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只是个土地公
繁体版

第104章 沙汰佛道诏

    弘农杨氏在这次事件中的站队,从杨嘉宾说话的态度便能看出一二。

    身为嫡系子孙,杨嘉宾甚至连当今的皇族都叫成了“李氏”。

    刘伯钦笑了笑说道:“说起来,杨兄家中长辈倒是有不少于长孙无忌交好。”

    杨嘉宾嗖然住嘴,眼睛看向刘伯钦。

    刘伯钦依旧一派从容神色:“前些日子,某去过一次长孙府上,偶然见过杨兄的叔父,杨师道。”

    杨嘉宾朝刘伯钦拱拱手,没有应答。

    齐谐也不动神色地在心中盘算。

    弘农杨氏作为当时大族,想要生存下去,自然明白“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道理。

    虽然都是杨家一脉,但是家族要传承,必然会有各自的“出路”。

    这样无论是最后哪方获得胜利,他们杨家都是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不至于被举族覆灭。

    毫无疑问,杨嘉宾一系是站在太子李建成,至少也是站在李渊一边的。

    而杨师道,则亲近李世民。

    虽然其中少不了各种诡诈,但本质上却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想到这里,齐谐一直替杨嘉宾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了。

    杨嘉宾像是在刻意转移话题,笑着说道:“明日新皇登记,必然是要下几道诏书的。二位不妨猜猜,诏书上会有什么事呢?”

    齐谐无所谓地说道:“左右不过是大赦天下吧。”

    作为一名现代人,齐谐了解过的真正史料也许不多,但终究还是看过一些相对比较严谨的历史剧的。

    但凡是新皇登基,伴随着的诏书内容,第一条必然是要大赦天下。

    这样才能显示新皇帝的好生之德。

    杨嘉宾笑着说道:“大赦天下是自然。不过小生倒是还知道额外的几条。”

    齐谐来了兴趣,笑问道:“还有何事?”

    杨嘉宾说道:“第一条是大赦天下,第二是论功行赏。”

    说完看了看刘伯钦。

    刘伯钦轻轻点了点头,脸上却没多少喜色。这种靠谋反得来的“功”“赏”,想来任何一位正人君子拿的都不会很舒服。

    齐谐明白,这刘伯钦少不了也在论功行赏的行列了。

    只是不知道,刘伯钦到时候会被封赏什么。

    想到方才刘伯钦说的“退伍”。

    应该是从武职转变成了文职了吧。

    有唐一代,文臣武将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体系。

    上马为将,下马做官。

    比如赫赫有名的李靖。从军堪称“当世战神”,解甲后官拜尚书右仆射,获封代国公。无论是文成武德,都堪称绝世之才。

    反面教材便是斐寂。好好的宰相不坐镇中心,出山打了一仗,却是大败而归,沦为笑柄。

    相比较而言,杨嘉宾的祖父杨恭仁,虽然没有李靖那么显赫的战功,但也算得上一位名将,如今同样做的是参知政事。

    齐谐朝刘伯钦举了举杯,没有多说话。

    无论刘伯钦被封赏了什么官职,都算得上是一件喜事。

    杨嘉宾继续说道:“第三道诏书,是说太极宫有很多宫女常年幽闭深宫,从今日起,释放一批宫女,让她们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或者嫁人。”

    齐谐一愕。

    释放宫女,这个应该也算是新皇登基后的老套路。

    只是,释放的是太极宫的宫女,这个举动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毕竟,此时住在太极宫的,可是太上皇李渊啊……

    真不知道后世的史学家是从哪儿得出李世民“孝顺”的结论的。

    杨嘉宾继续说道:“第四道诏书,是释放宫苑中的飞禽走兽、皇家宠物,各地停止进贡一切奇珍异宝,鼓励地方官员给中央政府进言。”

    “第五道诏书……”

    杨嘉宾说到这里,眉头微微蹙起。

    齐谐顿时心生好奇。

    “第五道诏书,是让所有被迫还俗的佛数、道数等出家人重新回到寺院、道观,一切恢复旧制。”

    齐谐这次是真的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好像这第五道诏书,跟前面的事情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吧?

    齐谐赶紧问道:“杨兄可否为我解惑?”

    杨嘉宾叹息一声说道:“齐兄可知道,两年前,皇帝下诏授王远知朝散大夫,赐金缕冠,紫丝霞帔。还有预告唐命的李淳风,朝官一升再升,最后做到太史令。”

    王远知是当时有名的大道士,这个齐谐自然是听说过他的名号的。

    至于李淳风……青史留名的人物,齐谐想不知道都难。

    杨嘉宾继续说道:“皇帝曾前后三次召集道、儒、释三教进行道先佛后的论辩,争辩未果。于是,皇帝在问慧乘诏中表明自己道先佛后、道大佛小、佛生于道的观点。”

    “道先佛后、道大佛小、佛生于道”

    齐谐细细揣摩着杨嘉宾最后这句话。

    脸上不动声色,脑海中却是思绪万千。

    佛道之争是上千年来一直都争论不休的问题。

    《西游记》中也说过当年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是手拿着金刚镯西行化胡为佛的。

    刘伯钦笑着插嘴问道:“没想到杨兄对于这方面了解的如此详细。”

    杨嘉宾笑着解释道:“前段时间我被家里拘住不得外出,便在书房里看家祖上折子的草稿,最近这几年,家祖在这方面的建言颇多……”

    刘伯钦对杨嘉宾竖起大拇指:“杨兄家学渊源。”

    杨嘉宾摆摆手继续说道:“武德八年颁《先老后释诏》,明确规定道教在儒释之上。就在前不久,又下过一道《沙汰佛道诏》。”

    “这一道沙汰佛道诏是前些天的东西,大致内容我倒是还能记得些。”

    杨嘉宾一边缓缓闭上眼睛,一边缓缓复述诏书的内容:“门下:释迦阐教,清静为先,远离尘垢,断除贪欲……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馀天下诸州各留一所,馀悉罢之。”

    一篇相当长的诏书诵完,杨嘉宾已经是额头见汗。

    虽然杨嘉宾自谦是记得大致内容,实际上从他刚才复述来看,这小子根本就是把这一道诏书完整的背诵了下来。

    而且,这道诏书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是有些大啊。

    小院里再次陷入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