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上推演可控核聚变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天外来客

    登月三人组还在进行最后几天的勘察工作。

    陈和这天接到尹启航的电话。

    他的公司在深夏市,自己也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始终没有与他见过面。

    两人约在一个地点,见面后尹启航就向陈和这段时间主持的工作表示由衷赞叹。

    陈和从他眼神中看出一丝失落。

    “你也不错啊,公司开展的有模有样。”陈和笑着说道。

    尹启航一瞬间又恢复往日的样子。

    他拿出一个笔记本电脑,打开后说道:“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推到陈和面前。

    陈和一看是一幅3D模拟的效果图。

    图画里面是一根根错综复杂的枝干往上延伸,每根枝干末端上都有一块类似椭圆形的平台。

    整体看上去好像是印象派的作品,总之很奇怪,倒像是在哪里见过。

    “你最近开始搞艺术了?”陈和有些奇怪。

    尹启航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拿起鼠标,放大了图片,然后再次推给陈和。

    “你再看看。”

    陈和再次一看,有些惊讶,那些枝干被放大后,才发现是一根根巨大的管道,管道框架被一段一段的圆筒玻璃所包裹,里面布满了绿色植被。

    而管道末端支撑起的平台则是矗立着一座座房屋,平台周围植被盎然,中间是一座露天游泳池,里面设计的还有人群在平台上。

    最巧妙的是,在枝干最高处是一座巨大的蓄水池,水流经过引导,会流向下面每一个平台内的游泳池。

    “你准备干什么?”陈和问道。

    尹启航得意地说道:“建房子啊!”

    陈和把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吐出来:“你真想当开发商啊!”

    尹启航哈哈大笑起来:“开发商这个词确实很俗气,不过我可是另辟蹊径,这栋楼盘的设计你看看像什么?”

    陈和对着图片反而放大缩小几次,突然想到什么,脱口而出:“这是蚁穴?”

    尹启航满意地点点头:“真聪明,一猜就对,这就是蚁穴,大自然其实已经把最完美的设计方案在一亿年前就做好了,蚁穴不论从力学、美学、实用性,都是最好的。”

    以前看过一些视频,有人把融化的铝水倒入蚁穴中,冷却后挖出的成型铝金属,如同树枝一样的艺术品。

    陈和赞同这个观点,只不过还是被尹启航的想象力给折服。

    “以前材料不允许,现在不一样了,吴旭那小子发现的碳纳米管材料,再配合钛合金框架,我用计算机模拟过,完全可以建造一座2000米高,能容纳100万人的建筑。”

    尹启航又打开一段模拟动画,建筑物上安装的各色灯光,相互交映,科幻气息十足。

    陈和想着近在眼前的灾难,他不忍心打消尹启航的积极性,与他聊了一会,问起周元的情况。

    尹启航的脸色变得不自然起来:“我跟他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意见有些不一样。”

    “他想围绕智能机器人,来生产周边产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机器人的价值。”

    “而我想的是,利用现今的最新技术,不断打造出新产品,这样才符合科技公司的称号。”

    陈和听完后,也无法判断其中对错,两人都是希望公司能更好的发展,一个比较务实,一个比较理想。

    尹启航摆摆手:“不说这些了,可能他是对的吧,公司这个月会推出智能二号机器人,现在全球预订量已经突破两百万!”

    两人正说着工作上的一些琐事,突然陈和接到指挥中心打来的电话,让他回去一趟,说是有紧急情况。

    他告别了尹启航,匆匆忙忙回到指挥站。

    此刻几位项目主要负责人都在这里,每个人脸上表情严肃。

    洪向前把一段视频拿给陈和看:“这是刚才传回的视频录像。”

    视频中陆岩他们三人正在采集月壤,突然都丢下手中的工具,双手捂住头部,身体不停扭曲,好像很痛苦的样子。

    这时,最让人震撼的场景出现。

    他们背后闪过一道耀眼的白光,白光仿佛撞击在一堵无形的屏障之上,瞬间熄灭。

    可在视频中还是能看到,有一个物体,在白光熄灭后掉落下来。

    陈和沉声问道:“他们三人怎么样了?”

    “刚刚已经联系过,三人没有什么大碍,只不过是突然被强磁场干扰,他们太空服内的无线接收器传出的声音太刺耳。”洪向前说道。

    “那个掉落的东西找到了吧?”陈和已经预感到,这个不明飞行物,绝非人类的产物!

    “嗯,已经找到,而且带回了太空舰船。”洪向前脸色有些担忧。

    “离计划结束时间还有三天,命令他们现在就返航回来!”对于这种重大的事,陈和一刻也不敢等。

    登月只是象征意义,可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且获取到,这绝对是不了估量的大事。

    ……

    陈和向上层汇报了这件事之后,为了更快的见到那个不明飞行物,立刻要求陆岩三人乘坐太空港配备的应急核聚变火箭返回地球。

    众人都没有一点睡意,等到下半夜,陆岩他们被专车接了过来。

    陈和与项目组几人穿着防辐射的服装,在密闭的房间内,见到了那个不明飞行物。

    那是半块像家里用的圆盘一样的东西,直径在三十厘米左右,呈银白色,中间厚,四周薄,到边沿处甚至变得锋利。

    陈和拿在手中,却发觉没有任何重量!

