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虹志
繁体版

第三十五回·武侯墓前

    此时已是深夜,青林和灵俊回到馆驿,他们推开房门,走入厢房内。

    只见厢房内,马青泥、虞雪、虞澜正围坐在案前,似有所言。

    “怎么大家还没休息呀?”青林甫一进门,便奇怪问道。

    “徐师哥,您终于回来了!”青泥见到青林回来,便激动地跑去门前,去迎接他。

    他说:“我们发现了一件大事!!”

    “唔?什么事?”青林还是满脸不解。

    “来,请坐!小公子也请坐!”青泥招呼着二人坐下。

    原来,打从青林、灵俊二人出去散步之后,虞雪也按捺不住,很想出去走走。

    青泥本来很想休息的,但看着虞雪兴起也不好扫兴,所以只好顺着她的意跟她出走,虞澜见状,觉得一起行动会更安全,便快快拿上贵重细软,和他们一同前往了。

    三人在定军山上行走,当先领头的自然是虞雪,山间里乌漆一片,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走着走着,青泥便开始哀求虞雪尽早回去。

    虞雪不肯,她说:“这一趟我可不能白走,既然人来都来了,自然要看点什么再回去。

    马大哥,你觉得累的话就自己先回去,留我和姐姐在这里。

    姐姐人那么好,不像你,她肯定会留下来陪我的。”

    青泥看她不愿走,也只好硬着头和她一起走下去。

    “好吧~好吧~马大哥再陪你走走便是。”青泥不乐意道。

    三个人继续在山里行走,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一处小山峰。

    虞雪当先到达,她站在山边,极目远眺,深呼吸着这山里的空气,舒然入心,大为畅快。

    在左顾右望之间,她突然听到好像有人在低声说话,她很自然往来声处望去——

    ——只见在峰底的山腰下,竟有数十个人影、数十处火光。

    “咦?这里有人……”虞雪呆住了,她立刻摆起手势,回头示意身后的马青泥、虞澜轻身过来。

    “唔!?”后方的青泥、虞澜二人见状也不由得心中称奇,他们不敢作声,只是倚近虞雪背后,往峰下探看。

    山腰上,有着一处小土坡,众人细心察看,才发现那竟是一座坟墓,坟墓前的十数人尽是衣冠之人,而在他们身后及至山坡更下的数十人则都是戎装打扮。

    “噢?!这里莫非有什么大人物在祭祀?”青泥低声问道。

    虞雪说:“是啊,是啊……肯定是大人物,现在是清明时节,有人来祭祀不奇怪,就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呢?”

    山下的人作静默状,不多时,下方传来叫唤声道:“国舅爷到!!!”

    然后很快,一个衣着华贵、身材略微肥胖的男青年就在侍卫的簇拥下来到墓前,而墓前的其他人也马上让出身位。

    “西乡侯张绍,拜见各位大人、叔父!”那青年说道。

    “镇国,你来了!”人群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儒生打扮的人对他说道。

    “谯先生,别来无恙!”张绍说。

    随后他又向当中的另外一位老者招呼道:“宗将军!晚辈向你请安了!”

    “嗯!”那老者顿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了。

    儒生便是蜀中大儒、中散大夫谯周,而那老者便是此时蜀汉的后将军宗预。

    山上的虞澜听完他们的招呼,一听便对众人的身份知道个大概,心里不由得大惊:“这些都是朝廷里的大人物啊,有国舅爷西乡侯、有谯中散,更有宗将军,能出动这些大人物来祭祀的人除了先帝也只有……这里是定军山,莫非……!?”

    她大惊道:“这里,莫非是武侯墓?!”

    “武侯墓!?”青泥同样也是惊讶,“是了!是了!看这几位大人物来,也只能是武侯墓,我一早就听说当年诸葛丞相就是葬在此地,但朝廷为免闲人打扰,一直不对外说是在哪里,我位卑权轻也不得知,只知道是定军山,今晚看来,武侯墓一定是在这里了!!”

