,保证时局,压制百姓,使无异常之举。陛下,宜早决断。

    官吏部尚书毕升奏报:陛下,臣以为,我大夏国兵马大元帅江北,勇冠三军,可以一战,不能轻易未战而迁都,荒废了祖宗基业。

    毕升说完,还掉下几滴老泪。

    这时,江北说话:陛下,臣,江北,可保大夏青龙城坚守三个月不丢。但,超过3月,臣亦无法可施。敌军数量还会增加,非大夏青龙城可久守。

    平海将军海大宽说:末将启奏陛下,经与大圣国数战,那大圣逆军势大难当,武器先进,装备供应充足,只能速胜,不可持久与之抗衡。而速胜在兵多,以当下观之,无法胜也。

    ......

    这些官员说完,大监国王沈万山说道:陛下,如今战不能保必胜,但大夏尚有600万兵力,可以说实力未减,与其硬拼两败俱伤,不如退而图稳,再寻机遇。请陛下明察。

    其实,大家的意思很明显了,打不过,就只能迁都了。

    现在,青龙城是被包围的局面。

    而斗战神王,赵汗青,既然答应不追击,放大夏600万兵马撤出青龙城,迁都到大寒神州,那已经是谈判的胜利了。

    如果没有抓到赵汗青,那么就连这600万兵马都将被全部消灭掉,更不用提迁都之事了。大夏就彻底没了。

    金永康沉吟了一阵,说道:朕,夙夜勤劳,善待百姓,赏罚百官,治军理政,不敢懈怠。奈何养虎为患,错看了赵汗青,致使他如今坐大,纠集3000万大军来毁大夏根基。

    我本欲杀之,以慰先皇父、皇祖在天之灵,但,为百姓计,只得隐忍。虽然,赵汗青以为案板之肉,任朕宰割,但,敌军之势以成,若杀了斗战神王,大圣军无人统率,必报仇以图后快。到时,百姓死伤,不可计数。三军也将被击溃,一一被屠戮。此情此景,朕必不忍。

    故此,朕只能屈从逆贼,答应,迁都!

    众官将听到大德皇帝这样说了,都跪拜而啼泣道:陛下爱民之心,通感天地!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片山呼中,大德皇帝退朝,来到御花园,与斗战神王,赵汗青继续商谈。

    ------

    我还在吃着喝着,丝毫不着急,我知道,比我着急的,是大夏国!

    他们虽然抓到了我,但我只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拿着烫手,扔了不舍。

    金永康对我说:恩师,朕已决定,迁都!

    我说:徒儿,这就对了。你迁都,去大寒神州,我呢,在青龙城,还做我的斗战神王,我不称皇帝,你可以称皇帝。而且,本王答应你,这么多神州,还是这么多神州,全部都叫大夏国。大圣国的称号,我立即取消掉。这样,你的社稷也没丢,只不过,换我帮你打理。说不定,有一天,我做腻了这个王位,你还有机会打回来继续做真正的皇帝呢。

    金永康只能相信我说的话,而我也没打算欺骗他,因为,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

    我的神识是穿越而来,我来,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原因。但,绝不是为了杀戮,从我自己的想法,可能还想做点事。

    我的初衷,其实只是最想做个大侠。

    我想自由自在,助人为乐,享受侠者荣耀。

    但在古代,我如果不最强,那么,我就会被践踏。

    所以,只要我生存着,就不能让别人踩在头顶。

    我与金永康,毕竟有师徒之情。

    实际看起来,金永康也不是通常意义的昏君。

    所以,我不打算对他杀绝。

    但他,曾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下令杀了我的兄弟朱西、王宝子和十万亲军,如今,我拿走他的江山社稷,也算扯平了一些。

