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家的美娇娘
繁体版

第210章 顺应民意

    薛棠不觉羡慕,一路走来,看着他们从冤家到相知相守,还真挺感慨的。

    她便玩笑道:“到时候可以只吃喜酒不随份子钱吗?”

    她很穷的。

    宋知媱撇嘴:“没有成百上千两银子,你还是别来凑热闹了,都是爱面子的人。”

    白十景看着薛棠一脸穷酸样,淡笑不语。

    颜子萧挤眉弄眼道:“只喝喜酒也能成,你身旁不是还有个行走的钱袋子嘛!”

    人家堂堂侯爷,还缺这点份子钱不成?

    薛棠闻言,却有些尴尬。

    她极力想撇清跟某人的关系,奈何这几人早就认定了两人是夫妻。

    她忍不住往身旁之人看去,正对上男子深邃的目光。

    他慢慢启唇,话语中听不出异样:“也好,待本侯晚些成亲,份子钱你们便双份还回来吧!”

    ……

    京都的新奇消息总是一天换一个样。

    就在宁王被众人吹捧之后,上天也似眷顾了他,腿疾竟在名医的治疗下,好了起来。

    没过多久,许多大臣都收到了宁王府的谢礼。

    宁王还在府中设了宴,邀他们前去,以表谢意。

    太子李烨知晓此事后,气得将桌上的东西全部砸在了地上。

    “好啊,果然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本来就疑心对方,现在宁王连敷衍都懒得装了。

    愤怒过后,他心中拿不定主意,还是去了一趟父皇的寝殿。

    皇帝每天吊着一口气,生生拖过了三天。

    太医都不觉惊奇,之前诊断时,脉象若有若无,几番下症,也不得而治,难以回天。

    现在也不知皇帝这状态到底是好是坏,但只要一日不咽气,他们就要继续用药吊着。

    李烨进去后,便从太医手中接过药,端过去给皇帝喂药:“父皇,儿臣来看你了。”

    床榻之人动了动手指,示意李烨将药放去一旁,随后勉强撑起身,睁着一双清明的眼看向他。

    见自家这傻儿子一脸愁容,皇帝语重心长的说道:“乱世用能,平则去患,而你当下,要学会藏拙。”

    皇帝话中所意,无非是告诫他:如今武仪朝内忧外患,与其将心思放在一个隐患之人身上,不如去选择有能力的人,待天下平定后,再铲除他们以绝后患也不迟。

    李烨悟过后,却还是忧虑:“儿臣恐担心不能胜任。”

    对方心怀不轨,他虽立为储君,却整日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而宁王将朝中的官员几乎都招揽己用,他又如何去赢得大臣的拥护。

    皇帝惆怅的叹了口气,其实最近这些日子,他能在这个儿子身上看到努力和进步,也知他心中装着百姓,奈何他的想法过于局限。

    可现在自己病着,只能暗观朝事,余下的,还需交给他来处理。

    不提点两句又怕他转不过来弯,皇帝就道:“既害怕,便顺应民意!”

    民之所向,便是晴天。

    太子李烨尚不能理解此话,但也将皇帝所说牢牢记在了心上。

    宁王最近风头正盛,可谓一手遮天。

    大臣收到宁王府的谢礼后,也似找到了支柱,无论是随行或是朝会,都是众人簇拥。

    经过半月的治疗,宁王的腿疾基本康复,而此时边关更是传来了好消息。

    扶桑人破了边关,大举进攻到了中土。

    他心中得意,只乃天助。

    消息是三日后传入京中的,对于武仪朝百姓来说,却是霉运当头。

    人人自危,生怕敌军杀到了城中。

    大臣也纷纷上了奏折,请求陛下派遣将士应援边关。

    只是皇帝却在紧急时刻,晕睡了过去。

    少了一国之主,可谓雪上加霜。

    太子李烨只好暂理朝政,邀大臣商议细则。

    然而人到用时方恨少,京中武将能出征的却是寥寥无几。

    唯一有谋略的将军,早已白发苍苍,而年少的将士,却是气焰不足,经历不多,作战能力也弱。

    可一直拖着也不是个事,只能安派他们前去救援。

    然而,祸不单行,很快朝中又接到了浔北边关的战报,扶桑人趁其不备,占领了城池。

    一来二去,失败的战报传入京中的就有好几封,众人也终于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

    若一处边关出了事,尚能维系,好几处边关都出了事,那只怕国之僵矣。

    此时京中一片惨淡。

    随着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传出,百姓这时突然想到还有一人能护住武仪朝。

    那便是宁王。

    于是,所有人一致上书,请宁王再次出征北伐。

    太子李烨当然是不愿意的,此时宁王若立下战功,那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想必不亚于皇帝了。

    可折子堆满了东宫,全是大臣请求宁王出征的。

    太子李烨忧心了一宿,第二日朝会上,一些官员更是劝道:“殿下,还请将虎符交与宁王手中,让他平息战乱吧!”

    李烨将目光投向宁王身上:“不知皇叔以为如何?”

    宁王皱眉思虑了起来,如今的局势,确实偏向了他这一边。

    只是他若前去应战,不可能真带兵攻打自己人。

    但又不能让武仪朝的百姓觉得他无能,要不撤兵打赢这场战役,要不撕掉好人皮直接进攻。

    撤兵他心有不甘,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不可能为了区区民意,去违背自己的野心。

    所以,不如借助对方的兵力,攻下京城。

    宁王心中有了思量,便道:“一切听从殿下安排!”

    李烨一噎,沉默了下来。

    大臣还在催促:“殿下,此时再不做决定,就为时已晚了!”

    “等敌军真攻进京城,怕是唯一的生机都没有了。”

    呵,一群贪生怕死之辈!

    李烨只觉得讽刺,平日里这些人无不虚与委蛇,各个都装作厉害得很,到了逃命的时候,恨不得帮你做决定。

    他烦躁的捏着眉心,真将虎符交与宁王,相当于把京城半个兵力给了对方。

    届时,怕是再难收回兵权了。

    想了许久,他脑海中却在这时回想起父皇所说的话——顺应民意!

    朝堂上的大臣都是举荐宁王的,而百姓也更是拥戴他。

    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民意?

    即便对这话疑虑重重,可他现在还真没有其他选择。

    大臣等得着急,还在继续催促着。

    太子李烨终是说道:“此次扶桑人进犯,还望皇叔多费些心神,至于虎符,本宫会派人送到你府上。”

    宁王连忙谢恩:“微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