    原来,葬在这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出将入相、功盖三分、被誉为“卧龙”、“季汉伊姜”的季汉故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

    “原来丞相在此!”虞澜叹道。

    随着张绍到达,山下的祭祀活动正式开始,从他们交谈的话语之中可以听出,主持祭祀的是已故车骑将军、阳武亭侯邓芝之子邓良,邓良袭父爵,当下还是阳武亭侯。

    人群当中不乏季汉的文武权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其中的儒人之首谯周还带着他的学生李密、陈寿、文立、罗宪等,这些在日后都是名赫一时的大人物,至于掌兵武官当中则以宗预为首,人数相对起文儒来说则少很多。

    祭祀活动在有序进行,众人论资排辈陆续来到武侯墓前偈拜。

    为首的几位人物在偈拜完成之后,很快就在一旁找到一个土丘,闲谈了起来。

    山上的三人见状,立刻走向他们所处的山上,低身细心听看。

    只见谯周问学生陈寿:“如此大事,怎么今夜却不见思远(诸葛亮长子诸葛瞻的表字)?承祚,你知不知道思远去哪了?”

    陈寿说:“羽林中郎将在今早已经进行过祭拜,他是与卫将军前来的。”

    谯周不屑道:“卫将军?哦~你是说伯约啊,怎么伯约自作主张前来,而不和我们一同啊?”这话似是疑问,实则却是有责怪之意。

    陈寿面露难色,这个问题本不是问他,但谯周却是对着他说的,他不答不好,但又不知答什么好,唯有尴尬地呆站着,手足无措。

    未等陈寿尴尬完,一边的宗预则大哼一声,语气甚为不满说道:“思远和伯约,他们年轻有为、正值当年又怎么会把我们这些老人家放在眼里呢?”

    “诶~!”谯周忙说:“宗将军何出此言,思远又好,就算是伯约也罢,他们不论在朝中、军中,于将军而言都是后辈,他们有的年少轻狂,有的恃才傲物,怎如将军这般望重而谦逊呢?还请将军您大人大量,不要将他们看得那么重才是!”

    “哼!!”宗预得意地啧了一声。

    这时张绍凑了上来,和二人作揖示礼。

    他说:“绍在朝中,闻说卫将军将会趁着毌丘俭、文钦在淮南生事,乘势再起北伐,这……近年卫将军已经北伐不断了,若是仍然无战果,可对国中造成不少的负担啊!如此境况……甚至去到陛下……陛下也有微词。”

    “噢?!”谯周奇道,“难道陛下也想休战?”

    张绍说:“确实陛下也有此意,只是卫将军联同陈侍中(陈祗)极力要北伐,陛下也只能顺着他们的意思去做了。”

    “嘿!原来是挟持主上,假公济私!唉,可惜了我蜀中百姓啊!!”谯周叹道。

    宗预则保持着沉默。

    很快,祭祀活动已经进行大半了,蜀中的主要人物也都一一进行过偈拜,他们围在一起,负责主持的邓良也将事情交由下官,随后加入到谈话里。

    邓良向宗预低身作揖,邓良的先父邓芝与宗预曾同朝为官,二人又是负责过对吴外交,虽然后来曾闹过不和,但交情尚好,所以邓良敬重宗预、宗预也重视邓良。

    “邓良见过将军!”

    “世侄,别来无恙嘛!自从令尊仙逝已经过去了近四年,恕我军务繁忙,直到当下才能与你见面。”宗预说,他大臂一张,搭上邓良肩膀。

    “不敢!不敢!将军果然还是如此英武雄韬!”

