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云云
繁体版

第一章 枣林村庄

    人人都觉得一年四季最好的季节是在春天。春天,天气转暖,花开百艳,绿树成荫,鸟鸣声伴随着万物复苏。人们成群结队或者独自走在街道上,除了能感受到当今盛世的繁华外,也能感受到此时此刻仿佛身处在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一样,充满的美好。春天里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觉身心放松。

    在河南PY有一个王枣林村庄,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的都是姓王的人。关于村子里世世代代的由来,又这么一个说法,关于这个说法是否真的存在我就不清楚了。我们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祖先并不是河南人,而是陕西、甘肃那边人。五六百年前,由于当地的河南人因为经常黄河发大水成了荒凉之地,于是皇帝就将甘肃、陕西那边的人迁到了这里。我们村子有两个王氏祠堂,前街一个,当中街一个。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村子的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应该是一家人吧。这个村庄一共有三条街,人们习惯将这三条街分别称为前街、当中街、后街,三条街道由一条街道从中间相连,恰巧是一个“王”字。在村庄中心位置,也就是当中街和竖着那条街的交叉的地方有一个小卖铺,这个小卖铺承载了几代孩子童年的回忆。小卖铺的旁边是一个小庙,里面供奉的是谁我记不得了。如果我们走在竖着的这条街道上往前街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竖着的街道的尽头,我们在左手边会发现一个学校,曾经这里是一个初中和一个小学,后来初中倒闭了,就剩一个小学了,再后来小学在之前初中的位置重新建了一个小学,而小学的位置变成了一个幼儿园。当年这里的小学和初中在周边村子是出了名的。周边村庄的孩子小学和初中都是在这里上的,这个地方想必也承载了很多人的故事吧。

    现如今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辉煌了。还记得当初,走进校园大门,映入眼中的是一个偌大的土操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论是去初中还是小学,进进出出都要穿过这个操场。偌大的操场只有一个篮球场,说是篮球场,其实只有两个遥遥相望的篮球架。上课期间时不时的老师会三五个人的组团在这里打篮球。下课了,虽然课间只有十分钟,孩子们还是会像百米冲刺一样来到篮球架下,开启他们的游戏之旅。当你走进小学的校门时,往前望去是一条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笔直的路,路的左侧是一排排的教室和办公室,还有一个会议室。站在小学门口,离我们最近的那排房子,最里面有几个老师的个人办公室,紧挨着的是一个大会议室,老师们有什么会议要开都会集中到这个大会议室,靠近笔直的路的是五年级的教室。在这排房子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花池,里面种的有花,还有四季青,还有一个小学唯一的一个压水井,特别是夏天学生们热的满头大汗或者口渴了,都会来这里洗洗脸或者喝上几口甘甜冰凉的水。

    我们顺着笔直的路往前走,在左侧映入我们眼中的是第二排房子,这一排房子有三个教室,从最里面往外依次是四年级(1)班、四年级(2)班、三年级,全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只有四年级有两个班,其余都是一个班。当年的我还以为要先上四年级(1)班,再上四年级(2)班,才能上五年级呢。我们继续往前奏,就来到了第三排的房子,这里有两个教室还有几个老师的个人办公室,最里面的那个教室是空的,紧挨着空教室的是二年级教室,然后是三年级、二年级和一年级老师的个人办公室。记得我还未上学的时候随爷爷来学校玩,他的办公室就是在这个位置,记得他当时教的是三年级,他个个人教师还放着一架钢琴,那时我就挺喜欢钢琴的,没事总是会坐在钢琴前面胡乱弹些什么。那时的我,在老师的孩子中,我也是最受欢迎的,爷爷的学生下课了,总是成群结队的来到我爷爷的办公室逗我玩。

    我们再往前走就走到了路的尽头,看到的也是最后一排房子,最里面的那间教室是学前班,然后是学前班老师的个人办公室,再然后是一年级教室了。在这条笔直的路的右侧是竖着的一排厕所,还有几间空着的房子,想必也是教室吧。厕所与笔直的路中间有一排花池隔着,花池里中的依旧是一些花和四季青。

