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大师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宋代五大名窑1

    “这些是主流陶瓷,但是不是现代的,而是宋代的公元960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隔局面,实现了统一,人民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安定,生产得到发展,作为手工业中的制瓷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百花争艳的时间,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跌出,品类繁多,除了青白两大瓷之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其产品风格独特,为后世所珍重,宋代制瓷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那时咱们淄城也是窑口遍地,颜神店(今山城)、八陡、坡地、万山和柳泉巩家坞、郝家村一带窑场相继兴起。”赵克武老爷子先给李立普及了一下宋代的陶瓷历史,待李立递上茶水,老爷子喝了一口茶之后才坐下来开始给李立详细的讲解。

    “小立,你这一片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中的定窑,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这一片一共有42件定窑,我都仔细的看过,的确都是宋代的古董。我挑几个有特点的给你讲一下,其他的后面慢慢说。”的确,李立从架子上搬下来的定窑,有很多都是摞在一起的,其中以生活瓷居多。

    “小立,你来看这八个盘子,他的学名叫定窑刻莲花纹盘。口径有16cm,敞口圈足,芒口复烧。在这个盘心及内壁刻莲花纹饰,造型生动,布局疏朗典雅。典型的宋代定窑器物造型,而且这个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李立原以为赵克武老爷子只是对山城出的近代瓷器了解呢,没想到他的只是渊博程度一点都不压于张超然啊。自己这是捡到宝了,真的是捡到宝了。

    “赵叔,那这些盘子的价格呢?”李立关心的是价格的问题。

    “价格啊,单个盘子的价格在300万左右,你这八个是一套,如果是一套的话,单价在500万一个吧。”老爷子准确的估价道,当然二位老爷子对于古董的估价都是比较保守的,如果进入拍卖会,那最终拍卖价是无法估计的。

    “哼,我说老赵啊,你就不应该跟他说价格。这是古董,是历史。500万能买到历史么?”在一旁的张超然一盘冷水泼下来。

    “小斐,咱家的茅台是不是没有了?”

    “好像是,我一会找找,看看是不是没有了。”李立跟刘斐那是睡在一张床上的人,相互之间的默契更是一个眼神就明白。

    “哈哈,来,小立我给你说说这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都是定窑刻花瓶,你看她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部以下渐渐收敛,圈足这种器型咱们俗称之为梅瓶。在宋代被称之为经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菊瓣纹,瓶身满刻缠枝牡丹纹,近底课上仰蕉叶纹。整个形体苗条修长,秀丽挺拔。刻花清晰流畅,深浅不一,牡丹花简洁豪放,线条优美,充分显示出了定窑刻花技术的精湛,是一件引人注目的艺术珍品啊。这个梅瓶的价格应当在800万至2000万之间。”老爷子讲完之后,有走到一旁继续说道。“宋代的定窑虽然以生产白釉瓷为主,但生产的黑釉器和酱色釉器同样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定窑的黑釉器黑釉色黑入墨,与其他窑口的黑釉器不同的是台体极白,胎质细而薄,与白瓷的胎一样。这四个便是定窑黑釉鹧鸪斑碗,跟建盏的鹧鸪盏其实是差不多一个东西。只是建盏的胎釉都含有铁元素罢了。你看这个鹧鸪斑碗,直径19cm,敞口斜腹,小矮圈足,胎薄细白,坚实致密器形挺拔,施黑釉,色黑如墨,釉面有褐色半点。这种斑点俗称油滴,又称鹧鸪斑,她在高温中,釉层中的铁矿物大量分解成氧化铁,并排除大量的气泡,当气泡上升到釉面破损后,四周遗留的富铁溶体,在冷却时析出大量赤铁矿和磁铁矿小晶体,聚集成团形成油滴,从造型、胎质、釉色分析,此器为定窑所产。明朝有个曹昭他的《格古要论》中就有提到其价高于白定,色佳的黑定非常稀少,以油滴斑者更是罕见,瓷碗可谓是绝品,只是没想到啊。你这里竟然有四个,四个啊......这要是出现在拍卖会上,那绝对是压轴之物,单件都要过亿啊。”赵克武老爷子有些失态了,真的是失态了。

    就连在一旁优哉游哉喝茶的张超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定窑的长案前,带着白手套开始仔仔细细的观察起来。“老赵,你休息休息吧。”老爷子让赵克武去休息他来接班。“小子,你记住,不管到什么时候,你这些东西都不能卖。甚至是都不能让外人接手,这也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知道么?”

    “是,我知道了师傅。本来是想等过几天去上海搞展览的时候带过去呢,看来是够呛了。”李立悻悻的摸摸鼻子他知道老爷子这是什么意思。

    “其他的你可带,但是这几件精品那是绝对不行的。一旦让外界知道,你小子可就有的烦了,到时候不光是社会各界,就连一些特殊的部门都可能来找你。做生意,还是闷声发财的好,出头鸟不好干的。”李立是他的徒弟,他拿李立跟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区别,所以老爷子首先是站在李立的安全上所考虑。

    “师傅,您看这几件是不是也是黑釉定窑的?”

