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让位记
繁体版

第118章 饿着肚子谈政事

    堂堂的一国丞相吃过太傅的‘屎’,这种过分的玩笑两位同僚之间在私底下开开也就罢了。

    但若如因此而传出各种谣言,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虽然事实并不是如此,但吃瓜群众就图个吃瓜看个乐,谁会在乎真正的真相呢?

    为了保住南国的面子,为了保住丞相的面子,堂堂的太傅此刻居然化身为大夫,主动接着这话茬回答道。

    “回陛下的话,和大人这是饿久了身体有些不适,并无大碍,只需要吃点东西喝点水便可痊愈也。”

    一个大男人只是一顿饭没有吃,就变成这个鬼样子,卫子龙是不相信的,他瞥了一眼云木让其闭嘴,然后对着和参问道。

    “和爱卿,你的不适真的如云爱卿所说那般?”

    和参狠狠的瞪了一眼云木,委屈满满又不能说,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回陛下的话,微臣确实如云大人所说那般,饿久了身体不适。”

    原本还期待说出这番话,作为陛下的能体谅臣子,给口吃的填一下肚子。

    结果呢?

    没有任何人搭理他……

    既然这作为臣子的不愿说,那卫子龙也没有过多的去强求,毕竟谁心底没有一点小秘密,说不定这是人家两个人的小情趣。

    他点了点头,收回了打量和参的目光,然后示意下面的奴才为两个人搬来两把椅子,然后通情达理的说道。

    “两位爱卿都就坐吧,趁着现在大家都很闲,我们来谈谈这政事。”

    这两个人眼底的苦涩味可谓是一言难尽,但君要臣坐臣不得不坐。

    和参坐在椅子上萎靡不振,心想,陛下,你到是吃饱了现在很闲,微臣还饿着肚子呀,哪有心思谈什么政事。

    云木早就注意到不远处火上架着的油锅,此刻说话做事更加谨小慎微。

    这架势说好听点那就是君臣在露天空地谈政事,风花雪月不拘小节别有一番风味。

    说不好听点那就是一会说话不好听,就等着下油锅活炸。

    又一个美丽的误会无意中形成,但卫子龙不解释也,而是开口真的开始谈起所谓的政事。

    “两位爱卿,关于这京城官府的京兆尹,可已经有人选名单?”

    未用晚膳这事被赤裸裸的忽略了,和参那个悲伤犹如寒冬的冷风吹个不停。

    看来陛下是打定主意不给他们饭吃,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

    这是不是预示着,他已经不受皇宠!

    陛下此次偷偷外出到底经历了什么,不仅外貌有所变化,连那心也更加黑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危机感悄然的随着脊梁骨爬上后脑,感觉一阵凉意,面对这个问题,他也不得不慎重也。

    陛下曾有言,关于这官府的人选,皆由今年中举之人任之,其用意大家心知肚明却没有点明。

    既然如此,顺着陛下的心意回答,就算无功也不会有错,被抓到小辫子。

    话语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三思而后行后这才开口提议道。

    “陛下,微臣觉得此次京兆尹人选可以从科举中榜前三名之中,选一人任职。”

    但有一点大家都没有明说的是,此次中榜第二名乃苏家苏文学,第三名乃李家李睿智,都是四大家族中的人,按照陛下的尿性,这两个人与京兆尹无关也。

    那这第一名就特别有意思,寒门贵子,什么没有任何背景势力。

    若如真要从这三人之中选一个人成为京兆尹,那非第一名莫属。

    为何不直接说第一名,那是不想点破陛下心里的小九九。

    作为臣子得有一项本领那就是,看透不说透,还得拐着弯给陛下搭梯子。

    作为一国之君虽然位高权重,但必须有自己的势力才能掌控整个朝堂。

    否则只能任这些臣子牵着鼻子走,就好像此次冲喜一事,若如有卫子龙的势力在其中,便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此次启用新人的用意便是为他所用,建立他个人的势力。

