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天命之三国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逐鹿天下

    董卓死之后,王允在吕布的帮助下很快控制了长安,而被调离的李傕郭汜二人也得知了董卓被杀的消息,立马带领人马赶回打算为董卓报仇,兵马已经围住了长安城。

    长安城外李傕郭汜营寨,大帐内李傕郭汜在大帐里商量着以后的打算,和他们一起商量的还有一位一身儒装的谋士。

    只见这人身长八尺,貌伟而庄,眉宇间有些许霸气,这人就是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贾文和。

    李傕郭汜两人商量不出对策时,李傕把目光移向了贾诩问道:“贾先生可有何良策?”

    在一边的贾诩想了一下后回答:“如今二位将军拥兵势众,破取长安势在必得,然丞相已逝。虽破取长安,但我等有叛军之名,后事恐会遭各路诸侯讨伐。”

    郭汜这时也说道:“先生所言极是,这便是我等所忧之处。所以先生以为如何?”

    贾诩站起身来走到营帐门口看着长安城的方向说:“我有一策可消除叛军之名,只是...”

    贾诩回过身来看着两人,话没有说完。

    李傕郭汜见到赶忙问:“只是如何,先生就别卖关子了。”

    贾诩见到发问了就说:“只是为丞相报仇恐要延缓些时日。”

    李傕见到之后和郭汜对视一眼,似乎已经下了结论。

    然后李傕说:“如今唯有保全方可为丞相报仇,还请先生详细道来。”

    见到说出这话的贾诩开口:“如今唯有向天子请降,得天子诏书方可堵住众路诸侯之口。”

    李傕听到之后点了点头,觉得是个办法。

    一旁的郭汜听到之后担忧说道:“可那王允会答应我等吗?”

    贾诩回话:“如今我军多于长安军数倍,纵使有吕布也不可阻挡,王司徒应知晓明事理吧。”

    贾诩话音刚落,李傕就开口:“如此,我当即派出使者入城请降。”

    长安城内司徒府中。

    一众文武大臣在王允的府邸内商讨着抵御城外大军的事宜。

    只见王允坐在主座上,因为董卓的除去让他一脸得意的样子。

    这时下面有人站起来对王允说道:“司徒大人,如今贼兵困境我等当以何计御敌。”

    王允回答:“如今董卓已除,大患已去,区区城外贼兵不足挂齿,待到两三日后大将军领兵平之即可。”

    王允说到大将军的时候,目光看向了武将众人中的吕布,现在的吕布已经是温候兼大将军了,王允对他的承诺没有食言,在董卓死后就向天子为他保取了大将军的职位。

    一旁的吕布面色有些难看,要他对方李傕郭汜两人倒是还有把握,但是他们挥下的十多万军马,又该怎么解决。自己挥下的军马也才五万啊,至于长安城里的那些杂兵怎么可能是西凉精锐的对手。

    听到这里的吕布开口说道:“司徒大人,如今董卓已死,其余众人我以为不必斩尽杀绝,可向天子请诏,招降即可。”

    王允听到有人反驳他不悦说道:“李傕郭汜二人还在董卓挥下之时,无恶不作、使得长安百姓民怨滔天,如此贼人我等怎可放过,当为天下百姓清缴之。”

    王允说完之后就有一些人出来奉承道:

    “司徒大人所言极是,如此之人该杀。”

    “确实如此,这般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我等愿听司徒大人调遣。”

    同时还有一些人出言讽刺吕布:

    “莫非大将军惧怕李傕郭汜二人呼?”

    “大将军若是怕了,我可带兵擒之。”

    “我也愿往。”

    “......”

    自从董卓死了之后,许多人都暴露了本来的面目,以为这天下又回到了之前的时候,一切又尽在了他们的掌控之中。

    吕布看着面前的这些公卿大臣,愤怒的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现在的他也明白了,大汉将倾,自己也要早做打算。

    就在众人愉快的讨论的时候,外面突然进来一士卒汇报:“禀司徒大人,城外李傕郭汜二人派使者前来请降,如今已到门外。”

    众人听到之后停下了议论的声音,吕布见到也睁开了眼睛看向王允。

    而主座上的王允则是轻描淡写说道:“贼子兵将还有何颜面请降,将其斩首抛尸城外。”

    士卒听到之后应声离去,很快外面就传来一声惨叫。

    其它大臣听到王允这话之后纷纷说道司徒大人英明,唯有一旁的吕布发出唉声长叹,他知道长安守不住了。

    使者的尸体被抛出城外之后,李傕郭汜二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两人现在在营帐里气得牙痒痒,同样气的还有贾诩。

    他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长安城里的那些公卿大臣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不合理啊太不合理了,难道是王司徒被小人蒙蔽了吗。