    于是放在能精确到十万分之一克的电子秤上,却显示为零!

    这不科学,任何有实质的物体,不可能没有重量!

    于是有人想到合城的华夏科学技术大学最新研发的一台光压晶体管测重仪器。

    经过上层调度,仪器连夜通过飞机运送过来。

    据说这台仪器是为了测量粒子重量,利用激光照射,而使得粒子能级发生跃迁,与光压发生反作用,从而得出精确的粒子质量数值。

    在相关人员操作下,不明物体的重量被测了出来。

    只有65537个质子的重量!

    这么大一个物体的重量只有那么小,任谁都觉得这事违反常识!

    人们又开始测量它的长度,这种仪器在指挥站就有,当初用来对接地面基站与太空港,它的精确度可以达到原子级别。

    最开始只是校正到微米级别。

    测量后不明飞行物的直径,再测量它的半圆弧长同样精确到微米级别。

    “精确到纳米级别!”陈和吩咐。

    结果是弧长同样精确到这个级别。

    “把精确度调到最高!”陈和再次吩咐。

    结果出来了,直径测量出来后,按照弧长计算公式,只要把圆周率往小数点后面调几位,算出的数值,与测量的弧长总是丝毫不差的吻合。

    这甚至比测量出它的重量时更令人毛骨悚然!

    精确度可以代表科技水平的高低。

    如果还能再精确的话,想必这块不明飞行物依然能符合圆周长的计算。

    人类曾在太空中制作出一颗号称世界上最圆的球,所谓的最圆,也只是精确到圆周率小数点后面一定位数后,真实数值与理论数值便不再吻合。

    可眼前这块不明物体在原子级别依然吻合!

    陈和突然想到半个世纪前那部电影,《太空漫游2001》。

    电影中人类发现一块黑色石碑,可随着人类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无论用何种办法测量石碑的长宽高,总是丝毫不差地精确到1:4:9。

    而眼前这块不明物体同样如此,它用圆周率的延伸,无声无息地向人类展示着那张狂而又轻蔑的力量!

    人类科技如何精确,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制造这块物体的智慧体,也许把圆周率算尽了吧?”有人颤抖着声音发出这样的疑问。

    若是平日说出这种话,可能连初中生都会嘲笑他,但是现场每个人都笑不出来。

    他们甚至也开始怀疑起来。

    “圆周率不可能算尽,算尽的话就证明我们这个宇宙不是平坦的,那么物理定律也就不再普适,这个宇宙也就不会存在。”

    洪向前盯着不明物体在看。

    “也许它的精确度达到了普朗克量级,这是物理规律推测出的最小量级,即十的负三十五次方米!”

    众人听后都无声沉默。

    人类现在能操控的长度级别在纳米级,也就是十的负九次方。

    如果说一个文明能操控原子级别,这也是人类能够想象的,也许二级文明就能做到。

    可若是能操控夸克级别,甚至普朗克级别,这种文明发达程度简直不敢想象,也就意味在微观层面直接杜绝了物质量子特性,实现了真正操控物质的能力!

    众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明物体,奇怪的是,表面看起来一团模糊,好像是用胶水涂在了上面。

    试图破开它,用了最新研发的碳纳米管材料,只有头发丝粗细的万分之一,作为弓弦,直到细丝断裂,再次用显微镜观察,上面依然模糊一团,没有一点缺口。

    陈和似乎判断出什么,他拿掉防护服手套,用手直接抚摸不明物体。

    众人都吃惊地看着他,怕他出现意外,陈和摇摇头表示没事。

    “果然跟我猜测的一样,这个东西是绝对的绝热体!”

    所谓绝对绝热体,就是任何形势的能量都不能使它本来的能量状态发生改变。

    我们去改变一个物体的形状,不论是砸是砍还是锯,甚至使用核弹轰击,最终目的就是传递给目标能量,使得它的结构粒子发生移动。

    所有这些传递能量的力,都是在电磁力学范畴内。

    “组成它的物体其实应该只有65537个质子,只不过这些质子被一种特殊场力约束住了,它即不向外传导能量,也不吸收能量,处于一种能量超平衡稳定状态。”

    陈和接着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

    “所以我们测量它只有65537个质子的质量,而用显微镜观察到一团模糊,那应该是被外围的力场给屏蔽掉的缘故。”

    众人听了都微微点头。

    只是有人还是问出了那个最令人心惊得问题。

    “从这块不明物体所展现的技术水平来看,已经远远超越人类的认知,可它来月球干什么?还有,从视频慢镜头显示,本来是完整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力,使得它被毫无误差地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