    此次科举中榜前三,第二名第三名已经被卫子龙心中发配到石头城。

    剩下第一名书生秦子聪,他虽有心思让他稳坐这京兆尹这个位置。

    但他心里也十分清楚,一个无权无势无资历的新人突然坐在这个高位上,就算有他这个一国之君庇佑,想在京城立足也不是一件易事也。

    必定引起众位大臣不满,成为众矢之的,大家一致攻击的靶子。

    不是谁都是太傅,有这逆天的本事不仅在京城扎根,还能被重用,流芳百世。

    想到这老狐狸,卫子龙就忍不住抬眼看向了他,正襟危坐有模有样,不知的还以为他老僧入定。

    今日的云木格外的低调,基本不主动说话也,不知这心里有鬼还是有其他心思。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橘子,一边剥一边慢条斯理的开口问道。

    “不知云爱卿为何今日格外的安静?”

    云木也不想安静,但是他的正前方架着一口锅,里面的冷油在大火的燃烧下,已经开始冒烟不断的沸腾,看样子就等着让哪个不开眼的下锅。

    为了不被下油锅活炸,他的语气变得特别的小心翼翼也,生怕一个不慎冲便撞了陛下。

    “陛下,微臣认为京兆尹这个位置人选,从科举中榜前三选不妥也。”

    这两只老狐狸意见从来不统一,各有各的理,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提出建议的出发点是为何。

    这和参是顺着他的意思,有讨好的意味在其中,可以说是私大于公也。

    因为不管是谁坐上京兆尹这个位置,对他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作为丞相是没有必要为难一个京兆尹,但是这下面的人就说不好会怎么做。

    而云木至始至终都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从来都是大公无私,为国为民,也因此得到了好名声。

    官场之上各有各的生存之道,这两个人都没有对错而已,至少目前这个局面。

    橘子入口,依旧是香甜可口,思索了一阵,他点了点头认可道。

    “云爱卿,你说的极对,那你可有人选?”

    关于京兆尹的人选,云木心中早有数也,于是他这样提议道。

    “陛下,关于京兆尹人选,微臣觉得可以从地方官员之中提拔政绩出众者上来。”

    京城的官员都是拉帮结派,有着各自的阵营,不管推荐谁都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之嫌,如此还不如把这好机会留给那些地方官员争夺。

    此主意甚好,卫子龙认为可有施展拳脚的空间,至少精挑细选之下,找出一个能用的人才。

    那此事交给谁来办呢?

    他的目光在二位臣子面前停留,两个人很有默契的低下了头。

    在这官场之上若如谈到‘执行力’三个字,非和参莫属,一国丞相也不是白当的。

    思至此,心中有了定论,他直言道。

    “那就按照云爱卿的意思办,从地方官员提拔能人上来,和爱卿,此事尽快解决,我不想听到此事继续拖延,当然,若如你觉得丞相之位坐着不舒服,可以移步到官服当个京兆尹。”

    和参牙痛,这陛下每次都把难题交给他处理,这事情是这么好处理的吗?

    地方官员这么多,从中提拔一个陛下想要的人,那简直就是大海里捞针。

    给个一年半载,说不定还真能挑出这种人才,尽快,是多久?

    拿不定主意,和参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陛下,这个尽快是多久?”

    尽快的意思,快速解决,既然想要明确一个时限,那就……

    “半个月。”

    这地方递交材料上来,也是需要一段时间,半个月,屁事都干不了。

    怕陛下不懂这其中的过程,所以他直接告知其中的步骤也。

    “陛下,半个月时间实在是太短,地方递交材料近的需要半个月,远的几个月半年也有可能,所以,能否延长一下时间。”

    金口一开那还有讨价还价的道理,又不是菜市场买菜,卫子龙懒得搭理他,让其自己想办法。

    别以为他不知道,每年地方官员都要考核,上交每年政绩,还有专门的人员去巡查。

    若如真的有心,便可以从以往政绩挑选名单,然后再派人实地考察。

    和参说话又被赤裸裸的忽视了,因为卫子龙连一个眼神都不给他,直接对着云木问道。

    “云爱卿,此次科举中榜还未安排的进士还有多少人?”