    “哈……嗯……”宗预本想大笑,但一想到此情此景,便只好立刻压下自己的得意。

    这时谯周说:“原来邓将军也仙去这么久了,唉~自从丞相离开,历经蒋(琬)、董(允)两位主事,然后再到费(祎)大将军,他们三位都是继承丞相遗志,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是竭力想经营好蜀中民生的人。只可惜两年前费大将军殁于魏降将郭脩毒手,从此朝中、军中便没了主事的人,任由姜伯约他恣意妄为。在谯某看来,倘若再这样下去,我汉这片最后的土地,也都会给他败尽了……”

    “哎~!!”宗预惊道,“谯先生,请不要说这样的话!”

    谯周不为所动:“朝中无栋梁,那有怎么能行?姜伯约虽然受到丞相青睐、成为当下军中青壮的首领,但他毕竟是魏降将,郭脩的事还是历历在目,我们又怎能让他尽揽大权呢?依周之见,还是尽早推举出新的大将军,对姜伯约要有所掣肘才行啊!”

    他说完,人群中的各人就不由得开始啧啧讨论。

    “谯中散言之有理呀!”

    “只可是,又要找何人来做大将军呢?”

    “这个人,一定要是一个能够将卫将军压服的人……”

    “嗯~嗯~!”谯周看到气氛已到,心中大喜,便说:“依周之见,这个人物,似乎就是非宗将军莫属了!!”

    “宗将军?好啊!!”

    “宗将军德高望重,必然能堪此大任!!”众人齐声附和。

    宗预一听,为之大震,他先前还在对谯周的话思量再三,以为他提出推举大将军是想让朝中、军中能有一个栋梁人物来继承费祎之后的大任,是深谋远虑之举,但一听到谯周推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心中猛然激起一团怒火。

    “谯周这小子,他是想推老夫去死啊!!”他心里念道。

    宗预稍作镇定,低声说道:“谯先生,你这样说,是想放老夫到火上烤啊!——不错,我宗预自问在军中确实能压伯约一头。但若然论到做大将军,征西大将军(张翼)比起我宗预还是要更适合;而若论辈分资格,廖(化)将军更是在我之上。因此不论是能力还是名望,大将军一职我宗预是如何也不配的!!”

    谯周一听,眉头稍紧,随后他又扬起笑容,柔声道:“宗将军,张、廖两位将军皆在北方前线,与姜伯约是同事,要想与两位将军共谋大事的话,倘若他们不许,不免就会伤了北军内部的和气,又加之会打草惊蛇,让姜伯约有所准备。

    宗将军所镇是在东面,在东方我汉与东吴此时并无冲突,将军想抽身回朝议事,也方便得多。

    谯周的想法是,宗将军大可以先出书信与张、廖两位将军共同商议大将军一事,看看他们两位的想法。倘若两位将军是犹豫的,您又可以率先赶回成都,谯周会向陛下推荐宗将军进大将军一职。

    兵贵神速、水到渠成,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宗预眼睛圆瞪,他说:“谯先生,要想回成都向陛下举荐老夫,又谈何容易?侍中陈祗与伯约一个在朝、一个在军,互为里表,有陈侍中在,这件事又怎会如你所言般容易?罢了!罢了!”

    宗预脸露难色,头往别处一扭,似是不想再谈论这件事。

    可是谯周仍是不放过,他走上几步,冲到宗预面前,朗声高呼:“姜伯约北伐不休,祸国殃民;他又是降将,将来如果是由他执掌大将军一职、手揽大权,保不准会拥兵自重或率军北降,这对于国家来说更是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谯周冒死向宗将军进言,请宗将军立马率众回成都,由在场的各位所举荐,进位大将军一职,谯周届时会安排好朝中的其他官员与我共同上疏罢黜姜伯约、陈奉宗(陈祗)二人的职务,为将军扫清障碍!!”

    谯周环顾四周,随风摆袖,试图想牵动起众人的情绪,好多人本身对他之前所说的话都是认同的,但现在他说到要想罢免姜、陈二人,心里就不免惊异,因而并不敢多言。

    雨稍密,风渐紧。

    “谯先生,你……你是想老夫做杨仪第二呀!!”宗预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