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传承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竹楼问对 传道授业

    “萧宁,快起来了!”

    天刚蒙蒙亮,蒯青就在萧宁的屋子外面大声叫嚷。

    “来了!”

    萧宁其实早就起了,今天是他跟从陆老相爷学习的第一天,他早就兴奋地不能自已,早早地就起来准备好,就等蒯青来领他。

    “吱呀……”

    房门一开,萧宁就看到蒯青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正翘着二郎腿坐在台阶上哼哼。

    三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跟个小孩子似的,萧宁看了直摇头。

    不过这也不坏,赤子之心总比城府极深要来的和善,跟这样的人相交,才最舒服坦荡。

    “起得挺早啊。”

    蒯青一看到萧宁,直接将嘴里的草吐掉,站起身来笑脸相迎:“跟我走吧!”

    萧宁点点头:“劳烦前面带路。”

    蒯青前面走着,萧宁后面跟着,走出宅邸往后山方向行径。

    穿过石子路,越过小山坡,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嘿哈!嘿哈!”

    昨天那满院子的汉子,此时正在后山吐纳练功,蹲起蹦跳,他们也要做早课,不过他们走的是武道的路子,跟萧宁早起读书是异曲同工的事情。

    “青娃子,你还不快点,别想着偷懒!再迟一会儿,爷爷我罚你今天多加一倍的训练量!”

    一旁督促训练的独眼老头猛地一吼,差点把蒯青吓得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蒯青本来还故意慢悠悠地走着,想借着给萧宁领路的差事多拖延一阵,最好是脱过早课时间才好,谁知道这点小聪明立刻独眼老头识破。

    “好勒大伯,我很快就回来!”

    说着,蒯青赶紧加快了脚步。

    萧宁紧跟在后,心里觉得有点好笑。

    独眼老人分明是蒯青的大伯,但偏偏要自称爷爷,这辈分还真是乱来。

    “萧宁小子,咱们可快着点。”

    “行,有件事我想问一下。你大伯我以后怎么称呼好?”

    “称呼?”

    蒯青想了想,然后一撇嘴说道:“我大伯大名叫蒯忠,你喊他忠伯就行。”

    蒯青一边说,一边加紧了步伐,再越过他这些兄弟们晨练所在的山坡,终于到了陆老相爷的竹楼前。

    这竹楼不过三层,就建在溪畔,溪水潺潺,倒有一份淡淡的雅致在其中。

    “老爷就在一楼,你自己进去吧,我先去了。”

    领到了地方,蒯青赶紧匆匆告别,再晚一阵怕是真的要受罚了。

    萧宁也不管他,退开竹楼的门直接走了进去。

    竹楼里是一排又一排得书架,上面分别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书籍。萧宁甚至看到还有一些居然是竹简的样式,难道会是先秦时代一直流传至今的古籍?

    如果真是如此,那还真是难能可贵。

    “坐。”

    陆老相爷早就等在这里,以他花甲高龄,这么早起还能神采奕奕,果然是与众不同。

    他现在正跪坐在席子上,举手示意萧宁坐在他的对面。

    萧宁行礼,坐下,态度温驯。

    “你都读过什么书?”

    “先生,我只读过论语,其他的学识曾经听开蒙的先生讲过,但没有学过。”

    萧宁本来出身猎户之家,能有一本论语在手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就这还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节衣缩食买下的旧书。

    其他的学识,还是多亏了刘恩,当年兴教办学延续下来的风气,这才使得他能够顺利在村私塾里开蒙,并听讲过几年,但也就止于此了。

    萧宁自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偷偷去看陆老相爷的脸色,似乎并没有不点不高兴的样子,这才安心了一些。

    “看过论语?那我们就先来讲论语!”

    陆老相爷随手从旁边的靠几上取来一本书,放在萧宁面前。

    “我先不讲,给你一炷香的时间,先大略读过一边。”

    萧宁有些讶异,他本以为老相爷会像其他先生那样,先摇头晃脑地领读一边,而是只给了一炷香的时间匆匆看过,冲着一点就跟一般人有所不同。

    萧宁不敢浪费时间,接过书来直接开始翻阅。

    刚开始,萧宁仗着自己先前的底子还能看得飞快,但渐渐地就开始皱紧了眉头,而且越到后面他的眉头就皱地越深,好像看到了什么令人疑惑地东西一样。

    “时间到了,你来说说,你觉得如何?”

