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上推演可控核聚变
繁体版

科学知识普及

    作为科幻写手,普及一下科学知识很有必要。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Aspect)、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F.Clauser)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Zeilinger),以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他们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这一学科。

    贝尔不等式不成立,意味着爱因斯坦所主张的局域实体论的错误。

    简单的说,就是爱因斯坦所认为的“因果论”在微观世界中不适用。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无法被精确预测。

    想想这种结果都觉得很可怕,组成宏观世界的微小粒子竟然不能被预测!

    可在宏观世界中,我们都习惯地认为事物的发现都存在着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也许是因为人类的感官系统仅仅局限于三个纬度,对宇宙事物观察时,意识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表像特征,不得不使波函数坍缩。

    所以,在宇宙中如果还有其他生命体,也许他们的感官与我们很不一样,他们所看到的宇宙,跟我们人类应该也不一样。

    对外界事物看法的不同,也很可能造就科技发展程度和方向的不同。

    例如,如果一种外星生命体,他们的感官可以深入到四维时空,那么相对论造成的时间膨胀,在他们看来就像我们所感知的温度降低就会冷,温度升高就会热一样自然。

    但是对于人类,有着几十万年的历史,相对论仅仅在一百多年前才被提出。

    认知差造就了科技水平巨大的差异。

    宇宙的本质就是不确定,但是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如此的有迹可循,她始终用最神秘的面纱把真相隐藏起来。

    人类的意义在于不断求真。

    科幻是科技的先行者,她为人类的想象安插翅膀,弥补人类感官的不足。

    我写科幻小说不敢加入怪力乱神的描写,不敢披着科幻的外衣去写玄幻,力求做到在人类科学认知范围内能够想象的极限。

    开头的所谓金手指,也实属无奈,不过最后会给它一个能在科幻范围内的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