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能穿越到末世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戮蛛

    从机身传来的一下细微的震动后,信鸽机身两侧挂载的蜂群智能作战单元脱离。

    收缩成球状空降模式的蜂群单元在降落的过程中通过外壳预设的众多喷射口不断的调整自身方位,朝着指定的降落地点“砸”去。

    “咚......”

    在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和向着四周飞溅的漫天尘土,在风化的山体岩石上砸出了一个深坑,不过好在有着完善的缓冲减震系统,蜂群单元平稳落地。

    “兹...完成着陆,蛛式远程精确火力打击单元启动,三分钟后抵达目标地点......”

    之后是一连串的机械运转的声音,球状的蜂群单元展开完成。

    顾名思义,从名字看上就知道,这个蜂群智能作战单元的下半身外形从远处上看就像是只蜘蛛,不过和蜘蛛不同的是它比蜘蛛要少两条腿,只有六条用来快速移动,翻山越岭的全地形机械足,而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45毫米口径的单炮管磁轨远程精确火力打击系统,中间是作为核心的磁轨炮炮管,弹舱在炮管两侧,有厚厚的装甲保护着。

    “蛛式智能单元”,代号“戮蛛”,是程凡主持研发制造,为满足阿卡迪亚集团军各种作战需求开发出来的一系列蛛式智能单元的统称。

    上述的蛛式远程精确火力打击单元,就是“蛛式智能单元”系列的其中一款,为“YJH-1”型,是程凡为弥补连-排级火力空缺而专门设计制造出来的远距离精确火力打击单元,未来也将是阿卡迪亚集团军连-排级火力输出和蜂群基层作战单元的重要组成之一。

    未来“戮蛛”将会以使用需求和地域环境因素开发出包含全地域作战需求的大家族。

    “YJH-1”型戮蛛的体积如小型的自卸农用卡车般大小,装备的磁轨远程精确火力打击系统使用的不是传统的火药爆炸产生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推动弹丸的发射原理,而是使用的与貔貅号上的磁轨炮一样使用电磁场作为动能推动弹丸的新型发射技术,在去除了后部占据1/2甚至更多体积的发射药和弹壳后,它使用的炮弹相较于传统火药发射药炮弹来说体形要更为‘苗条’和‘短小’。

    这样的话在相同容量是情况下,它能携带比传统炮弹还要多至少一倍的弹药。

    ‘蛛式远程精确火力打击单元’上共有两个主弹舱四个次级弹舱以及一个自卫武器弹舱,总共可以储存180枚各型炮弹和3000发子弹用于执行不同需求下的火力支援和自身防御任务,而这正是保证它对友方作战单位提供强力且持久的远程火力支援和自身安全的坚实基础...

    当它迈着那‘健硕’的长腿,登上那光秃秃的山丘顶部,周围的高地上已经全部被蜂群作战单元控制,所有的蜂群作战单元间互相配合衔接,形成一道看似松懈实则仿若‘铁桶’般的防御体系,方圆10公里内的地域和空域内连只沙漠鬣蜥未经允许想要靠近的话,那么它将迎来一生中最绚丽的‘烟火’。

    ......

    在虞姬控制着‘信鸽’安全降落后,程凡穿过已经打开的机舱门,走下飞机。

    双脚踩着那被风沙侵蚀的坑坑洼洼,勉强还算平整的地面上,从被信鸽降落时产生的气流吹去表面覆盖的沙尘,表层截面上露出的那些因为侵蚀而暴露出来大小统一的骨料和外层包裹的胶凝材料可以判断,这些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造物,一看就是人为浇筑形成的。

    “现场情况怎么样?”

    在程凡下了飞机后,旁边马上迎来了几位位全副武装的士兵上前将他护在中间,为首的那位战士在前面给他引路,同时向着他汇报道:“sir,已经找到4号‘庇护所’了,但是4号庇护所的大门就已经被暴力破坏,根据痕迹上来分析,最多也就是前几天的事情,而且是从内部破坏的。

    我已经让一排长和二排长带队进入内部侦察,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面前的这人是空降三连的连长,名叫马丁·托特,是当时跟着维克多一起加入阿卡迪亚的,算的上是程凡身边的‘老人’了。

    当时的他还很瘦弱,左臂还因为之前在逃离秃鹫部落的追捕时被全威力步枪弹射中,之后因为医疗条件落后没有及时得到治理而导致手臂生物组织坏死和伴随的伤口感染,为了保命不得已之下,只能将左臂齐根砍掉,这才得以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

    好在后来加入了阿卡迪亚基地,在注射了从程凡那预支的一只生命之花1.0以及一条机械义肢后脱胎换股,在之后清扫废土毒瘤的行动中表现出色,被程凡破格提拔为连长。

    可以说他能有今天全都是程凡给予的,虽然只相处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他对程凡却是发自内心的崇敬。

    “嗯,知道了,带我去大门那看看。”

