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少爷的幸福田园生活
繁体版

第十九章 上学堂

    周家旺安静的坐在教室里。

    早上吃完早饭,就被老娘赶来了学堂,顺带的还有几本书,一个精致的书箱,书箱里面还放着笔墨纸砚。

    周家旺觉得这样挺好,就来了。

    选了个靠窗的位置,透过支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周家旺喜欢看。

    村里的娃子们陆续来到教室,还挺多,男娃女娃都有,年龄大小不一。

    以村民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想必又是老娘的手笔了,周家旺微微一笑。

    娃子们远离周家旺,周围一圈的桌椅都没有人敢坐,应该是家里人给他们讲过周家旺发癫的事。

    桌椅都很新,还可以闻到木头散发出来的独有草木气息。

    教室也很新,墙面粉刷得很白,还没有被孩子们祸害得乱七八糟。

    室内宽敞明亮,排着六列课桌,一人一桌,共计36桌。

    前面没有黑板,只贴了一个老夫子的画像,画像下面是夫子授课时用的桌椅,比下面的桌椅宽大的多。

    夫子走进教室,是一位消瘦清矍的中年文士,显然是村里从外面请来的先生。

    学生们纷纷起立,恭敬的齐声道:“李夫子好!”

    周家旺跟着做,毫无违和感,只是个子在一群屁孩中高高的,面容俊秀,身姿挺拔,用“鹤立鸡群”来描绘特合适。

    夫子皱皱眉:“怎么还不入座?”

    站在过道的学生们慑于夫子威严,不得不坐回自己桌位,不过还有一个没桌位,显然是被周家旺给占了。

    “陈家驹,你去第二间教室上课。”夫子继续吩咐,对周家旺的到来毫无意外。

    周家旺看了那学生一眼,这人名字挺耳熟。

    陈家驹走出教室。

    这是把人家挤走了?周家旺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没关系,在哪学都差不多。

    夫子咳嗽一声清清嗓子,道:“今天,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大家认识一下。周家旺同学,请到台前来,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这一幕太熟悉了有木有?

    周家旺起身,不紧不慢的走到台前,先对着夫子点头行礼:“李夫子好!”李夫子颔首回应,接着转过身:“同学们好,我叫周家旺,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说过我……以后请同学们多多关照!谢谢!”

    又一鞠躬,走回课桌。

    夫子:“好了,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子曰》篇第三章……,请大家大声朗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学生们一阵摇头晃脑,大声读起来,教室里顿时如同嘈杂的菜市场,吵的不行。

    夫子走到周家旺身边:“周家旺同学,你入学晚了一点,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是,夫子,学生谢过夫子。”

    夫子点点头,转而巡视其他同学去了。

    周家旺拿出课本《子曰》,以前在舅舅家就学过了的。

    周家旺不打算学一天就离开学堂。

    心境变化之后,他对模块不再有那种依赖感,甚至决定尽量不使用模块,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他从内心深处相信,绝大部分的问题,他都能自己面对,自己解决。

    周家旺拿出笔墨纸砚,准备练字。

    以前没写过毛笔字,得练练。

    闭目回忆舅舅写字时的情景,握笔的手势,运笔的发力,写字的坐姿,睁开眼时,已是了然于心。

    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做到深处,也是门学问,比如写字。

    周家旺决定认真对待。

    在砚台中滴入备好的清水,推动墨条在砚台中研磨,待到感觉砚台中的墨水浓淡合适,方才搁下墨条。

    拿起笔,开始抄写《子曰》。

    开始写时,字很丑,跟舅舅写的字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很快在临摹舅舅字体中,体会到了运笔技巧,也微微调整了握笔姿势,变成更适应自己运笔的握笔姿势。

    字很快就写得越来越好。

    周家旺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那是心灵在笔尖的跃动。

    当你的心乱时,字写的也必定是乱的;当你心急时,字写的也必定是潦草的。

    只有气定神闲时,才会写出好看的字。

    周家旺沉浸其中,心神凝聚在笔尖,笔尖在快乐的跃动,一笔一划,自然流淌而出,勾勒出一个个的字,初时有点像舅舅的字,隽永秀丽,慢慢的好像孩子在长大,有了自己的人格,有了自己的情绪,有了自己的认知。

    孩子终归会长大,小鸟终归会展翅翱翔,周家旺的字也在长大,像青年一样雄健,像在荒莽的西北戈壁奋战十年的老兵一样沧桑,像斩向敌人的戈矛一样锋锐,像十万旌旗呐喊一样荡气回肠……

    周家旺轻嘘一口气,放下手中毛笔,定睛看着自己的字,雄浑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是这样的人吗?