    陆老相爷的声音不疾不徐,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当中。

    “先生!”反倒是萧宁开始有些焦虑,迫不及待地问道:“为什么这本书,跟我学过的居然有大部分内容不同?难道我从前读得是假书不成?”

    “哈哈哈!”

    老相爷早就料到萧宁会有这一问,捋着自己下巴的胡子,从容地解释道:“你学过的没错,我这本也没错,都是论语。”

    “那怎么?”

    “别急,你可知,这论语是是谁作的?”

    “难道,不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弟子做的?”

    萧宁试探性地问道。

    “你说的对,但也不全对。”

    “想当年,秦灭六国,紧接着又有楚汉相争,神州大乱前后近百年,多少珍稀典籍都在战乱之中逸散消亡。正是因为如此,论语一书也濒临失传。后来大汉平治,这才开始有人寻找这本书的流传。但那时,就已经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论语。”

    “其一为《鲁论语》,是鲁人口口相传的内容;其二为《齐论语》,是为齐人口授的版本;又有人从孔子旧宅夹壁中找到的版本,是为《古论语》。”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不出名的版本。但谁真谁假,任谁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

    “况且,此书并非孔子本人所做,既然是他人收录的,难免就可能夹杂了收录者的喜好。譬如,某一篇的内容不合收录者的心意,收录者便将此篇内容毁去,他人又如何能知?”

    萧宁一听,顿时见识大涨,原来就这本书还有这么多的门门道道,但这样一来他反而更加疑惑了:

    “那这么说来,孔子真正的学说,我们今人就根本无从尽知了?”

    话说到这里,陆老相爷这才给出结论:

    “正是如此。但你我也并不需要尽知,若是能够通过这书窥探孔子博大智慧的一二,然后自己触类旁通博学广引,并且最终能够运用于治世之中,这便能被称之为是大学问了。”

    “这么一说,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当年会火烧孔庙了。”

    萧宁本就聪明,被这一点拨之后立刻举一反三,猜到了一些事情。

    “哦?你说来听听?”

    陆老相爷也对萧宁的聪慧有些意外,饶有兴致地反问道。

    萧宁略微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这才用笃定地语气说道:

    “既然圣人学问已不可知,那庙堂上那些将圣人供在孔庙,并且自称是圣人学问代言人的人,不过就是欺世盗名的贼了。”

    “他们假借圣人之名,传达的不过是对自己有利的学说思想。看似是孔子最忠诚的信徒,但实际上却是最亵渎圣人的恶徒。”

    “既然如此,那孔庙自然就成了恶徒的万恶之源,而不是圣人的供奉之地了。”

    “你真是令我意外非常!”

    陆老相爷顿时喜出望外,没想到萧宁竟然能想到这一步,果真是天纵奇才!

    “不错!相当年,外族入侵以致北方生灵涂炭,那些士大夫不思精忠报国,不念百姓身在水火之中,只为了一己私利假借圣人之名贪生怕死,力阻先帝出兵收复失地,结果错过了解救万民于水火的大好机会,致使那一仗硬生生拖延了十几年,让百姓备受凌辱,着实可恨!”

    “后来先帝励精图治,本打算广纳贤良大展宏图,谁知道这些人又因私利巧立名目,假借圣人知名排除异己,致使中兴无望。于是我一怒之下,便烧了那孔庙,目的就是要撕烂那些伪君子的面具!”

    说到当年的那些事,陆老相爷的情绪还是十分激动,一双手紧紧握拳,仿佛那些伪君子就在他面前一般。

    片刻之后,老相爷的情绪这才缓解过来,终于想起自己早就已经不是庙堂上敢于直谏的老臣,而是为人师表的老师了,这才回过头来看萧宁,而此时,老相爷的眼神里显然又多了一分看重:

    “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既然已经懂得这其中的道理,那么我这就可以开始,正式地传道授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