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顺手的刀子
说实话,听到杨勇这番言论,李靖虽说心中早有一番预料,但此时还是免不住的有些惊讶,毕竟杨勇说的可不仅仅是要打赢他们,而是直接将他们打残打废。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想要在草原上胜过这些草原部落,可以说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即便是如汉武帝那般,动用了全国的资源,全国的力量去向北征伐匈奴,但最后也只是将匈奴赶出了草原,而且匈奴只是这些草原部落的其中之一,更不要说他也并没有将匈奴完全赶出草原,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赶了出去,另一部分只是仍然留在草原上,唯独之前有些不同的就是臣服了中央王朝。
而且在汉武帝之后的汉朝虽然也经历了一段强势期,但却之后并没有对草原加强控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在汉武帝之后,更是很少有中原王朝能够将这些草原上的部落彻底打残打废,尤其是将一个体型庞大,已经基本上整合了整个草原的势力,还要去打残打废的。
要知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对中原进行南下入侵的时候,依靠的并不是中原王超到底是否强盛,而主要是依靠的他们内部是否整合?每次当中原王朝遭受到北方草原上来的灭顶之灾的时候,都是草原上的势力空前强盛,整个草原也已经被一个部落完全统一的时候。即便是在汉朝,北方的匈奴之所以能够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连续的稳稳压制住中原的汉王朝,最为主要的就是在冒顿单于之后,草原上的诸多游牧民族,游牧部落彻底总和为了一个势力。
只有这样,草原上才不至于分武力,也才能够对中原王朝发起有力的袭击。而在汉王朝将匈奴彻底打残掉之后,匈奴便进行了分裂,从而削弱上了草原的势力。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便是中原处于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草原也并没有对中原展开什么太大规模的袭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当时的中原有多么的强悍,主要是因为草原并没有迎来一个统一的机会。双方都是因为着各种原因进行着,你争我夺。自己的内部完全不安稳,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任何的理由,也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再考虑其他的事情。
而在如今的隋朝,现在北方草原已经逐渐展现出来了一个统一的态势。对于这一现象,中原王朝当然不可能没有看到。相反,对于北方草原上的各种事情,中原王朝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毕竟安稳了这么长时间,再加上自从国家立国之后就开始对北方的突厥进行了一番又一番的打击之后,现在的突厥也已经被分化了。
否则也不会出现有突厥的首领,前来投靠中原王朝的事情。但一项国家的策略总是需要有人去执行的,在国家已经安宁了这么长时间,对于北方也没有了什么太大的顾虑之后这项策略的执行的效果都和力度自然也会被大打折扣,毕竟在北方的荒芜人烟的地方,你想执行什么策略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即便是去的人也会受到当时的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因素的限制,生活过得并不是特别的顺心顺意。
再加上他们本身的意思就不是非常强烈,以及后面也没有人督促他们,全省自然他们到了以后当然是能偷懒就偷懒,所以现在的北方草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能够统一的情形,当然这个情形最后也是要由启民来完成的,而且启民能够壮大也是要等到之后杨广成为皇帝的几年时间里,对各种外族进行大肆的恩赏,这才让启民这一支原本就属于突厥的草原部落得以发展壮大,并且吞并了无数大小部落。
不过在这个时候,草原上的各种突厥部落还并没有进行一个完全的整合,所以在这个时候,想要去进一步的分化,还是有能够可行性的机会的。
“到时候一旦这条贸易得到了通畅以后,在这条贸易线路上的各种部落都会从中受到特别大的优惠。他们也能够得到非常大的利益,这部分利益一定会去招惹到,那些没有得到这部分利益的其他部落的眼红。所以到时候这条贸易线路肯定会遭到这些,并没有从中收获到自己利益的那些部落的攻击和袭扰,说不定那些其他国家想要购买这些商品的人,也会因为价格的原因想要去鼓动这些其他人,去偷取这部分的商品。
启民那边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脸面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会将这些事情闹大,而是选择会自我去解决这些麻烦,但毕竟一个部落能够产生的力量终究都是有限度的。他们或许能解决一次两次的危机,但是绝对不可能解决成千上万次的危机,所以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有求于我们。如果我们并不对他们施以援手的话,他们反过头来一定会记恨我们,毕竟我们这边产出的商品是要卖给他们的,并不管后面的事情,所以我们不管是合情合理的,他们也说不了什么,但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也都不可能按照合情合理去要求自己和对方。
而我们如果一旦被他们所怨恨上的话,他们就极有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去减少购买我们产品的数量。到时候如果我们想要保持这段利益的话,就只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去接管这条贸易线路,将他们直接给顶弃到一边,可是维持一条线路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那条线路上可能收回来的利益,都不足够我们去维护这条利益上的成本,所以这一条路看起来可行,但实际上可行性的程度也不高。