    不知陛下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心中虽然疑惑,但云木心中有数,便未过脑子直接回答道。

    “陛下,此次中进士创科举人数最少,只有五十余人,大部分都被安排到官府任职,现余十七人还未安排职位,包括榜三。”

    想到石头城的官员全部被杀,现在急需新鲜的血液进入,这十七位进士的去向不言而喻。

    “这十七人暂时不要安排,朕有用,还有,明日就宣告天下,为了选拔人才,明年加开科举,不仅开文科举,还要开武科举。”

    因为今天科举创最低人数,又杀了不少书生,于情于理明年加开科举也是情理当中。

    只是这武科举从未有过,怎么实施都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云木请教道。

    “陛下,这武科举史上从未有过,如今突然开启,是按照文科举的选拔制度来,还是?”

    武科举的制度怎么实行,卫子龙心中没有任何数,但大概的方向会按照三个方向走。

    其一,武力值满满,这种人适合入伍当兵。

    其二,武力值和军事能力,这种人可以培养成将军。

    其三,军事能力,适合军师。

    也就是说考核的方向就要分两种,不能按照死规矩进行。

    心中大概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后,他这才开口说道。

    “云爱卿,朕是这样想的,武科举自然与文科举不一样,这选拔制度也不一样,武举重武,但也重军事能力,选拔的方向分成两种,一种武力取胜,一种军事能力取胜,可考其一,也可二者皆考,靠其一,按照单一分配,两者皆考,重点培养,你觉得这样如何?”

    也就是说,以后不止读书人对国家有用,这莽夫也找到用武之地。

    这主意甚好,可实行的空间很大,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就不得而知。

    云木也按照各种现实的因素综合考虑道。

    “陛下此主意甚好,但参武举者,都乃穷苦百姓较多,若如加大福利,到时候那些落草为寇的土匪说不定也会改邪归正成为我南国征战沙场的好儿郎。”

    古代土匪横行,大多数都是被逼无奈的良民,不得已才落草为寇。

    若如给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人生,都愿意走正道,与妻子和和美美,母慈子孝。

    若如将这批亡命之徒变相招安,不仅会让社会稳定,还能增强兵力。

    唯一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人不好管教,让人服,前提是你得有能力。

    而且古代男的都是家里主要劳动力,他们都得赚钱养一家老少。

    所以他们当兵后,就得给他们相应的酬劳,让其养的起他们的家人,如此才能让其无后顾之忧。

    关于福利一事,卫子龙也有大概的方向。

    “云爱卿,关于中武举者,可以按照相应等级参军,也按照各个等级给予奖赏,随后根据年限给予相应的军饷,年限越长军饷越高,退役时还能按照贡献得到相应的奖励,若如有战争起,杀敌多着还有奖赏……细则需要下面的人继续完善,朕只是提出大概的方向。”

    这个福利很好,可以吸引很多人参军,但最终问题又来了。

    “陛下,开放武举乃好事,但问题在于,若如全民劳动力都参军,这家里的田便无人种,到时候无粮食,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古代都是看天吃饭,粮食产量只低不高,所以这个问题卫子龙早就开始研究。

    “武科举之事,势在必行,不可拖延,至于参与人数,会严格考核,附加一些条件,比如家里只有一个男丁者,不可参与,家里劳动力缺少者,不可参与……”

    “至于粮食问题,我会成立一个特殊机构,其权在六部之外,不受南律所限,只依圣旨办事,招募各种人才,研究各种产物,其中包括研究粮食各种问题,若如成功,以后每个人都有粮吃,就算天灾也不会有人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