    字如其人,我应该是这样的人吧。

    周家旺苦笑了一下。

    “你以前练过字吗?”夫子不知何时站在他的身边,周家旺过于专注,没有注意到。

    周家旺转头面向夫子,回道:“夫子,不曾练过,不过看我的舅舅写过字。”

    夫子点头:“字写得不错!”

    其实夫子想说的是:你不是人,老子半生练字,还比不上你半天练的字。

    但师道尊严必须维护住,所以必——须——淡——定——!

    夫子握着背后衣袖中的手太紧以致有些微微颤抖!真是个天才啊!人与人的差距,有时真的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周家旺不知道夫子被打击到了,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他看着自己的字,又想到云儿,想着她的美丽,想着她的温柔,想着她在雨中奔向他的深情,想着她在怀中的娇羞,想着她做饭时的心灵手巧。

    周家旺拿起笔,沾了沾墨,挥笔写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字迹却是变了,不再那么雄浑厚重,灵动柔和的字迹中,带着隽永的柔情,仿佛征战归来的丈夫,看着自己依门的妻子微微一笑,眼中的坚定,尽皆化为柔情与爱意。

    周家旺满意的看一看。

    重新铺上白纸,笔尖沾墨,心中观想《千重浪》中波浪的意境,体内的气血内息开始涌动,粼粼的波光在心中存想,凝神笔尖,笔尖跃动,遵循着波浪的轨迹,或轻或重,或提或捺,一行行隽秀的字迹源源不断的涌出,泛着特有的水润光泽。

    周家旺仔细对比前后字迹,没错,依《千重浪》波浪意境写出的字,确实多了一分水润的光泽,字迹也是不同。

    “家旺同学,请问《子曰》第三章你可会背诵了?”夫子在台上发问。

    周家旺闻言,暂停研究毛笔字,起身恭敬道:“夫子,《子曰》一书学生已能全部背诵。”

    “哦,背来听听。”周家旺也不藏拙,把《子曰》从头到位背了一遍。

    夫子认真听完,点头道:“家旺同学,你天资聪颖,已经有学习根底,与同班同学一起学习却是不妥。以后上课你自行安排学习吧,只要不打扰到其他同学即可。有什么疑问再来问我。”

    夫子把师道尊严拿捏的死死的——内心却在狂吐槽。

    妈蛋,你一个天才神童找我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学渣学什么,你这是来考验我的吧,你这是来砸场子的吧,你这是来打击我的吧,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自学去吧你。

    家旺同学完全不知道夫子内在的怯懦,只躬身道:“谢夫子,夫子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实乃良师,学生有幸了。”既然夫子大开方便之门,周家旺自然也要捧一捧夫子,花花轿子人抬人嘛,你也抬,我也抬,大家就都有面子了。

    其他同学早在周家旺背诵的时候就被折服了,我这手板心被打得红肿了,都背不出来一小节,你居然全本都背下来了,太厉害了!

    遇到过学神学霸的同学,就很容易理解这种心情,不要说学习上追赶他们了,连背影都看不到,完全两个物种。

    周家旺朝同学们点点头,算是回应他们崇拜的眼神,才坐下去。

    周家旺不再写其他字体,那都是情绪化在笔尖的外在表现,没有多大意义。

    他决定只写“波浪体”,就是在《千重浪》意境下写的字体。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于“波”的真意,与情绪化的字体有本质区别,有助于他在笔墨转折之间,一点一滴的感悟“波”,算是一种另类的修行方式了。