    本来他是打算让李傕郭汜二人先归顺天子,然后他也能洗清叛军的名头,然后再另投他处,毕竟他知道跟着面前的这两个人迟早是逃不过一个死字的,生存大计应该早做打算,可是如今这个计划是不成了。

    在气头上的李傕忍不下去了,就说道:“想不到我等好心好意投诚,那王允老儿居然如此待我,今日我便领兵攻城。”

    旁边的郭汜也开口赞同:“早该如此,杀入长安让天子降诏一样能洗清我等罪名。”

    说着两人就顾不上贾诩,直接出去调兵攻城去了。

    贾诩看着离去的两人摇了摇头,他也出了营帐,不久之后带着一个像侍从一样的人。

    两人骑着马不知去往何处去了。

    此刻的长安城外已经是硝烟蔽日,杀声四起。

    城下不断有从云梯上爬上那座繁华的长安城城墙,又不断有人从城头上坠落下去,不知道是李傕军的人还是长安军的人,只知道又一条生命从此消亡。

    两边厮杀的都很激烈,城墙走道上已经满是横七竖八躺的尸体,倒下了很多人,有些人也已经开始站在那些倒下人的身上进行搏杀。

    城墙上下早已经被鲜血染红,粘稠的浆液从城上顺着城墙滑落,但没有人会去注意这些,他们都是当兵拿命换饭吃的人,运气好的还能立个功得点赏赐,运气不好的就和城墙下躺着的那些兄弟一样。

    有时他们也会想,早早的离开这乱世也没什么不好的,要是活着又免不了吃上什么苦。只是他们希望在下一世醒来的时候会是那个太平盛世,不用像现在这样以命搏命才能生存下去。

    西凉军不愧是以厮杀悍勇闻名,半天的功夫就已经攻陷了长安城墙,剩下的长安军也早就不知道退到哪里去了。

    在长安皇宫墙头上,王允看着这硝烟四起的长安城,后悔当初没有听吕布的建议,但现在回想起来时也已经晚了。

    吕布早就在防守失利的时候带着家眷在张辽高顺等人的掩护下逃离了长安,其余的公卿大臣们也都各自躲了起来。

    站在城头的王允看望远处,好像看见了自己刚入仕途的时候,那时候的自己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但口中朗朗自己尽其一生所做的效忠大汉。

    当时拥有和他一样志向的人还有许多,如黄埔嵩、窦武、李膺、陈蕃等人,有的先他一步以身殉国,有的现在不知所踪,有的已经忘记了何为忠心何为忠诚何为少年志向。

    李傕和郭汜带着一部分人马来到宫门外,看见上面站着一个老头。

    郭汜率先上前对着上面的人说:“识趣的快打开宫门,可饶你不死。”

    旁边的李傕认出了那人对着郭汜说道:“此人就是王允,不可杀,还要留着为我等洗清冤屈。”

    就在李傕刚说完的时候,揽尽了长安风景的王允忽然从宫门上跳下来,以身殉国。

    他虽然是在最后没有听从吕布的建议,才导致造成这样的景象。但不可否认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大汉,只是可惜了这样一位肱骨之臣就这样命丧在了这里。

    如果在当时有人能够出来支持吕布的说法也许就能改变现在的状况,但满朝的公卿如今都只剩下些屈膝附言之辈,这大汉又还有谁人可以驼得起来。

    荆州刘表?自治荆州都没有余力,需要依靠蔡氏家族才能支撑,要不然后面也不会有废长立幼的夺嫡之争。

    这样的人怎么能驼得起大势已去的大汉。

    徐州陶谦?年纪已经过了半百,自己也是自顾不暇,虽然占据了徐州富饶之地,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没有远见卓识。

    这样的人怎么能驼得起千疮百孔的大汉。

    淮南袁术?一个冢中枯骨之辈,淮南之地也并不比徐州差,但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对待麾下百姓横征暴敛不顾民生。

    这样的人怎么能驼得起十室九空的大汉。

    河北袁绍?据有河北之地,富庶粮足,但为人见小利而忘大义,御下不严。使得手下谋臣不合,武将不惧,要不然官渡之战以十敌一也不会面临这样的惨败。

    这样的人怎么能驼得起这四分五裂的大汉。

    西凉马腾、韩遂太远,望尘莫及;幽州公孙瓒需要抵御异族,无心二用;汉中张鲁、刘章暗斗不止,固守之辈,心不在汉。

    而在讨伐董卓之时崛起的刘备,现在势单力薄,毫无底蕴,虽有忠汉之心,但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短时间之内也难有作为。

    董卓之死、长安被破、王允命亡,的消息先后传到各路诸侯的耳中,其它诸侯除了有些惊讶之外没有过多的表示。

    当王允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到曹操这里之时,只见他带着众人登上高山面向长安的方向望了许久,最后对着长安的方向敬了一杯酒,似乎是在给那位汉室老臣送行,同时也表达自己最后对汉室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