而另一条路,就是去强迫他们多购买我们的商品,但是想要强迫他们购买我们商品的话,我们就需要其他的手段了。而且极有可能是用军事武力去威胁他们,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要打的过他们,否则如果我们都打不过他们,那所谓的让强迫他们去购买我们的商品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事情。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让他们连怨恨我们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到时候如果想要请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是一定要帮的,这是为了维护整条贸易线路的核心问题,而且我们不仅要帮我们还要在那个时候在这一条贸易线路上提出我们自己的需求。本王的想法是在这条线路上,在那个时候去安插属于我们自己的人。如果现在去安排我们自己的人的话,一方面肯定会让考研的那些人心生不满,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现在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过去就是纯纯是为了分他们的蛋糕,抢夺他们的利益,我们是绝对不能让他们这么认为我们的。
但是如果当他们有了自己解决不掉的麻烦之后,他们再来求我们,就是我们去帮助他们,他们已经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来去守护这一条线路,自然而然我们派人去合理的帮助他们也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来。那么既然他们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到时候这一条贸易线路,我们就要将其牢牢的掌控在手里,我们可以去让不同的人来维护这一条贸易线路的安全,我们可以不指望着他一个人,可我们必须要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力量,能够随时去处理这些维护这条贸易线路安全的人。”
杨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李靖也被这一番话打开了新的思路。他说要去组织训练的这一支骑兵并不是去为了和那些草原部落去挨个厮杀,将他们完全一个一个的扫平,清除出草原,这是不现实的,毕竟他们的人数太少。更何况他们还是在敌人也擅长的方面和敌人进行较量,如果再没有整个国家作为后备力量去源源不断的支持的话,他们向依靠一己之力就将整个情形打破是完全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利益去分化他们中间的人,将一部分人从原来的那些普通的部落直接转变为这一条贸易线路上的维护者,当然他们有了这样的身份之后也可以去获取更多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那么不管怎么说,在他们获得这样的身份之后,他们就和普通的那些草原的游牧的部落有了一定的区别。
加上现在这个时代,草原上还是非常仰慕着中原文化的,如果在有中原作为后备力量给他们一个名义上的确定的话,他们一定是非常愿意的,到时候这些草原部落就不会是都拧在一起了。他们的敌人也不再是整个草原部落,哪怕是有一些草原部落没有吃到这部分利益而心生不满,想要去采取一些暴力行动的话,他们也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去抑制他们,毕竟他们不是自己一个人。他们完全可以用这些,本身就是突厥部落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如今的身份已经变成了这一条贸易线路上的维护者,用草原部落的人去对付草原部落的人,这无疑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只需要到时候安插一部分他们自己的人,负责监控着整场战斗的走向就可以了。
而同样为了以防万一的情况,他们所主要的这部分骑兵队伍并不是为了去对付那些在草原以外的人,不属于这条易线路上的利益既得者的人,他们真正要对付的反而就是这些本身的身份,是维护着这一条贸易线路安全的这些草原部落,因为他们在得到的利益之后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骄傲自大的心理。到时候他们可能会对中原产生一些轻视,毕竟天高皇帝远,这么远的距离,他们做一些稍稍和中原的命令有一些小小违背的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而在这一步一步的试探之后,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他们并不想看到的情形,而想要将这样的情况扼杀在萌芽之中,他们就需要随时都能够在草原上进行的,这样的一支机动性的队伍。且为了能够及时控制草原上的事情,及时能够收到草原上的各种消息,他们需要这样的一支骑兵部队,能够持续长久的在草原上生活。当然所以这样的话,人数就不能够太多,毕竟如果人数太多的话,各种后勤补给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而他们现在所打算的就是这些骑兵部队的开销,并不是从中原去北上给他们运输过去的,是直接从这些贸易的线路里面直接扣除掉就可以了。
但是想要扣除掉这些人的补给和日常的开销,也需要有一笔非常大的利润的话,人数就确实不能太多,300人的数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三百人的数量想要去控制那些人数及其庞大的部落的话,他们就需要有非凡的战斗力才可以。这也是杨勇想要将这些骑兵部队交给李靖去训练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以后的历史当中,李靖所取得的每一场的大战役的胜利,其背后都是依靠着骑兵部队的机动性进行快速穿插和快速突袭。而这样的战术和战法显然是非常适合骑兵的,也非常符合杨勇的心中所想。
同样这样的战术战法也是最能够将其兵部队的实力给无限制的放大,让原本数量只有几百的骑兵部队发挥出几千甚至几万人的效果。但是想要去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这些骑兵的基本素质有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只是滥竽充数,甚至刚刚会骑马的那些士兵们当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而想要去训练出能够去达成这样战术要求的骑兵部队,就需要用知道如何去运用这些战术的将领,来训练这些骑兵的部队,毕竟只有用刀子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刀子最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