    “是。”马丁回应了一声,然后在前面引路。

    而程凡则在马丁和几位二连战士的簇拥下,向着庇护所大门的位置走去。

    三分钟后程凡来到了一处异常陡峭的山壁下,山壁上一扇高耸的金属门静静的立在那里,大门中间被什么东西破开了一个约有十米的大洞。

    目测破洞的截面可以判断,大门的厚度大约在1.5-1.8米的样子,门的外侧附着着一层应该是用于伪装用的岩石,不过现在靠近那个大洞附近位置上的岩石都已经脱落。

    在大门左右两侧的山坡高地上,此时已经有好几台不同型号的“戮蛛”已经将炮口对准大门破开的那道口子上。

    其中体型比“YJH-1”型还要大两圈,可以和原时空中国内随处客的那种前四后八十二个轮子的渣土车相媲美的那两台“戮蛛”的型号是“MHZ-1”型,属于蜂群密集阵地空防御单元。

    其装备的是目前性能最出色1145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原型是装备在辽宁号“渔政船”上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1130”加以优化改进而来,主要是为了应对再未来收复“失地”时可能会遇到的重型“装甲”目标和空中集群目标而研制的新型近防武器系统。

    使用新型的无壳化弹药技术,将发射药整合到“子弹”尾部,新型的五唑高能固态金属盐作为发射药,具有防潮、防震、防高温、防低温等特性。

    只能使用特定的频率电流才能使其发生反应,从而进行激发,否则的话即使是被炮弹击中的话也只会引爆前部的弹药,发射药最多也只会出现诸如破裂、破碎等形变而已,非常安全,而且还去除了“弹壳”这用料大户,大大的节约了物质成本。

    去除了抛射弹壳这个步骤后,“1145”近防系统的射速相比于原型的“1130”的10000发/分钟的基础上有了小小的提升,其实也不是很多,也就提升了二分之一,也就是从160发/秒提高到250发/秒的最大射速而已,这是在当下考虑实际使用需求和材料成本间比较后得出的最佳设计。

    在其自带弹舱装满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它保存最大射速10分钟左右的样子,不过这对于后勤补来说相当的有压力,所以为此程凡还让虞姬专门研制了自动化填装机械和半自动人力辅助填装机械这才让这一型号的戮蛛有了大规模装备的可能...

    至于那体型稍小些,但体积也和“YJH-1”型相差不大的戮蛛则是属于“SLZ-1”型,它的背上“背”着的则是120毫米速射榴弹发射系统,同样使用的五唑高能固态金属盐作为发射药。

    可如同迫击炮一样进行曲射,也能像防空炮一般进行直射,曲射有效射程3-15公里,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5公里,不过那样炮弹可能会因为众多外界因素影响,必须要在考虑到现场环境的众多实时数据进行计算调整后才有精确命中。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种远距离的火力打击会有其他专业的火力打击武器系统负责,这只是程凡为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麾下的战士在缺失了其它重型火力后,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而设计的。

    它可以在一分钟内向敌人倾斜80发120毫米炮弹,同时弹着点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可是这一点对于即使是“SLZ-1”型上装备的120毫米速射榴弹发射系统所使用的常规炮弹的杀伤半径都在35米,这点对于它来说几乎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百发百中”了。

    只要洞口处出现未携带友方识别标志的活动物体,都将遭受到来着它们“热烈”的问候。

    因为门上的洞口足够正常通行,就算是“MHZ-1”型戮蛛都能轻松进出,所以马丁也就没有下令将大门完全破开,这样即使是4号庇护所内有什么危险的生物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有这厚重的金属门作为屏障,他们在遇敌时也有一定的缓冲时间...

    大洞前,程凡正观察着门上的痕迹,同时用右手轻轻的拂过,透过新研制的战2装甲手部的触觉传感系统反馈来的真实触感,感受着上面被某种尖锐的物体划过后留下的痕迹,头盔下的脸上眉头一皱,转身对着马丁说到。

    “马丁,你去通知一排长和二排长,4号庇护所内情况未明,里面遇到的所有未携带我方识别标志的生物全部都先控制起来,遇到反抗的话,允许他们率先开火,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由现场指战员确认是否清除或是制伏目标。

    如果碰上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允许他们撤离,到时候由MOSS接手执行‘清除’行动,一切以安全为主。”

    “庇护所计划”是当时美利坚在2060年之后实施的一项绝密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在当时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核战能为美利坚留下东山再起的文明备份“火种”计划。

    为此,当时的美利坚在全国境内包括已经占领的加拿大境内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庇护所”,有些是用来保存工业设备以及成体系的资料库,有些这是用来“保存”那些被选中作为火种的美利坚“精英”们的。

    这座4号庇护所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座同时保存了工业设备、资料库还要五百位作为火种的美利坚“精英”的。

    至少程凡从控制的卫星数据库中了解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不过这些所谓的“精英”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精英还是那些资本家,他是持怀疑的态度的。

    程凡这次带队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座庇护所内的资料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