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将平:她家有娇夫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太极殿,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殿中帷幔里却始终未见皇帝。

    樊相柳第一次上朝就迟到了,因为年纪小未及冠,乌纱帽下还披散着一些头发,此时已经睡成了鸡窝,与周围的文武格格不入。

    “咳咳,安定将军,殿前注意仪态”一个白胡子老头见樊相柳一脸的睡意,出声提醒道。

    这老头没去马场,樊相柳不认得,只略施一礼答谢提醒,没有开口,自顾自的整理起了头发。

    百官站了半个时辰,眼看着太阳缓缓升起,樊相柳只觉越发烦躁,正想动动站的麻木的脚,老太监从帷幔里走了出来。

    老太监扯着尖细刺耳的声音喊道“传皇上口谕,朕身体欠安,太子代为理事,钦此!”

    老太监喊完,便朝着卫月乌的方向鞠了一躬,而后退下。

    卫月乌则站到了百官身前,朗声说道“众位卿家,开始议事吧”

    樊相柳抬头看着卫月乌,卫月乌一身蟒袍,坐到了小太监抬来的椅子上。

    文武百官安静了几秒,接着,提醒樊相柳仪态的老头走了出来,开口道“启禀太子,圣上龙体欠安,可临近年关,今年的祭祀可需要变动?”

    “无需改动,安排皇子祈福,即能祈祷国泰民安,又能为父皇祈福,一举两得”卫月乌说着。

    接着另一个老头走出来“太子殿下,今年各地饥荒,户部税收严重不足,如果按照以往的规格举办祭祀,国库恐怕不足”

    卫月乌皱着眉,声音有些冷硬“那便增加一分赋税,祭祀乃是国家大事,不能耽误,况且每一年都说闹饥荒,也没见饿死多少人,别是你户部的官员私自扣下,想填满自己的荷包呢”

    那老头一听,直接跪倒在地,一个劲的磕头,嘴里念叨着“太子殿下明察”。

    “咚咚咚”的磕头声在大殿里不断回荡,可卫月乌像是没听见,甚至端过了一旁小太监手里的茶水,慢慢喝着。

    老头的额头很快便渗出血丝,可他不敢停,反而一下比一下磕的重。

    一盏茶喝完,卫月乌终于说话了“户部尚书不必如此,孤只是随口一说,起来吧”

    户部尚书如蒙大赦,又磕了几个头,才从地上慢慢的往起爬。

    可毕竟年纪大了,又跪了那么久,老头刚站起身,便直直的倒了下去,周围官员则像是躲瘟疫一样,猛地散开。

    “户部尚书身体不怎么好啊,来人,传太医,将户部尚书送回家,好好修养,这段时间就不用来上朝了”卫月乌淡淡得道。

    这句话等同于剥削了他的官职,下次上朝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

    整个大殿除了小太监走路的声音,再没有其他任何响动,安静的诡异。

    卫月乌见众人不说话,抬头扫视一圈,众人纷纷躲避他的目光,只有樊相柳,不卑不亢的望着他,一脸平静。

    卫月乌心里更加肯定樊相柳的与众不同,于是开口招呼道“安定将军,到孤这来”

    樊相柳茫然了一刹,才想起“安定将军”指的是自己,这才走到卫月乌面前,抱拳行礼。

    卫月乌爽朗一笑,站起身来,拍着樊相柳的肩膀说道“还有不少人没见过安定将军吧,都抬起头来看看,安定将军年纪轻轻,却能连收五城,这是夏国武将从来没有过的战绩。

    安定将军不如和各位讲讲你的经验”

    樊相柳对卫月乌突然的靠近有些不爽,眼睛不自觉的撇向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手。

    见樊相柳没说话,卫月乌装似不经意的问道“难道安定将军不愿意告诉我们嘛”

    樊相柳反应过来,将眼神移向地面,闷闷的回答道“其实没什么经验,就是比较能打”

    在场的许多武将嗤之以鼻,这安定将军明明是个小孩模样,态度却狂妄极了。

    卫月乌也笑了,接着说道“安定将军倒是一点也不谦虚,这朝中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却没人能连续攻下五座城池,将军这么说可是看不起大家了”

    卫月乌的话有明显的挑拨意味,可即便如此,在场的许多大臣还是一脸气愤,尤其是站在百官之首的丞相。

    见樊相柳不开口,丞相上前一步“臣近日常听犬子提起安定将军骁勇,索性今日朝中无事,不如来场比试,也好让大家见识见识安定将军的能力,太子殿下觉得如何?”

    丞相直接绕过了樊相柳,询问太子,显然是觉得樊相柳的意见不重要,樊相柳只觉得这种勾心斗角的日子实在难熬,甚至开始想念北地的满天风沙。

    可太子答应了,樊相柳一时骑虎难下,只好应下。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除出了太极殿,太极殿前有大片空地,足够所有人围观。

    “太子殿下,要比武可以,但臣还要早点回家,就不一一比试了,不如由太子在文官武官中各选一个与我比试如何?”樊相柳见周围一圈人都气势汹汹的望着自己,生怕自己被车轮战轮死。

    太子点点头,选出的两人也都是熟人,武官是沈南风的爹沈越,文官是丞相林德。

    丞相林德首先出场,与樊相柳比作诗。

    “樊将军既然文武双全,想来诗品不会太差,不如由太子出题,你我二人共同作诗,再交由大家评判如何?”

    樊相柳有些想笑,前世忠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别的不知道,这诗却是背的真不少,自然不会怕林德,便点了头。

    太子卫月乌则是稍想了想,说道“如此,便以冬日为题罢”

    说完,就有小太监搬来桌子,铺好笔墨纸砚。

    樊相柳稍稍思考,便提笔写下“北风卷地白草折,狄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前世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配上樊相柳苍劲有力的笔迹,更添了几分洒脱,直看的周围人倒抽冷气,而另一边的林丞相才堪堪写下两句。

    “妙哉!妙哉!安定将军这首诗真是妙哉”不知哪个迂腐老头说道。

    而紧接着周围便响起更多议论声,连林丞相都忍不住凑到樊相柳桌前。

    而当林丞相看过诗后,脸上也只剩下震惊。

    卫月乌拍了拍手,周围安静了一些,才开口说道“樊将军这诗作的好极了,我听五弟说过,将军出生寒门,能有这般学识实在不易”

    樊相柳听出了他的试探,淡淡开口道“只是上过几堂书塾,学识不敢当,臣写的不过是北地的见闻”

    话题揭过,樊相柳又得与沈越比武,沈越虽然位列护军参领,但长期留守京城,实战经验并不多。

    而为了保护其他大臣及太子的安全,比武不能使用武器,这让樊相柳胜的更加轻松。

    一盏茶的功夫,沈越就被撩翻在地。

    樊相柳礼貌性的伸出手去拉沈越,却听沈越突然小声说道“还未多谢安定将军照顾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