    我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纷争在古代,是无止境的。

    要想尽快结束这种窘境,只能是,当下安定,就很好了。

    ------

    用膳完毕。

    大德皇帝金永康向我请求道:恩师,今日把您五花大绑,让您受委屈了。彼此为敌,实迫不得已,还请恩师不要怪罪。

    我说:这都不是事。

    金永康道:那就好。恩师,徒儿想恳求恩师宽限些时日,徒儿后宫还有众将官家眷等等,一应事务都需要整顿才能迁都。这些事,都纷繁琐碎,一时片刻,还难以周全。

    我说:时间,我定不了。萧烟、韩力、徐奉年他们肯定知道我被抓来了,现在都在想着怎么打你呢。如果我预计不错的话,今晚,就会拿下青龙都城。

    金永康大惊,声音颤抖的说:恩师,还请恩师开恩,让萧将军、韩将军、徐将军暂停进攻,给徒儿留点兵马,也好在大寒神州度日。

    说完,金永康几乎要哭出来。

    我呵呵一笑,没有说话。

    金永康见我没有开口,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道:请斗战神王开恩,饶我青龙城百姓和军兵一条生路!

    我看金永康都跪下了,忙扶他起来,我毕竟是人家的俘虏,也不能太过了。

    我说:金永康,你本是我的徒弟,辈分不能乱,你给为师下跪,也不算丢面子。你既然如此诚意,为百姓着想,我有几条,你看着办。

    金永康道:但有利于民,无不遵从。

    我说:第一,你让你的军兵,放弃抵抗,各自回营驻扎,收拾行李,等待出发到大寒神州安居;第二,城门大开,让我的大军进来休息,不要耍花招;第三,由本王,率你以及你的文武百官,出城门外,迎接我的萧烟大将军,他如看见我,就不会进攻你们了,这也是唯一即时见效的办法了;第四,你要亲自率文武百官,给我的兄弟朱西、王宝子和他们两个带出来的十万亲军跪地悔罪。这也是将士们能同意放走你,让你去大寒神州的最好办法,否则,只怕本王答应放你走,我的将士们不会让。到时候,我也难以服众。

    金永康听到这四条,也别无他计,只得遵从。

    他下令,城门打开,所有大夏军,一个不留,各自回营内驻扎,不再攻守;文武百官在青龙城主城门外,列队,向大圣国总军神、兵王萧烟,礼迎!

    ------

    当我,率领大夏国的大德皇帝、大夏文武百官,出现在青龙城门外时,我大圣国正在进攻的战士们,都欢呼雀跃,山呼:斗战神王,斗战神王,斗战神王!

    兵王萧烟也看到了我,军神韩力、徐奉年,都看到了我,他们感到很惊讶,但也很高兴,毕竟知道,我还很安全。

    大圣国的军士,看见我出现,都停止了射击,并且如蚂蚁一般涌到青龙城门外。

    大圣国的士兵们将大夏国的大德皇帝、大监国王沈万山、宰相尹东官、兵马大元帅江北等一干人等,都围住,用上西飞腔指着他们,谁也不敢妄动。

    随后,萧烟出现在我面前,跪拜我道:拜见斗战神王!您可还好?

    我说:萧烟,我还行。悔不当初听你的话,没有留些军马在上西府守护我,被江北钻了空子,拿住了我。

    萧烟笑道:斗战神王,您是故意让大夏国抓走您的吧。萧烟觉得,您是想,兵不血刃,以身冒险,尝试说服大夏国投降,这样可以减少伤亡。您说,是不是这样的?

    我笑笑,并没有说话。

    我心想:萧烟,你不愧是兵王、总军神,什么都被你想明白了。

    我说:萧烟,别说这些了。现在大夏军都回营地驻扎了,没有抵抗的士兵了,我军进入青龙城,全面接管,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地盘了。

    萧烟道:大王,对于大夏国的金皇帝和其他文武官员,如何处置?

    我说:都放走。他们要迁都到大寒神州去,这是我和他们谈的结果。让他们,去吧!

    萧烟沉吟了一会,说道:遵旨!