    周家旺把带来的纸全部写完了,又向夫子就《子曰》请教了几个问题,确定了,夫子还是有才学的,但不多。

    周家旺决定早退了,坐在教室发呆太无聊了,遂向夫子告辞,夫子自然同意。

    刚才几个问题都问得夫子冒汗了,走了好,赶紧走。

    被学生问住的滋味可不好受。

    要不是为了碎银几两,夫子都不想干了。

    周家旺背着书箱,信步由缰,来到徐家村。

    这里,他太熟悉了。

    首先入目的是远处一条长长的堤坝,从一侧的山脚,延伸到另一侧的山脚,宏伟壮观,如同巨人的臂膀,牢牢护住了徐家村。

    堤坝两侧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成活,抽出嫩绿的柳叶,远远看去,柳叶细嫩如烟似雾,柳条柔顺如美人发丝,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周家旺昨天感谢过的那棵树,就在其中。

    堤坝下是一个湖泊,湖里经过几个月已经蓄满了水,在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有水鸟在湖面嬉戏。

    连接湖泊的,是八条大水渠,水渠里也蓄满了水,仿佛八条小河,从这边的山里流出,汇入了湖泊。

    水渠的中间,是大片的稻田,田中已被翻耕过,浸满了水,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水网之间。

    邻着广阔的稻田的,是村民们居住的村落,中间显眼的最大一个院子,正是周家旺舅舅家,白墙黛瓦,绿树掩映中,有花团锦簇,彩蝶翩迁,透过院墙镂空处,可以看到院内屋舍重重,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地面铺满青砖,门窗做工讲究,雕刻有许多寓意吉祥的图案,屋檐飞角,清新雅致。

    院子前边,隔着小片竹林,有一广大夯实平整的场地,显然是个晒谷场。

    院子旁边,有一大片菜地,用篱笆围拢,里面一块块菜地整齐有序,上面种满了各式应季的蔬菜。

    菜园中央还挖了一个小池塘,春水丰盈,时有蛙鸣传出。

    绕着徐家宅院周边,是一户户村民们新建的房子,都是干净整洁,旁有菜园,前有小院,其间有孩童们的欢笑打闹,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不时有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传来。

    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周家旺回转,顺着自己当初砸出来的道路回家,道路明显被修葺过,两边修有栏杆,在湾处风景美好之地,还建有凉亭,亭中摆了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游玩。

    回到自家院中,云儿远远看到他,满脸欢笑的奔过来:“少爷!少爷!你怎么才回来?夫子说你是个天才呢,夫子夸你呢!”

    周家旺伸开双臂,一把搂住奔过来的媳妇,转了个圈,才把她放下。

    云儿不好意思的挣扎下地,周家旺笑吟吟的说:“夫子怎么夸的我呀?”

    “夫子说,你天资聪慧,记性好,背文章跟喝水似的简单。字写得好,有大家风范。还说你诗词写得好,悟性很高。少爷,你写了什么诗词啊?”

    “呵呵,那首词不是我作的,是一个叫辛弃疾的人作的,我只是练字时抄写他的罢了。夫子误会了。”

    两人边说边走,来到饭堂,满满一桌子菜,还摆了酒在桌上。

    周家夫妻两正坐在桌旁,等着他们一起吃饭。

    周家娘子道:“把你写的词拿出来给娘看看。”

    周家旺又解释了一遍,把书箱里练字的纸张都拿出来,从中找到“青玉案-元夕”,递给老娘。

    周家娘子仔细看了看,满意的点头,“字写得确实不错,词也很好。夫子今天特意来了一趟,把你的情况说了,说你不去科举可惜了,建议你参加今年的科举,考个秀才。”

    又翻了翻其他稿纸,翻到刚开始写的那几页,见丑不拉几的,噗嗤一笑,“这也是你写的?”

    周家旺无奈:“刚练字时,不得要领,写得丑了些。”

    “难怪夫子夸你是天才,你这字的进步速度太惊人了。”周家娘子看了儿子一眼,“那你想不想参加科举?想参加的话,我找弟弟帮你,让他教你怎么参加科举。”

    “娘,我没有参加科举的想法,读书只是兴趣。”周家旺断然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