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七十九章:马什么?马什么梅?

    朱棣一听眼睛就亮了起来。

    “真有你的!老大,你这书没白读,替我监国也没白监。”

    这办法确实可行,至少比朱棣想出的为苏文塘造势的想法好。

    “就这么办!尽快开启会试!顺便咱们爷两得多去茶楼,得多去!”

    朱高炽苦笑了一声,他这也算是自食其果了吧。

    朱棣有大把的时间出去闲逛,他可不行。

    他才是大明真正的掌权人啊。

    六部和内阁的所有事都需要他来处理。

    至于他爹朱棣,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不过就是大明的征北将军罢了。

    “爹……我尽量,尽量抽空去茶楼。”

    话是他提的,这苦也只能自己受着。

    现在朱棣在兴头上,他要是再说什么扫兴的话,那指定得挨上两脚。

    朱棣叉腰、挺胸,满意一笑。

    “我老朱家还真的人才济济啊,要出一位圣人了?哈,不错!”

    朱高炽和杨士奇不能理解朱棣为何如此高兴。

    毕竟那苏文塘就算和皇上再亲,也是外人。

    值得这样高兴吗?

    但两人什么也不敢说。

    杨士奇更是选择告辞回到内阁办公。

    而此刻礼部中,关于童考的榜单排名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礼部左侍郎曾棨先是标了苏文塘的名字,列位榜单魁首后,再开始排其他人的名次。

    “苏文塘的无可争论的第一,诸位可有意见?”

    礼部官员们纷纷摇头。

    这哪敢有意见啊!

    苏文塘的试卷已被内阁和皇上都钦定为圣人之言,祥瑞之相。

    他们敢有意见,那不就等同于和皇上、内阁对着干吗?

    “没意见,我们没意见!”

    有些程朱一脉官员看到苏文塘的文章列入第一,心中想要说话反驳,但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他们能说啥?

    说这不符合程朱一脉的学问,这是异端邪说?

    若是在内阁和皇上没表态之前,他们是一定会这样反驳的。

    但现在你敢拿这套出来试一试?

    试试就逝世!

    只是被叉出去还是好的,最怕的就是被摘掉头顶的这顶乌纱帽。

    就连杨士奇扬大人都说那文章中写的是圣人之言。

    他们这些人还敢出来乱蹦吗?

    “都没意见是吧?那列入榜一了啊。”

    曾棨正式确定苏文塘为应天府童试第一。

    这也就意味着苏文塘正式的成了一名秀才!

    大明朝的秀才,已经是相当不得了了,可免除劳役,每月还有米面粮油供应到家,逢年过节官府还会送点肉来。

    基本已经是由国家来供养他们了。

    虽然只能勉强吃饱,但这在封建王朝内属于是人上人了。

    未曾见到,那无数在田地里刨食的农民,遇到灾年,别说半饱了,也许只能去啃树皮,嚼树根。

    “那甲榜第二就列李奎年吧,此人虽并非写出知行合一的精髓,但行文之中,很是巧妙,算有小才,也不错!”

    李奎年?

    这人的文章很普通啊!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亮点,怎么他能排在童试甲榜第二呢?

    礼部官员愣了楞,半天没反应过来,随后想到了苏文塘的文章,就反应过来了。

    李奎年不是程朱理学一派,只是普通学子。

    苏文塘的文章被皇上认定为圣人之言,那自然是金口玉言,不得有误,所以这次的考题就已经错了嘛!

    凡是将知行合一四个字写的头头是道的,自然不可能入甲榜!

    甚至能不能入乙榜都不知道。

    因此这甲榜之上,自然只能是文章写的普通的考生。

    礼部官员脸上冒汗,这一批普通学子可是沾了苏文塘的光了。

    能上甲榜!

    童考榜单中,有甲乙两榜,甲榜为最优,乙榜为较次,勉强通过。

    但只要中榜,皆是秀才。

    只是乙榜秀才在官府的登记上要次一些,每月供给的米面粮油也要少一些。

    而对有些心高气傲的学子来说,中了乙榜可谓是相当丢脸了。

    “马良才的文章……”

    程朱一脉的礼部官员想要为他们自己人说话,但还没说完就被曾棨一个凶狠的眼神给压了回去。

    “马什么马?马后炮啊!苏文塘的文章你们没看啊?圣人之言!”

    曾棨的话直接怼的程朱一脉官员没话说了。

    那也不至于排不上甲榜吧……

    这话程朱一脉的官员没敢说出来,只能在心中默默的咒骂该死的苏文塘。

    写圣人之言他们也认了!

    这苏文塘大概真是天生圣人吧。

    但你干嘛非要写推翻朱子学问的圣人之言呢?

    找茬是吧!

    苏文塘要是听到他们心中所想,一定是相当无奈。

    是你们出的这个题目撞到了枪口上,关我什么事?

    很快童试甲榜排完了,榜单上没有一个程朱理学的学子。

    接着曾棨开始排列乙榜。

    “乙榜第一,孙湖;乙榜第二,陈强明,乙榜第三……”

    乙榜前十很快也排完了,而依旧没有程朱一脉的名字。

    这下子程朱理学的官员们是真坐不住了。

    有点过分了吧?

    乙榜都不给上?

    不过好在他们在没有发作前,曾棨就念出了程朱学子的名字。

    排列最前面的就是马良才,排在乙榜三十一位,接近末尾了。

    曾棨随后又念了一连串的程朱学子的名字,一直排满乙榜。

    程朱一脉的官员听着这一连串的名字,心中很是复杂。

    他们程朱一脉的学子居然在童试中位列末尾。

    这是耻辱!

    奇耻大辱!

    往届科举,不说童试了,就是会试,殿试,他们程朱一脉的学子都能挤进前十!甚至是前三!

    丢人啊!

    这次真丢人!

    程朱一脉的官员越发感到苏文塘可恶。

    就不能给我们一脉留点脸面吗?非得往死里写?

    不行!

    一定得找找这苏文塘的麻烦!

    找回场子!

    程朱一脉的官员已经在暗中谋划了,他们到是没想过要暗中报复之类的。

    他们不敢,是真不敢。

    这人的文章得了皇上的点评,得到内阁的一致认同,是圣言啊!

    报复他?

    锦衣卫明天就抄你家!

    但虽然报复不行,但这脸面一定得找回来了!

    文斗!

    找那苏文塘来一场公平的文斗!

    一定要找大儒来见证,要公开,要光明正大的斗败苏文塘!

    如此才可找回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