    于是,萧烟命令:西征千万大军入城,全面接管青龙城。

    萧烟同时命令:北征军大元帅、战车军军神韩力,步军军神施昊、先锋军军神瑭三、追击军军神顾尘沙、弓箭军军神李柒夜等四路大军1000万,驻扎在青龙城周围十四府县,全面布阵戒备,随时准备战斗;

    萧烟还命令:东征军大元帅、铁骑军军神徐奉年,飞腔军军神罗风、突袭军军神计宁、硬弩军军神方含、神刀军军神林檑等四路大军兵马1000万,接管大夏国除了青龙城、大寒神州以外的一十二个神州,每个神州驻守50万或100万大军,进入警戒状态,随时待命。

    至此,除了大寒神州以外,原大夏国四十个神州,都成了大圣国的囊中之城。

    次日上午,大德皇帝率文武百官,向本王,递交了迁都申请和投降书,并甘愿奉本王为大夏国之尊,大寒神州以后称为大夏北国大寒神州;次日下午,大德皇帝率文武百官,为朱西、王宝子及他们的十万亲军,悔妄杀之罪,告祭我兄弟们的亡灵!他演的非常投入,啼泣不止。我知道,他不仅仅是向朱西等人赎罪,而是痛惜失去了江山社稷。

    但我并不想拆穿他。由他去吧。

    一个月后,大德皇帝金永康,带着文武百官和家眷,由大夏国数百万大军护送着,离开青龙皇城,迁都到大寒神州,仍称大夏国皇帝陛下。

    只不过,他没能带走600万大夏军,而只带走了100万大夏军,因为太多的军士不跟着他远走大寒神州,而是想留在现在的故土。

    目送金永康带着残兵败将离开青龙城,向北远行,我的内心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悲伤。记得,从前,我们还是兄弟一般。

    大夏北国兵马大元帅江北,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不时的回头望着青龙城方向,也望着我,那眼神,我看得出,是一种“后会有期”的不甘。

    过了好久,我看不见金永康的远行车队了,也就不再送他们了。

    ------

    我知道,此时的我,斗战神王,赵汗青,可以正式的,大摇大摆的,无忧无路的,入住大夏国皇宫啦!

    风光!太风光了!好!太好了!

    我很高兴!

    当然,我按照承诺,宣告百姓们:“大圣国”今后改称“大夏国”。毕竟,我最开始就出生在大夏国的上西府富贵村吉祥屯,也算是返璞归真了。

    我将大夏国四十个神州都改称为四十个城池,同样,原附属七国也称为齐之城、楚之城、燕之城、晋之城、赵之城、魏之城、秦之城。

    此刻的大夏国(除了大寒神州以外)拥有着四十七个城,这是非常非常大的地盘,有面积将近两千万平方公里,有耕地十亿亩,有人口超过三亿人。

    面对如此鼎盛的局面,我感到很欣慰,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

    上西府士兵们,护送王后智白雪、王子小贱、公主小倩、白千娇,来到青龙城,住进了皇宫。

    次日,我升大殿。

    文武百官聚齐!

    大家向本王庆贺,不战而胜,大夏国威武!

    我很欣慰,一时竟有些感动。

    江山社稷,真是得来不易。

    我宣布,大夏国各路大军3000万,只留200万大军,其他2800万都回家结婚生孩,种地过日子。

    这200万大军,留100万在青龙城附近驻守,其他100万分为20路大军,每路大军5万兵马,分别到东、南、西三面的边界城郡驻守疆土。

    大夏国47个城池和1个青龙都城,共有4244个普通郡,1个青龙主城,除了主城以外,这4244郡,只留一部分治安兵甲,每郡50名兵甲,负责守城门和郡内治安,总计也达到21万多人。

    也许治安的人可能不足。但如果人都靠管着,那就不自在了,要能每个都管好自己,50名兵甲都嫌多了。

    此外,我宣布,为文武百官加封,进行厚重封赏!

    于是,本斗战神王诏旨天下:将举行最隆重的封赏大典!

    这天,封赏大典开始!