    每一排的房子前面都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在靠近前排房子的位置都种着一排杨树。而这些房子都是红色瓦房,与村子中家家户户的住的房子的外观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想必如果从高空望下来,如果没有学校旗杆上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很难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学校。这就是这个村庄的小学。关于与这个小学一墙之隔的初中,我就不太了解了。当年,我在这里上小学的时候,初中不让人随便进,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这所初中倒闭了。

    关于这所一墙之隔的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早操了,每天我盯着星辰来学校上早读,一进校门就能看见那些初中生,拍着队形,喊着口号在这个偌大的操场跑操。当时的我只感觉初中人好多好多,感觉整个操场都占满了,我还心生羡慕,要是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每天早上在这里跑操该多好呀。不过想归想,直到我离开这所小小学去别的学校上学,也没有实现。

    这所学校的后面是一个池塘,我们都管它叫水坑,我们曾经上学放学无数次的经过这里。这里一到冬天就变成了我们孩子的游乐场,当水面结成了厚厚的冰,无论我们是上学的路上,还是放学回家的路上,都会跳进这坚硬的冰面上疯狂的溜冰耍起来,直到身上冒汗了,才会离开,那时三五个人在一起,无忧无虑开心的不行。

    在村子前街的东头也有一个水坑,这个水坑是我们夏天的游乐场,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在这里游泳戏水打闹,我也是在这个水坑学会游泳的。这个水坑适合会游泳的人下水,也适合不会游泳的下水,水坑由南向北是逐渐变深的,我那些不会游泳的岁月都是在水坑的南边较浅的地方度过的,后来我在这里学游泳,可没少喝这里的水呀。水坑的南边是一片树林子,夏天在里面乘凉是个不错的去出。

    不过这个水坑如今已经干枯的,每年的夏天再也看不到孩子们在这里戏水的场景了。关于这个水坑我还写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曾经投稿在中国风文学网的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内容如下:干净的水坑是孩子们儿时的游乐场/在她怀抱中尽情尽兴的游畅/用自己的身躯带给了两代孩子无穷的乐趣/她仿佛正处盛年,身躯是那么的丰满长大的孩子自私到了极点/在她的怀里种荷花养鱼/收获了果实,却抽干了她的身躯/她仿佛到了中老年,历经沧桑孩子的孩子在她身上扔了垃圾/那是孩子们扔下了自己的幸福和欢乐/她没有了体香,孤独的守望着/她仿佛到了耄耋之年。

    关于水坑与我,还有一个救命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我的童年。有一次我与几个小伙伴来这个水坑刷,那时的我刚刚会一点点游泳,我鼓足勇气向在深水区的他们游去,结果我还是被淹了,喝了一肚子水,我拼命的在挣扎,在我将要筋疲力尽,没有一点力气的时候,小伙伴见我并不是在闹着玩,赶紧游过来,将我救了。这也算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生死吧。我被他们拉到岸边,我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坐了好久。脑子一片空白,仿佛吓傻了一样,仿佛一座雕像,任凭热乎乎的风从我身边遛过,也顾不得风是否窥探到我内心的恐惧与害怕。他们将我救上岸边继续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刚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当然游泳被淹只要不出认命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我刚刚经历的他们曾经学游泳的时候都经历过。我们这一帮人学游泳,都是自学的,从来没有人教,当然也都是野路子。因为我比较笨,学的比较慢,无可奈何的时候我还让爷爷上阵教我,结果他只是给我示范了一下,讲解了一下游泳动作就走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游。所以只能一次次的尝试,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会了。我们这一帮人都是这么学会游泳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学的快,有的人学的慢而已。

    街道上时不时的也会出现游走卖东西小商贩,边走边吆喝着。有卖凉皮的、有卖油条和糖糕的、还有卖豆腐、豆芽、冰淇淋西、瓜的,就连买狗、买羊的也会骑着车在村子里的各个街道转来转去,很是热闹。每当到了饭点,就更加的热闹了,人们都会端着碗走到街上,与邻居边聊天边吃,这时小商贩也会走过来,让买他们的油条、糖糕、凉皮等等。孩子们手中拿着食物,欢快的穿梭在大人之间,享受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过年过节大家也都会互相送礼物,远亲不如近邻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邻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大家都会自约主动的伸出援助之手。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