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遗事
繁体版

兰因寺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终于拉开了帷幕。那盛唐的繁华盛世,终于要迎来一场致命的风暴。很多人说,乱世造英雄。可乱世在造就英雄的同时,也把无数人的血肉践踏在铁蹄之下。

    易城里,衣衫褴褛的难民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多了起来。破衣草鞋,拖儿带女,脸上除了凸出的那两只眼睛还能证明他们是活的外,已经看不到任何表情。

    “阿弥陀佛!”一身和难民差不多行头的小和尚,刚刚从城门口进来,不过走了百十来步,就已经不由自主地看着他们念了许多声佛号。为这乱世,为这些苦难,大概也为自己手里这只缺了好几个口子的钵盂。

    小和尚从很远的地方来,已经走了不知道多少天,但他的五脏庙却能清楚地记着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化缘到一粒米了。钵盂里干得全是风吹来的沙土,像极了他的师父圆寂时的脸。不过,可能再过几天,他死的时候,脸会比这钵盂还要干。想到这里,小和尚默默地笑了一下,随便在街边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比起旁边那些儿哭娘喊,小和尚能比他们好的地方,应该就是心中还有佛吧。

    忽然,一个馒头不知怎么就掉进了他的钵盂里。小和尚不由得愣了楞,好大工夫才回过神来,抬头看见了面前这个给他馒头的人。

    来人是一位约莫十八九岁的少年,一头如瀑长发,一身碧水青衫,身形高瘦,神态涵雅,剑眉星目,丰神俊朗。小和尚看他虽穿着寻常,手边还牵了一头不大精神的瘦驴,眼神里却有一股莫名的雍容气度,彷如是不知哪里来的神仙公子,便衣临凡来感受人间疾苦。

    “多谢施主布施!”不管怎么样都好,至少小和尚现在钵盂里的这个馒头是他给的。于是小和尚赶快放下钵盂起身,向他合十致谢。

    然后,下一刻,钵盂里的馒头被旁边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孩子抢跑了……

    小和尚愣了愣神,倒是没有抛弃佛祖的教诲追出去,只是望着那孩子落跑的方向轻叹着摇了摇头,眼神里不免满是失落。彼时,青衫少年微微扬了扬嘴角,道:“区区一个小孩子,便已能强抢他人之物,若乏人管教,只怕他年走上歧途。小师父何不追上去,好好将他训斥一番?!”

    “阿弥陀佛!小僧既已失去了那个馒头,何不成全了施主的一片善心?”小和尚又默默笑着坐回了原处。

    “可是我手里只有这一个馒头,你若不吃,或许很快就会饿死!难道,你不怕?!”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小和尚轻轻呢喃了一句,双手合十闭上了双眼。

    “好一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青衫少年不知为何竟赞叹了一句,而后正身向小和尚作揖行礼道:“小师父佛法精深,胸怀若谷,让在下深感钦敬!未敢请教师父法号?!”

    “小僧法号慧空!”小和尚重新睁开双眼,见青衫少年在行礼,便也点头示意,“请教施主……”

    “我姓褚!”青衫少年简言道,“我曾于佛前发大誓愿,要捐建一座寺院。可惜至今尚未寻得一位合适的主持师父。慧空师父年岁虽小,却有大德。不知师父愿不愿意相助与我?”

    “捐建寺院?!”小和尚蓦地有些惊讶,“褚施主,佛前誓愿,切莫玩笑!施主可知,要建一座寺院需要耗费多少财物?”

    “财物不是问题!”青衫少年从容自信道,“只是我非佛门弟子,修建寺院所需章法须得有人主持打理。只要慧空师父点头答应,这寺院从此便交由慧空师父主持。”

    这段轶事便在慧空小和尚的目瞪口呆,和青衫少年若有意味的笑意中简单结束。慧空小和尚就这样在对天上掉下馅儿饼的将信将疑中,莫名其妙地从一个街边快要饿死的苦行僧,突然之间一跃成为了某个寺院的主持。

    兰因寺。

    这个名字是那位褚姓少年取的。选址也是褚姓少年一早就已经选定的。作为捐建寺院的独立出资人,他在这两件关于寺院的重要事件上得到了慧空和尚最大的尊重。他同时得到的,还有寺院原址上保留下来的那座南朝古塔。

    这是一座颇有年份的塔,据说是南朝时期随同这里原来的寺院一起兴建的。可是后来,因为历经战乱,原来的寺院已经成了残垣断瓦,只剩下这座塔,历经风霜,虽已破败不堪却仍然屹立不倒。

    寺院一直修建了十年,把所有的残垣断瓦都一扫而空,把古塔里里外外修成了新塔,也把当年的慧空小和尚修成了慧空老和尚。这十年的心血,实在不可限量。

    可是他,那个当年在街头给过慧空和尚一个馒头的褚姓青衫少年,却仍然是那般十八九岁的少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