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阳明不出,谁与争锋!

    好人朱棣。

    若是这个评价让天下人知道了,恐怕内心会咒骂起来。

    靖难一战不知道多少人家破人亡。

    但是朱棣从另一方面说也确实是雄主,至少如今天下又安定了。

    对北方的战争也是接连的胜利。

    朱棣让整个大明进入了强盛。

    永乐盛世!

    苏文塘和解缙聊了两句后,便进入书房去把剩下的西游记给弄了出来。

    书店已经开了张,不能没书卖。

    而且也要抽出时间来研究一下八股。

    其实严格来说,直到大明成化年间,八股才正式的立下,如今的科举只是对格式方面有所要求。

    但并不是非常严格,还远没达到后世那种夸张的程度。

    不过就算是这样,苏文塘也要花心思来稍微学一学。

    算算日子,科举近在眼前,已经不足半月,只有十来天了。

    说实话,对于科举,苏文塘并没有把握。

    毕竟科举要考的东西,自己是真的一窍不通。

    考四书五经?考各种经意?

    苏文塘哪会啊。

    十天之后,他要考的便是科举中的第一级考试。

    童试。

    童字并非是幼童的意思,而是初级的意思。

    因此有些七老八十的老翁也会来参加童试。

    这一级考试是在州县范围进行的

    而过了童试,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考试成绩有六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

    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秀才了。

    当上秀才已经有些特权了,如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见到县官可不下跪等等。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更高一级,即省一级的统考。

    而且也不是随便就能考的,是需要州县提名,才能去参加乡试。

    名额其实不算很多。

    只是如今天下的秀才也不多,因此只要是秀才基本都能参加乡试。

    乡试通过后,便是举人!

    也是苏文塘想要考中的层次,到这一步便是免除了大部分徭役,免税,而且初步拥有了做官的资格。

    而乡试之后,则是会试。

    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十分严格。

    而会试考试的场所叫贡院,贡院里有上万间单间,这种单间叫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考生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主要有策问、传胪、赐宴、谢恩、行释菜礼、立题名碑等。

    在这场考试中,考生将面对大明的皇上!

    而考试方式也是皇上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

    考试过程中,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上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大家相当熟知的。

    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这个时候还榜上有名的话,基本就可以派任官职了,只不过任职的官职一般很低。

    若是能通过这一列考试,并且都名列第一的话,那就是就叫连中三元!

    算上童试的话,便是连中四元!

    苏文塘没想过考过会试,那东西太累了,也没什么必要。

    能够通过个乡试就已经够够的了。

    但如今即便是童试,苏文塘的把握也不大。

    毕竟就算是童试,也是要考四书五经的,只不过考的是其中比较浅显的一类。

    可是苏文塘哪里会啊。

    别说四书五经,就算是三字经他都没背全过。

    算了,死马当活马医,走一步看一步吧。

    苏文塘是没办法了。

    在书房内,快速的将西游记又写了一卷,正式写完第一卷,大闹天宫后,苏文塘就收了笔。

    有了这一卷的内容,书店也能正式开张了。

    苏文塘将书稿包好,让伙计送去承恩寺旁的远塘书店。

    然后才下了楼,和解缙交谈了起来。

    “老师,童试究竟要考些什么?”

    不管有没有可能通过科举,苏文塘都还是要做些准备的。

    “童试啊,其实到是简单。”解缙仔细回忆着童试的内容,但是最后只是吐出了这么句话。

    这让苏文塘翻了个白眼。

    对您老人家来说当然容易了,但是对我来说可难如登天。

    “不急,待为师好好回忆一番。”解缙皱着眉,努力的去回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想起来。

    “这个这个,也是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解缙尴尬一笑。

    苏文塘:“……”

    行吧。

    苏文塘无奈。

    解缙或许是见场面尴尬了下来,连忙找补起来。

    “不管是童试,乡试,还是会试,主考官都偏爱朱熹的文章,定然会从中挑选题目,用来考试。”

    朱熹,又称朱子,能被人冠称“子”的人,毫无疑问的绝世大儒。

    而关于朱熹,最知名的便是那一句“存天理,灭人欲。”

    以“理”为先,事事存“理”。

    其实这句话并非如表面上那样,教导要泯灭人的欲望。

    而是顺从天地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有其理,只要顺着理去做,便能达成。

    但无论如何,这思想也带有悲凉色彩。

    “朱熹?”苏文塘更摇头了。

    四书五经他都没读过,更别说朱熹的书了。

    “朱子之学问虽然精妙,但当今皇上应该是为之不喜的,要是真想脱颖而出,必然是要推陈出新,易于朱子之说的。”

    解缙为苏文塘说。

    身为一代大儒,解缙对朱熹的学问是了解的,但他心中对于朱熹到也没有完全相信,依旧保留了内心的那一份信念。

    “推陈出新?”苏文塘若有所思。

    若说有谁真正的完善了朱熹的学问,将儒家学问推向了另一个巅峰。

    那只有一人。

    大明圣人,王阳明!

    难道自己要在试卷上写王阳明的思想?

    苏文塘还有点怪不好意思的。

    王阳明现在还没出生,自己就剽窃别人的思想,

    这不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