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杨士奇:我求你一定要通过科举!

    贡院,大殿内。

    主考官曾棨轻声抱怨。

    “皇上是真能折腾我们这些老骨头。”

    礼部侍郎曾棨(qi)感到一阵头痛,昨天他是真没睡好。

    今天一早又被拉到贡院来当主考官,头晕脑胀的。

    曾棨是永乐二年的状元,慢慢的从官场上爬了上来,做上了如今礼部左侍郎的位子。

    而且他和解缙关系很好。

    两人关系好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两个人都爱酒!

    解缙爱酒,但不是酒鬼,而曾棨爱酒,则是地地道道的酒鬼!

    曾有人问过曾棨他到底有多能喝酒,曾棨淡淡一笑,竖起了一根手指。

    对面茫然,疑惑说道:“一斤酒?”

    曾棨摇头,对面挠着脑袋再次问道:“一坛子酒?”

    曾棨继续摇头。

    最终在对方快要不耐烦的时候,他才开口:“是一直喝!”

    因此曾棨在官场上就有了一个外号,酒侍郎。

    曾棨能别人这样称呼,到是乐呵呵的感到自豪,没有一点尴尬。

    豪爽的性格再加上和解缙是好友,让整个朝堂对这个人的感官很复杂。

    既不敢离的太近,也不敢得罪,因此选择无视。

    曾棨对此到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人生不过二三事而已,喝酒,安民,乐道,仅此而已!

    身为江西乡党的一员,他却融不进这最大的江西党派,游离在外,成了边缘官员。

    能当上这个礼部左侍郎,他就已经确定这是自己在朝堂上的最高点。

    “幸好解缙早已离开朝堂,不然以他的性子定然要被折腾的更惨。”

    曾棨苦笑了一声,有些怀念曾经的老友,但自从解缙别关进诏狱后便没了声音,自己也根本进不去那鬼地方。

    也不知道解缙死没死……

    若是他死了,自己到是应该给他收一收尸,尽到好友的职责。

    “别说他了,我都不知道那天会醉倒在朱门前,成为一具孤魂野鬼。”

    礼部左侍郎感受着渐入冬季的严寒,莫名的悲伤了起来,但是他的这股悲伤还没持续多久,就被一阵香气给扑散了。

    “大人这包子香!您尝尝!”一个监考官捧着一堆包子走了进来。

    曾棨被包子香勾起了馋虫,疑惑问道:“这包子哪来的?”

    “一个学子送的,这是他姨娘做的包子,不忍被检查的官吏掰开浪费,于是送了些给我们吃。”

    监考官说道。

    “哦?这样啊,那到是孝心可嘉,懂得珍惜长辈做的粮食,不错。”

    曾棨眯眼点着头。

    他还是很欣赏尊师重道,敬爱长辈的读书人的。

    “那人叫什么名字?”

    “好像是苏文塘,也不知道什么背景,连锦衣卫都出手帮他。”

    “锦衣卫都帮他?这到是奇了。”

    从来只听过锦衣卫杀人的,还没听过锦衣卫帮人的。

    不过这事也没什么,曾棨也没当回事,只是随口问道:“是哪位锦衣卫如此好心?”

    “就是那个冷着脸,穿着飞鱼服的。”

    明朝飞鱼服可不是锦衣卫专属,而是作为一种赏赐,是得到皇上赏赐之人才能穿的。

    普通锦衣卫身上都是素的,不绣图案,而到了锦衣卫镇抚使以上才能穿飞鱼服,让知晓他身份的不凡。

    曾棨一听到是纪纲出手相助苏文塘,顿时吓了一跳,别人不知道纪纲的身份,但是他却知道的一清二楚。

    那是锦衣卫的头头!

    锦衣卫指挥使!

    曾棨立刻拿起一个包子塞进嘴里,压压惊。

    而这一吃就有点上瘾了。

    猪肉大葱馅的!真的香!

    曾棨差点没咬掉舌头,随后猛的想起苏文塘这个名字他好像在哪里听过?

    曾棨边吃边想,最后想起来是在杨士奇那里听过。

    当日修改童试考题后,自己去找过杨士奇,从他那听过这个名字。

    杨士奇似乎还让他重点关注一下这个考生?

    苏文塘,纪纲,杨士奇……

    嗯……管他呢!

    杨士奇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自己刁难一下苏文塘。

    而如今从纪纲帮助苏文塘来看……自己刁难的起吗?

    不管他!吃包子先!

    曾棨想不明白这些人的关系,索性也就不想了。

    这场简单的童试从皇上要求他们极重视开始,就已经变得相当复杂了。

    他一个小小的礼部左侍郎,身处其中也没办法管。

    既然处理不了,那就放任自流吧。

    曾棨选择了摆烂,而另一边朝堂之上,已经散会的早朝队伍里,杨士奇却是焦虑万分。

    “曾棨千万不要刁难苏文塘啊!”

    杨士奇想到自己之前和曾棨说过的话,肠子都毁青了,半白的头发又增添了些许银白。

    打压苏文塘,让他转投程朱一脉,这事合理!而且大概可行。

    可要是苏文塘真在考场上被打压了,那掉的一定是他的脑袋!

    两天前皇上封了礼部大堂,将科举主考官们看管起来,就已经让朝堂上的一些人提心吊胆了。

    生怕这是皇上要搞什么大动作,又要提刀宰掉一批人。

    无数官员连夜辞退刚娶没几天的娇嫩小妾,遣散了不少家仆,给户部捐了大量银子。

    就是为了证明给皇上看,自己一心向着皇上,绝不敢在科举或者其他方面弄虚作假啊。

    但只有杨士奇知道,皇上搞的这些不是为了整治朝堂,仅仅只是为了让一个人享受科举的公正而已。

    这人是谁?

    那当然是苏文塘了!

    说实话,要是这次苏文塘还没好考中秀才,他杨士奇的脑袋绝对要落地!

    谁让他为了打压苏文塘,而临时选择更改科举考题呢。

    杨士奇真是欲哭无泪。

    怎么就这么巧呢?自己怎么就没看出来这苏文塘如此得皇上喜爱呢!

    不过若是这次苏文塘真没考过,就连他杨士奇也要怀疑这科举到底有没有问题了。

    苏文塘的才能,他是看的一清二楚。

    这是大儒的苗子,是大明文人的希望,甚至可能是领袖。

    他教过不少学生,如礼部右侍郎的儿子马良才,那小子也不错,天赋极佳,未来要是能耐下性子来,也是一个良才。

    但苏文塘不一样!

    这人简直就和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类似,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妖孽!

    这样的人,参加科举不中举?那说的过去?

    杨士奇摇摇头,在忐忑不安中,回到内阁焦虑的等待这次童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