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酿白酒

    《传习录》?这什么书?

    朱瞻基眯眼疑惑,他看了那么多四书五经也没听过有一本书叫做传习录啊。

    是哪位名人的传记?

    还是苏文塘新写的小说?

    要是小说他可有兴趣一看了。

    这些天传遍应天府的四大名著他都看了,说实话真的精彩。

    虽然其中水浒传和红楼梦颇有些抱怨朝廷,和悲观的色彩,但不可否认。

    太好看了!

    这苏文塘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能写出这么精彩的小说?

    朱瞻基好奇之下,翻开传习录看了起来。

    “知行合一?”

    朱瞻基看了一会,眯着眼,双目中是深深的疑惑以及嫌弃。

    “这不就是编故事嘛,而且还是老套的教人向善的故事,没什么好看的。”

    朱瞻基直接把传习录丢在一边,但是想了想,看了看四周,又偷偷摸摸的把书给揣进兜里了。

    “这东西老和尚应该喜欢看,他就喜欢研究这些玄而又玄的事。”

    老和尚自然就是姚广孝,姚广孝是得道高僧,虽然在其他方面存在争议,但就佛学和儒学研究来说,毋庸置疑是顶级的。

    而且老和尚整天说话神神叨叨,这书虽然直白,但细细深究起来,也挺神神叨叨的。

    朱瞻基偷偷拿了人家的东西,自然不好意思,干脆的留了自己的贴身玉佩在这里,算是对拿人家书的补偿。

    把书贴身放好,朱瞻基出了书房,开始找苏文塘在哪。

    找了半天,最终在茶楼后院找到了苏文塘。

    而苏文塘正开始发酵高粱。

    朱瞻基看着茶楼后院房间内的这些酿酒工具,顿时来了兴趣。

    “你这是在酿酒?”朱瞻基兴奋问道。

    苏文塘扭头一看,是自己的便宜弟弟,笑着说道:“对,是在酿酒。”

    “你准备改开酒楼了?”

    “算是一种尝试吧,说不定会开一间。”

    “那你可要亏死了!这应天府的酒楼没有五百家也有四百九十九家,而且卖的酒都还都不错,你要是开酒楼,赚不到钱的。”

    朱瞻基好酒,更好美酒!

    如今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已经品尝过各大美酒。

    这当然是朱棣的功劳,有个老酒鬼在前面带着,培养出个小酒鬼也不奇怪。

    “试试看嘛。”苏文塘也没反驳。

    “你这酿酒用的是高粱?这怎么能行!上好的黄酒得用南方长糯米,这样酿出来的黄酒才可口入味,品相上佳!”

    “我酿的不是黄酒,而是白酒。”苏文塘解释。

    “白酒?”朱瞻基皱眉回想,他没听说说过什么白酒?

    如今这市面上卖的不都是百年女儿红,十年状元春嘛,这些都是黄酒,哪有什么白酒?

    想了好一会后,朱瞻基才想到什么是白酒了。

    “你说的不会是白浊酒吧?”

    “如果是味道浓烈,酒度高的,那应该是了。”

    朱瞻基听到苏文塘的话,愣愣的盯着他,啧啧摇头。

    白酒,他喝过一次,还是朱棣引诱他喝的,对他说这酒甜如蜜糖,爽口至极。

    但还没入口,就看到那浑浊一片,难看的很,朱瞻基顿时没了喝的欲望,要不是朱棣说的实在太诱人,他绝不会喝当年那一口。

    白浊酒入口之后,整个喉咙如刀割一样,火辣辣的疼痛,呛的他差点没把鼻涕给喷出来。

    后面他虽一直也爱喝酒,爱美酒,也渐渐的开始喜欢上浓烈美酒,但白浊酒,朱瞻基一直没去碰。

    那东西真不是人喝的!

    除了自己皇爷爷那种老酒鬼外,没人会去碰那样的东西。

    “你酿白浊酒?”朱瞻基是彻底没话说了。

    这等于干赔钱。

    他是大明朝的皇太孙,因此也知晓商业上的这些事。

    商业本质就是卖东西赚钱

    稀缺的东西,贵卖,平常的东西贱卖,而那些根本不会有人买的东西,造出来卖给鬼吗?

    “看来你喝过白酒。”苏文塘问道。

    “喝过,很难喝,不会有人买的,你这酒我看就别酿了。”朱瞻基劝说道。

    “我说我这酒不一样,醇香浓厚,颜色清澈你信吗?”

    “不信。”朱瞻基摇头。

    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种酒。

    酒在他的固有印象中,都带着浑浊之色,上品的黄酒浑浊感稍少一些,但也还是有。

    不存在一款酒,能做到清澈透明,醇香浓厚。

    “若是我做出来了这么办?”苏文塘想逗逗自己的便宜弟弟。

    “那我今后便真认你作大哥!你说东,我绝不往西!”

    朱瞻基指天发誓。

    苏文塘一笑:“记着你说的话。”

    朱瞻基不屑撇嘴,搞得好像苏文塘真能弄出来那种极品美酒一样。

    “对了,我爹让我给你送点东西过来,就在门外,我去给你拿过来。”

    朱瞻基风风火火的走了。

    苏文塘好奇,上次那个胖胖的大伯?他给我送什么东西过来了?

    不一会,朱瞻基便捧着一堆东西到了苏文塘跟前。

    “这是笔墨纸砚,我爹看到你给我写的字,直夸你有书圣之姿,说你不该用凡物,特意选了这套东西给你。”

    朱瞻基一样一样的打开,给苏文塘看。

    “这笔,是徽州狼毫笔!一笔百两,极其难求。”

    徽州狼毫笔,在历史上一直很出名。

    天下读书人都以能得到一只狼毫笔为目标,重金去求。

    到不是说狼毫笔能好到哪里去,只是因为名气大,而且确实也好用。

    “还有这墨是李廷珪墨,是用松烟一斤,珍珠二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制成之后,坚固如石,能在水中三年不坏!称的上是天下名磨之首!”

    李廷珪墨,是由造墨名将奚廷珪制造的,南唐的时候被赐姓为了李,后世就称其为李廷珪墨了。

    如果说徽州狼毫仔细找一找还能买得到的话,那李廷珪墨可就是真正的有市无价了!

    这不是能用金钱买到的,基本等于皇家专供,唯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墨石。

    不过在大明朝,就算皇帝也不可能一直用,毕竟这东西的产量太少。

    苏文塘这下是有些动容了,自己的便宜大伯是真豪爽啊!

    下了血本了!

    不过反过来一想,说不定这些东西对大伯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但苏文塘也是真有些感动。

    毕竟谁不喜欢贵重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