    我,跪拜,我父母,仍为太王、太后。

    封,智白雪,为王后。

    拜封,秦木,为至尊文武王,仍列文臣第一,总揽全国事务,兼任青龙都城、北俱城总城主,封地为青龙都城以及都城所在的北俱城池,世袭罔替。

    拜封,萧烟,为至尊万世兵王,兼七城总城主之职,仍列武将第一,总揽一切军务,封地七座城池(齐之城、楚之城、燕之城、晋之城、赵之城、魏之城、秦之城),一体节制这七城的城主(原各国之君),并世袭罔替。

    拜封,白千娇,为皇宫侍卫女剑神王,列女武将第一,兼任公主太傅之职,地位与秦木、萧烟并驾齐驱,主要管理飞探营,管理皇宫各品级带刀金甲和银甲侍卫,管理皇宫所有侍从人员,负责管理全国女兵,负责任命女官,世袭罔替。

    封,萧顺,为天道顺王,列文臣第二,兼任王子太傅之职,负责任命选拔城主以下级别的男官员,封地六座城池,世袭罔替。

    封,秦和,为千秋和王,列文臣第三,负责户口发育,兼任大御史官之职,封地五座城池,世袭罔替。

    封,武空,为百姓安王,列文臣第四,兼任大治安官之职,管理各城总体治安,封地四座城池,世袭罔替。

    封,甄清楚,为四季定王,列文臣第五,管理律法刑审,封地三座城池,世袭罔替。

    拜,战车军军神韩力,为飞仙军神王,封地两座城池;

    拜,铁骑军军神徐奉年,为飞天军神王,封地两座城池;

    拜,步军军神施昊,为火龙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先锋军军神瑭三,为三昧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追击军军神顾尘沙,为金甲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弓箭军军神李柒夜,为暗夜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攻城军军神周园,为修罗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神枪军军神百晓纯,为雄狮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飞腔军军神罗风,为暴风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突袭军军神计宁,为六合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硬弩军军神方含,为四海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拜,神刀军军神林檑,为八荒军神王,封地一座城池;

    命,花得少,为财富官,管理银行和粮草物资,封地一座城池。

    命,徐大禹,为工程官,总管各城各项建设项目,封地一座城池。

    命,胡车单,为忠勇大将军,总管各军训练科目,封地一座城池。

    命,状元,智可之,为东十二城的总城主,管理东十二城一应事务,任命各城主,一体节制东十二城各城主;

    命,榜眼,明可体,为南十四城的总城主,管理南十四城一应事务,任命各城主,一体节制南十四城各城主;

    命,大圣国,探花,乐修德,为西十三城的总城主,管理西十三城一应事务,任命各城主,一体节制西十三城各城主。

    军神之下,拜诸位将军:

    拜,魏可轻、沈破风,车骑大将军,封地各45郡;

    拜,陈恒、张闻、刘大鹏、李扶摇,骠骑大将军,封地各30郡;

    拜,任必勤、铁炉、关进取,护卫大将军,封地各10郡;

    拜,叶凡、韩绝、李纯刚、陆尘、狗剩子步青云,为东南西北中军大将军,各领兵100万,驻守东南西北中部疆土,封地,各5郡;

    将酒厂、火药厂、采砂厂、采石厂、水泥厂、铁矿厂、铜矿厂、石灰石矿、石膏矿、制药厂,推广到全国各城池进行建设,并全部为公有,不得私人掌握经营。

    命,酒蒙子苟时运,为酒官,管理全国公有酒厂;

    建立火药军,为公有军产。

    命,雷震霄,为火药军总管,负责管理全国火药类产业;

    命,刚强,为铁矿总管;童临、为铜矿总管;负责管理全国各类金属矿产,一律公有;

    将石灰石矿厂、石膏矿厂,采砂厂、采石厂,都并入水泥修路厂;

    命,路通达,为水泥修路厂厂长,管理全国公益修路建设以及需要用到水泥的各项建设,如盖房建厂等;

    杨化盖、高升、沙务净、石坚硬为水泥修路厂副厂长,管理各城的水泥修路厂,并主要开展公益修路建设和路面维修。

    其他有功人员,都由至尊文武王秦木、至尊万世兵王萧烟来封赏。

    对有罪之人,由四季定王甄清楚,负责审判!

