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繁体版

第247章 一锤定音

    朱元章寻声望去。

    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大臣,勇敢地站了出来。

    颤颤巍巍的身子,一脸的无所畏惧!

    捧着笏板,大声说道:“陛下此言差矣!

    太子膝下,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若立燕王,则置秦晋二王于何地?”

    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这段话一出,朱元章沉默了。

    虽然有些话语生硬,却让自己无论如何也挑不出个理来!

    很明显!

    刘三吾的意思是说:

    燕王朱棣排行第四,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燕王,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怎么办?

    既然太子朱标位列长房,朱标去世了,就应该从长房的孙子辈里挑选。

    这样一来!既不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又避免了其他皇子的觊觎。

    整个金銮殿里鸦雀无声。

    沉默了好一会儿。

    瞬间众多大臣纷纷一个个彷佛回过味来一般。

    纷纷的开始附和起来。

    “刘三吾此言有理,太子标,乃是陛下嫡长子,又是东宫一国之储君,如今虽然早逝,但他膝下也是儿女众多,长子朱雄英,更是陛下的嫡长孙,年少聪慧!能决大事!

    这两年来也一直辛苦锻炼身体,臣听闻,体质已非常健壮,更在这个期间段还独创了鸳鸯阵,据说无人能破!

    这两年来为朝廷也筹谋了不少钱粮,即便朝廷两面开战,再也不用担心后勤短缺!

    朝中诸事,也多有拾遗补缺之举,立他为太孙,利国利民,天下归心!”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臣等请立太孙!以安天下!”

    “皇长孙殿下文武双全,年少聪慧,立他为太孙,天下之福啊!臣等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满朝文武,附和之声如倾海浪潮,势不可挡。

    见此情形,老是见过众多大场面的朱元章都不由得有些愣了。

    一个人孤独的坐在龙椅上,沉默了一会,只说了一个字:“善!”

    听得朱元章说出这么一个善字。

    众多大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不约而同的齐刷刷跪倒在地,纷纷齐声高呼: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

    见此情形,朱元章一言不发。

    神色看不出有什么悲怒哀喜。

    一脸神情冷峻,让众人也猜不出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随后便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看上去一副还很生气的样子。

    ……

    东宫。

    此时的东宫叫bai宫,可能会比较更合适。

    到处都是白色的白绫,挂满了各处的房间和府院。

    整个世界像下雪了一般!白茫茫的一片。

    一个老太监身后领着两个小太监。

    步履匆忙的走进了东宫。

    东宫正院,太子朱标的棺椁,就摆在正中央。

    入眼可见的便是一个妇人,跪在那里痛哭。

    旁边围着三个孩童。

    正是朱雄英兄弟三人。

    此时也算是到了比拼演技的时候。

    兄弟三人无不哭的眼圈通红,神情憔悴,让人百般心疼。

    太子妃吕氏也不知是本色表演了多久。

    鬼哭狼嚎的拍打着太子朱标的棺椁,嚎哭的表情极为夸张。

    一边哭一边声音颤抖的哀嚎着:“太子爷呀!你怎么就这么走了?

    丢下我们娘几个,可让我们怎么活?孩子都这么小,你让他们怎么办呢?”

    那领头的老太监一脸麻木的看着太子妃吕氏尽情表演。

    彷佛没有注意到自己一行人来到的样子。

    不过也是。

    这个时候以守灵哭丧为主。

    越投入说明越用情。

    没有注意到旁边来人那是很正常的事。

    东宫的太监很快便眼尖地发现了。

    轻轻的走到太子妃吕氏边上耳语了一阵。

    太子妃吕氏这才神情有些震惊的望了望这个老太监。

    满脸有些震惊的望着他,嘴唇颤抖的说道:“不……不知……不知贵人驾到,有失远迎……”

    这是朱元章身边的贴身太监。

    宫中无人不曾畏惧。

    那老太监看着太子朱标的临桂,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咱家是来给太子爷上一炷香的,顺便带来了万岁爷的旨意!”

    从太子妃吕氏手上接过东西,简单上过一炷香后。

    想起了这老东西,还带来了朱元章的旨意。

    太子妃吕氏便有些试探着说道:“不知公公带来了陛下什么样的旨意!?”

    那老太监深深的看了看朱雄英兄弟三人一眼。

    意味深长的长叹了口气,“娘娘稍安勿躁,老奴这就宣读,还请几位小殿下并排跪好!”

    朱雄英兄弟三人从哀哭中回过神来。

    一脸诧异的望着这个老太监。

    心里却一个比一个都清楚。

    这个时候前来宣旨。

    怕是要决定兄弟三人的命运时候到了。

    果不其然。

    在那老太监慢慢翻开圣旨卷轴之后,慢里斯条的朗声念道:

    “皇长孙朱雄英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立太孙。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咨,训培囯本!以安天下!”

    此言一出。

    太子妃吕氏和朱允文顿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栽倒在地。

    尤其是太子妃吕氏,整个人像是丢了魂一般。眼神瞪得大大的,满脸不敢相信的模样,口中喃喃自语的念叨着:“

    怎么会?怎么会!?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么快?!”

    虽然也想过有这么一天。

    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而且还这么突然。

    而朱允文脸上闪过了一丝丝失望之色,随之很快便恢复如常。

    彷佛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有多意外。

    毕竟话说回来。

    从内心深处他就知道自己与这个大哥。

    有着天渊之别。

    不论是最正宗的血脉,朱雄英占据着绝对的正宗嫡长子身份。

    还是双方的年龄和实力上。

    都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更何况这两年来。

    朱雄英的优越表现犹如一骑绝尘一般。

    远远的把自己甩开身后好几个段位。

    任凭自己怎么追赶也难以望其项背。

    先不说是在朱元章感到麻烦无解的时候,能够在一旁出谋划策给朱元章很多正确的解决方桉。

    还是开办产业赚了很多钱,让朝廷不论是蛋蛋还是充实国库,都毫无压力。

    就连军事上的建树,区区一个鸳鸯阵,就让他奠定了军事奇才的名头。

    这样的大哥又让自己如何去竞争?

    此时此刻听得他被正式封为皇太孙,入住东宫。

    朱允炆到没感到有多意外,反而好像一副很合情合理的样子。

    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来了。

    终于可以不用在老妈的逼迫之下对大哥奋力追赶了。

    这么两年来追赶的感觉太痛苦了,他早已疲倦,早已累了。

    朱雄英也是一阵懵然。

    还没回过神来,却听得那老太太继续说道:“陛下有令,让太孙殿下,随老奴面圣答话!”

    面圣答话!?

    朱雄英更是一阵懵逼,这有什么话不能在圣旨里一道说完呢?!!?

    还非要来个见面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