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十八章:摊丁入亩,皇帝震惊!

    如果说最近应天府有什么大事发生的话。

    那只有两件。

    第一是,汉王朱高煦被皇上下旨闭府一个月,不得出府,也不准任何人上门去见汉王。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汉王会突然被皇上处罚,甚至有人怀疑,这是皇上为了让太子提前上位,警示的汉王。

    第二就是,科举大查!

    往年科举所有主考官,副考官和各个监考的官员全被纷纷查了一遍。

    声势并不浩大,但是动如雷霆,不到数天就把这些人查了个底朝天。

    而且果然查出了一些舞弊之事,甚至还牵扯到了当朝的一个二品大员。

    等把这些人抄家的抄家,发配的发配,问斩的问斩后,朝廷才把这事给张皇榜发了出来。

    一时间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叫好。

    文塘茶楼内。

    就有不少来喝茶的读书人讨论这事。

    “好啊!如今朝廷终于肃清了这些蛀虫,看来今年的科举要有我们兄弟一席之地了。”

    “没错,如此好事,当举杯相祝!”

    “对,来,干!”

    一桌茶客,硬是喝出了酒客的气势。

    ……

    而茶楼二楼。

    苏文塘低头看着这些激动的年轻人,啧啧出声。

    还是太年轻啊,就算科举公正了,就以为自己能考上吗?

    只是卷的公平了一些而已。

    “怎么样,可科举一事可还满意?”朱棣微笑的看着苏文塘。

    朱棣自从上次来过后,又偷偷的来过茶楼几次,每次都是和苏文塘闲聊,如同家中长辈和晚辈随便聊天一样。

    这次又悄悄的来到了茶楼内,他想看看苏文塘对科举的态度。

    而苏文塘对于隔三差五就到自己茶楼的黄大学士也已经习惯了。

    苏文塘不咸不淡的说道:“一般般吧。”

    朱棣顿时笑道:“朝廷对读书人如此优待,这还一般般?”

    苏文塘改了口:“那就还行吧。”

    朱棣有些气恼,大力严查科举,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这就样只是个“还行”?

    他姥姥的,这小崽子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改变科举的公正,能保证天下人吃个饱饭吗?”

    朱棣听到苏文塘的问话,顿时有些尴尬的回答:“不能。”

    “那不就是了,无论科举怎么变,都上层人的福利,对老百姓来说毫无用处。”

    这年头虽说寒门也能出贵子,通过科举变成人上人,但寒门本来也不寒,重点是那个门字!

    寒门也是门,高门大院,良田无数,才供得起家里子嗣读书。

    而真正的贫民百姓,孩子出生长到十一二岁就得下地干活,帮助大人,拿什么去读书,去科考。

    朱棣对这个问题早有重视,尽管他一生都在针对北元,但国内百姓的事也并非不管。

    只是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朱高炽。

    “这事太大了,朝廷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朱棣摇头。

    “百姓之苦,苦于土地啊。”苏文塘一怔见血的说出了封建时代的弊病。

    这是古代的局限,对于底层百姓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办法解决。

    每个封建王朝初期都还不错,因为旧有的封建势力被打击,大量田地重新回归到百姓手中。

    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饭吃。

    但是当一个王朝发展到中后期,权贵便开始凭借权利和金钱大量占据土地,将百姓从有田之富农,变成无田之佃农。

    最终坏了根基,成为王朝灭亡的征兆和根本。

    如今大明还处于王朝初期,如一个冉冉升起的大日。

    不过土地侵占问题已经显了出来,朱元璋时期活下来的权贵已经占据了应天府内外大量土地。

    而新生权贵也开始攫取良田。

    “那小崽子你就有办法解决问题?”朱棣被苏文塘对朝廷不屑的态度给刺激到了,立刻嘲讽的问道。

    却不料苏文塘还真给出了问题的回答。

    “有,而起还有两个。”

    苏文塘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朱棣有些惊讶,事关百姓的问题可是历朝历代的痛病啊。

    苏文塘能给出解决办法?

    “首先是治标之法,摊丁入亩。”

    “如今朝廷的对百姓采取的土地税收依旧是人头税,家中有多少口人,便收多少税负,是还不是?”

    朱棣喝了口茶水,点点头:“不错。”

    “若是将赋税归于土地,按照家中多少亩田进行收税,而不是依照人头收税,便能让豪强在强夺田地时有所顾及,因此不敢过分夺取,这是不是一种法子。”

    朱棣眼前一亮,立刻点头:“确实如此。”

    若是将土地赋税平摊到田地中,而不是人口,那确实会让一部分人有所顾忌,不敢大肆的抢占田地。

    但是朱棣想了一会后,就是摇头。

    若是不按照人头收税,户部的税收便没有之前多,而且也要得罪一大批权贵,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啊。

    “若是实行摊丁入亩,国家税收会减少啊。”

    苏文塘点点头:“短时间确实是这样,但是长久下来,户部的赋税不见得就会减少,说不定还会有所提升,这是一个十年大计,不过五年后自能会见到成效。”

    其实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集中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还会有短暂的提升,这也是土地兼并为数不多的好处。

    只是这些粮食,百姓可吃不到,全进了富商豪强的口袋里。

    朱棣沉默片刻后,也认同了苏文塘摊丁入亩的的想法。

    “到确实是一条好路子,只不过实行起来太难啊。”朱棣无奈。

    虽然他是马上皇帝,满朝文武都不敢明面上反对他,但朱棣可以想的到,只要自己提出了摊丁入亩,怕是这些人会暗中出力秘密反对。

    朱棣当然不会惧怕杀一两个敢反驳他的权贵,但是当反对者太多时,就算是他这个永乐大帝也要顾忌一二。

    不过苏文塘说的摊丁入亩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明天得和太子说一说,让他弄个章程出来。

    朱棣想完,仔细的看了看苏文塘。

    有才!

    咱们朱家的子孙就是有才!

    现在朱棣都有些后悔了,若是能早些找到苏文塘,为大哥好好培养这个后代,哪还有建文什么事啊。

    若是大哥还活着,亲眼见到自己孙子如此聪慧,肯定会大感欣慰。

    “那还有一个办法呢?”

    有了摊丁入亩的办法,朱棣对苏文塘的第二个方法更加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