    “这是黑釉定窑葵口盏托。盏托口沿好似一个葵花状,釉面滋润有光泽度。宋代盛行斗茶,并且把饮茶看做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学士,都讲究饮茶。并且有一套繁琐的规程礼节。这件黑釉定窑葵口盏托就在当时那也是文人名士所追捧的东西,价格要比那几个鹧鸪碗价格还要高一点。剩下的这些就是普通的宋代定窑了,白瓷孩儿枕还有点意思,其他的都是普通之物。可以拿出去做展览之用了。老赵给你讲了宋代的定窑,那么我便来给你讲讲你这张桌子上的东西,汝窑,别看只有这么四五件,但是其价值一点也不比你那些定窑低。这便是在宋代说的,家财万贯,不入汝窑一片......”

    看着老爷子煞有其事的在哪里介绍,李立觉得老爷子有点虚张声势了,再怎么说这个瓷器还能有家财万贯不如一片的说法?就按照现在来说,哪怕是钻石,都没有这种说法吧?“师傅,这有点夸张了。”

    “夸张?小子,告诉你一点都不夸张。汝窑窑址分布在河南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所以称之为汝窑,说道这个宝丰,还有个趣事。按照宋代的惯例,各地陶瓷窑常以其所在的州来命名,汝窑遗址自然应在河南汝州。但由于宋代汝州的州治在今河南省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临汝县建汝州市),因此,人们曾经寻找汝窑遗址的重点放在临汝县。陈万里先生(1892年~1969年)曾谈到1930年日本人大谷光瑞派遣日本西本愿寺驻中国汉口的布教师原田玄纳去临汝做过实地调查。1950年陈万里先生曾赴临汝县南乡的严和店、陶墓沟、刘庄、冈窑,临汝县东北乡的大屿店东沟、叶沟、黄窑,宝丰县的大营青龙寺(即清凉寺),鲁山县段店等窑做过调查,在大营青龙寺采集到的瓷片标本种类有印花青瓷、三彩、白釉、白釉画彩、白釉划花、黑釉、芝麻酱釉等,并未发现与传世汝窑瓷器相同的瓷片标本。后来寘至20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和河南省寻找汝窑遗址的文物工作者足迹几乎踏遍了临汝县境内,却始终未找到烧造汝窑瓷器的窑址。”

    “那师傅,这个汝窑是在宝丰县?”李立没想到,这个汝窑还有这么个曲折的故事。

    “没错,在后来受到宋代定窑遗址不在州治所在地定州而在曲阳县这一现象的启发,文物工作者遂把目光投向宋代汝州辖区的其它地点去寻找汝窑窑址其它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先生在宝丰县清凉寺窑址采集到一块与传世汝窑瓷器特征相同的瓷片标本【图见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272页插图8-104】,但基于仅发现一片而没发表文章,而是将其提交给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测试,结果表明其胎、釉化学组成与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负责人:周仁)对1957年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传世汝窑盘进行科学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历代宫廷传承下来的所谓“传世汝窑”瓷器的产地,应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可惜的是,因当时采集标本数量太少,专家们为慎重起见,没有做出定论。但有关专家们还是作出了“在宝丰所得的天青釉残片未必不是寻觅汝窑窑址的一个重要线索”的推论。1987年和200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为“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对清凉寺窑遗址又各进行过一次科学局部发掘,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料,结果进一步证明,传世汝窑瓷器的窑址在宝丰县清凉寺村,而不在北宋汝州州治所在地临汝县(1988年8月撤县设汝州市),这一结论不容置疑。究其原因,系宝丰县在北宋时隶属汝州管辖,按传统命名法,窑以州名,即定窑窑址位于北宋定州辖地曲阳县,而不在州治所在地定县。从1987年至2014年,考古工作者已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9次考古发掘,获得数以吨计的瓷片和窑具标本,为研究汝瓷的性质、生产规模、烧造品种、烧造时间和汝窑与其它瓷窑的关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弟子受教了师傅。”李立发自内心的佩服老爷子的只是储备量,实在是太恐怖了。看来自己需要向老爷子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啊。

    “汝窑是宋代的宫廷用瓷的窑厂,所以汝窑在宋代也被称之为汝官窑。汝窑的烧制时间不长,仅仅是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制了20年。所以你想想,仅仅20年的时间,能出多少瓷?而从宋代流传到今日又能剩多少?他这个烧制的时间要比康熙的豇豆红时间还要短。所以,我说它贵自然有它贵的道理。”张超然用事实依据来给李立上了一课。

    “是,师傅。我记住了。”李立被这么委婉的教育了一顿,低下了他有点小骄傲的头。

    “你看,这个汝窑瓷器的胎基本上都是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有些相似,所以被称之为香灰胎,你要记住这事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就是这种淡淡的天青色,通常被称之为鸭蛋壳青,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文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看起来好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该是后刻,均与宋朝宫廷和皇室有关。你看看这两个刻的就是奉华,另外两个刻的是蔡字。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很少见到有这个花纹装饰,但是汝窑烧造贡瓷之前,曾经也有过刻花和印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