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杨公高义,我等敬重!

    杨士奇张着一双空洞的眼睛,扫过了眼在场的众人,勉强的露出的一点笑意。

    尴尬且僵硬。

    “哈……哈,大明祥瑞啊,诸位,这文章直接上报给皇上吧。”

    内阁众人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

    怎么就成祥瑞了?

    你在说什么鬼话啊!

    “杨大人,可否让吾等观之?”

    杨溥对杨士奇说道。

    “不然我等也不好评判啊。”

    一篇文章就敢称为祥瑞?这也太不把祥瑞当回事了吧。

    别人都是抓个七彩白鹿或者龙心之石呈给皇上,这就给一篇文章上去,说这是祥瑞。

    这不糊弄傻子吗?

    你把皇上当傻子,皇上把你当乐子。

    关押,斩首,抄家一条龙。

    为了自己的脑袋,内阁众人还是决定亲自看一看这篇文章。

    杨士奇有些犹豫,他是真不想给别人看这文章啊。

    圣人之言,看的人越多,他这程朱一脉的根基就越弱啊。

    若是到时天下读书人都认可了这八字言论,他程朱理学不得哭死。

    但也没办法,只能给众内阁观看。

    杨荣看到杨士奇点头,立刻上前拿过文章,不等其他人探头,两眼就和闪电一样扫射开来。

    他读的很快,脑子也转的很快,记的更快。

    只是片刻,杨荣的脸上就浮现出了惊骇。

    他虽然心中并不认可所谓的圣人圣言,觉得所谓儒家经典之说都是些华而不实的虚话。

    但对这文章中所说的,却是感到了大不同,如同开启了一扇新大门,走进了新世界。

    这不是虚话!而是真正的实话!是能够让天下所有人去践行去实践的言论。

    一读就通!一说就懂!

    全然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玄道妙语。

    这是一条全新的路,圣人之路!

    虽然仅仅只有八个字,但已呈现出一条圣人之道。

    杨荣是真的被震惊了。

    对这文章的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奇,他是真没想到,唐宋之后又能再出圣人!

    宋朝之后,天下儒学早已经海纳百川,被世人归结,突破的差不多了。

    尤其是程朱理学出世之后,天下读书人皆为朱子所折服,认定这已经是儒家最终的形态,最高的智慧。

    但现在,一切似乎大不一样了。

    一位圣人真的要出世了!

    杨荣震撼久久不能言语。

    其他人则是立刻抢过了他手中的文章,摆到桌上一同观看了起来。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内阁之中,众人都是有大学问,有大才能的读书人。

    虽然一时之间对这八个字有些不太理解,但细细一品后,眼中都爆出了光芒。

    被震撼,被折服。

    “圣人之言啊!这文章中出了圣人之言!”

    “这真是祥瑞啊!”

    “难礼部官员如此兴奋,这文章真不得了!”

    “这是何人写的文章?真是童试之中做出的?”

    “这老先生是真厉害,定是那大隐隐于市之奇人,领悟了通天的圣人道啊。”

    内阁中,已经有人把这文章的作者想象成了,如周公,黄石公一样的鹤发童颜的奇人。

    只可惜,苏文塘并非鹤发童颜,也不是大隐隐于市的奇人。

    杨士奇看着不断陷入震撼情绪中的同僚,第一次生出无奈。

    如今的年轻人是真的很厉害啊。

    简直就是妖孽。

    自己这些人坐在这内阁之位上,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杨阁老,这文章真就定性为祥瑞之说?”

    杨荣疑问道。

    因为一旦被定为祥瑞之说,文章就会直接送到皇上面前,让皇上审阅,若是皇上喜欢,那这文章将在整个应天府内名扬。

    但若是皇上不喜欢,那对这文章背后作者的打击是巨大的。

    这会在皇上面前留下不好的影响,以至于今后这作者若是入朝为官也可能得不到重用。

    杨荣说这话不是妒忌文章的作者,反而是生起了爱才之心,想要力保下文章作者。

    不管这文章的作者到底年纪多大,他的道已成形,只要慢慢磨炼,短则三,四年,多则十一二年,就真成圣了!

    到那时,才是他真正绽放光芒的时刻。

    而现在就递给皇上看,要是皇上不喜欢,那是真的得不偿失。

    更何况杨荣心中也还有些觉得朱棣不会喜欢这种学问之说。

    毕竟这对皇权无用。

    杨士奇看到杨荣脸上生出恻隐,内心不免有些好笑。

    还用你去担心这文章的作者?你还是担心担心你自己吧!

    你被抄家了,他都不会掉一根头发!

    说不定皇上就提前把你给提出内阁,给那小子让位呢。

    “是啊,如此大才,或许不用如此急着去禀告皇上,宣称此为祥瑞。”

    越来越多的内阁成员想要保住苏文塘。

    他们是真不忍心毁掉一个可能成就圣人的大才。

    杨士奇无奈,忍不住的就想要翻白眼,只可惜身为内阁首辅,他不能做出如此无礼之举。

    “诸位无需担忧,若是皇上真的不喜这文章,我也会出面来为这作者担保,保下他的。”

    杨士奇这话一说,顿时众人就心安了,接着连忙称赞起他来。

    “杨阁老能为天下保一大才!这是万世之功啊!”

    “杨阁老,我敬您!”

    杨士奇久久无言,啥也不想说,面无表情的收好了文章,就要亲自送给朱棣。

    内阁成员纷纷目送杨士奇离开,眼神中充满钦佩。

    不愧是杨阁老!文人之表率!

    胸怀坦荡,深明大义!

    只是路上,杨士奇看着手中的文章,也是苦苦挣扎。

    自己真要拿给皇上看吗?

    他毫不怀疑,若是真给皇上看了,那这文章一定会被天下传播。

    毕竟这是苏文塘写的,最关键的是这真的是圣人之言啊!

    以苏文塘十八岁的年纪写出一篇圣人之言。

    这对大明文坛无异于是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会将天下读书人给震的心神皆碎。

    可以想象的出,将来的大明文坛上,苏文塘的圣人之言一定会掀起强大风暴。

    而这对士人,读书人阶层来说,还不知到底是好是坏。

    但可以预料的是。

    天下要变了,彻底的变化了。

    杨士奇终究还是慢慢的走到了朱棣的寝宫之外。

    朱棣的寝宫或者说应天府皇宫内的寝宫便是乾清宫,主要是服务于皇帝休息的场所。

    朱棣平常就在这办公和休息。

    杨士奇走到乾清宫外,对太监说着有要事求见,小太监面露难色,现在皇上可不再宫殿中。

    但还没等他想法子打发了杨士奇,一道高大的黑色身影就出现在了杨士奇背后。

    “杨士奇?有事?”朱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