    封赏大典之后,本王命:大摆宴席一个月,犒赏三军将士和百官!

    ------

    一番繁华热闹之后,一切又逐渐恢复平静。

    四月中旬,风和日丽。

    农户都忙着准备种地,南部已经开始耕种。

    大夏,到处都是高速公路和水泥道路,四通八达。

    各城,经济繁荣,人山人海,货物非常丰富。

    大夏,家家户户都是自来水,或从山上引入管道,或从河湖引流,人们都很健康。

    无论水田还是旱地、山地、树林中,都布满水井和灌溉管道,也开始建设防涝管道,接入江河湖海。

    人们再也不用苦恼旱涝之事。

    我既然穿越到古代大夏,那必然不再收取任何税费。我大夏国各个厂矿遍布各城,每天的收入都花不完,完全可以支持国力军力。

    人们都皆大欢喜。

    我还让秦木、萧顺等王,天天琢磨,如何大力发展学堂、医馆,培养老师、匠人、大夫、发明家、文理科学者。

    一切按照我的设想,有序的进行着。

    ------

    一晃,时间来到了7月。

    皇宫门外,发生了一件事。

    这天一大早,有一个道士来到皇宫,声称要求见斗战神王。

    他不知道,斗战神王,是多么崇高的地位,岂是他一个普通道士能够说见就见的。

    宫门侍卫没有理会他。

    但经不住他一直的说、一直不停的说,有天大的事,要面见斗战神王说明,宫门侍卫就向宫门侍卫队长禀报此事。

    宫门侍卫队长看了看这个道士,拿不准他说的是真是假,于是命宫门侍卫将这名道士抓起来看住,自己禀报皇宫侍卫总管。

    皇宫侍卫总管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不敢耽误,又禀报给当值侍卫将军,侍卫将军将这件事禀报给御前一品带刀银甲侍卫总管,御前一品带刀银甲侍卫总管又禀报给御前一品带刀金甲侍卫总管,这才禀报到皇宫侍卫女剑神王。

    此时,时间已经是中午了。

    被抓起来的道士,不知怎么的,鼻子开始流血不止,看起来受了很重的伤。

    皇宫侍卫女剑神王白千娇,来到关押道士的小屋,看到这个道士流血,身体非常虚弱,就命皇宫御医来给诊治。

    御医诊治很久,垂头丧气的说道:禀女剑神王,老朽无能为力。这位道士,身中奇毒,乃东岛小邦特有的毒,无药可解。只能再维持两柱香的生命了。以老朽之见,此人似乎有话要说,还请快些说完吧。

    说完,御医告退回御医堂。

    白千娇问道:你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面见大王,想说什么?你是在哪里中的奇毒,难道你去过东岛小邦?有什么话就快说吧,我已经尽力了,你的毒,谁也解不了了。

    那名道士却笑道:贫道,能见到女剑神王,已经知足了!有几句话,和您说,也是一样的。要提防东岛小邦的贼人,他们......他们已经潜入大夏国北俱城,并在水中下......下毒,我们大摩宇场的道士,发现了他们的诡计,但也都中了此毒,我因服用了延命仙丹,才能多活到此时。他们......他们来了......他们......他们住在海的那边,东边......东,啊!

    这个道士,断断续续的说了这些话,就支撑不住,死去了。

    这时,白千娇才觉得,这件事不小。于是,白千娇马上将此事,禀报斗战神王!

    ------

    在我知道东岛小邦的人出现在大夏国青龙城内,我就感到不妙。

    这些东岛小邦的人,敢来大夏国嘚瑟。

    那得揍啊!不打不能服!

    现在是古代!

    古代的文明还没有多么发达,与敌国之间,打,是最有效果也是最快的解决办法。

    打赢一次,能换来几十年的平静。

    那干嘛不揍他。

    这几个月来,我一直陪着王后和王子、公主,虽然有天伦之乐,但难免短了英雄之气,年纪轻轻,如此无聊,浪费了大好光阴。

    既然,东岛小邦惹到了本王头上,那就不能怪本王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