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之人生
繁体版

第六十五章 想象不到

    胡方树看似随意的接过陈老大递过来的钱,如果有细心的人注意一下会发现,胡方树的手在微微发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赚到的钱,是凭着自己本事赚的。和父母给的,小姑给的,包括卖地蛋收到的钱完全不同。短暂的时间胡方树甚至想到了,再卖掉一个的话,两块钱还完顾财主和母亲以后,过年拿到压岁钱又是自己的了,刚才的担心一去不返,大大松了一口气,有了一种他这种年纪还不能理解的,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小青年收钱啊!”对面一位拿着两盏煤油灯的男子不耐烦的催道。“做生意发什么呆呢?”

    ‘我在发呆!我在发呆吗?我没发呆吧!’再一次收到两张面值一元的两块钱,胡方树有些晕乎乎的。

    “这东西看着不咋地,缺了还真没地方找去。我家一间屋一个都觉得不够用的,去年和今年不注意又摔坏两个。”路人甲抱怨。

    “就是的呢,我家两个孩子上学,晚上写作业就要有一盏灯固定不能端走,弄得有个房间摸黑。”路人乙大有同感。

    “李二兄弟,你不是手挺巧的吗?去年灯摔坏了到现在还没自己做一个啊?”路人乙问路人甲。

    “我说张三哥哦,谁没想过自己做哦!”李二苦笑着说道“你不要看这个东西不出奇,做起来也是不难,但是,你用心想想,除去这个小瓶容易找到,别的呢?细铁丝不盖房子谁家有这个啊?盖房子人家忙的不行,你好意思去要东西,那不让人讨厌吗?”

    被叫着张三哥的路人乙:“你说的不错,庄邻盖房子不去帮忙已经说不过去了,再去要东西,就是我也不会高兴的!听话音好像你真的想过自己做这煤油灯!”

    “唉!铁丝没地方找,到街上买吧,供销社里面会计又不卖给我,嫌我买太少,说不好称秤。这还不算,最让人头疼的是这薄铁皮,不要说公社里,镇上了,县里都没有卖的!也真是出鬼了。”李二说话的时候又来了几个听众。

    有人也好奇的问了起来:“那你最后买到薄铁皮了吗?”

    李二:“不说了,铁皮没买到,后来看看这个小洞,”边说边指指煤油灯盖中间穿过灯芯管的地方。“你们看看,这么点小洞,没有工具可做不来。我就问问,你们各家有小锤和钳子的能有几家?恐怕难有吧?木头榔头倒是有几个,对不对!”

    大家哈哈一笑‘不做手艺,谁家花那个闲钱。’‘就是。’有人附和。

    “这家大人够狠的,一个煤油灯要一块钱!”张三哥指着胡方树说道。

    边上有人搭话:“你这个可能冤枉人了,你看看,这小青年一箱子里都是煤油灯,他家大人再闲也不会做这个吧!不知从哪里倒腾过来卖的,你指望做生意人不赚钱啊?还写着不还价,一看就知道,孩子不会做生意,大人不放心,想出这死法子。”

    胡方树现在手已经不抖了,有些发软。不大一会功夫,卖出去二十几个,具体是二十几已经没数。感觉中山装上边的小口袋都被钱快揣满了。听到李二,张三哥的对话,还得忍住笑,面上又要装出老实巴交的模样。很累人的!现在的胡方树,不担心煤油灯卖不出去,甚至有点巴不得没有人买才好!为什么?人走了好数钱啊!

    再又一次掀开柳筐拿煤油灯的时候,胡方树不但是手软,连腿都软了,不得不一屁股坐在了小车把上。刚才拿煤油灯的时候才注意到,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筐底大部分已经露了出来,瞄了一眼,大概还有十多个。

    心中默默的算了一下,我的老天爷啊!一筐是七十五个,至少卖出去六十个了,两个口袋里最少有六十元钱,这都赶上自家上次卖的大肥猪的多了啊!坐了了几分钟,把柳筐里的十几个全部拿到上面,再次点了一遍,还余十二个。心里越来越不安,好像做了贼一样,明明是挣来的,就是不踏实。如果不是腿软,早推车跑了。

    胡方树的心情很矛盾,一边盼着煤油灯早点卖完好跑路,一边又害怕钱越来越多,有一种小偷得手以后想逃又怕人怀疑的样子。好在暂时没有人来买东西,忐忑的心慢慢的放进了肚子里。

    “四哥!”轻轻的一声,让两眼散光的胡方树有了焦点。

    “李小妹,你来啦。”左右看了看,伸手把李小妹拉到跟前,小声的问道:“你哥那里卖了几个啊?”

    李小妹也贼头贼脑的附在胡方树耳边说道:“三哥的早已卖完了,我们三人把王永胜的抬过去卖的,那边两个人,三哥叫我到你这里看看。”

    “哎呀!”两人离得近了些,由于胡方树是坐在小车把上,李小妹是站着的,胡方树比李小妹低了些,胡方树再次被震惊到了,抬头急了点,脑袋右边一下撞到了李小妹脸上。看到李小妹捂着脸,胡方树知道自己撞到她了,赶忙站起来,帮着李小妹揉揉脸,揉揉脑袋。“我没注意,还疼么!”等到李小妹后腿几步说道:“不疼了。”一张脸成了大红布。胡方树更觉得内疚‘脸都撞红了。真是的!’

    李小妹转过脸,不再看胡方树,过了好一会儿,在胡方树再次催促下,才往前近了点,胡方树让其坐到小车上歇歇,李小妹死活不坐。胡方树不再理会她,听着她慢慢的讲起李志新那边的情况来。

    李志新做事比王永胜牢靠,这是胡方树对他的印象,街上赶集人上来以后,大多数来到他跟前的都是扯布料的。农村人赶集喜欢约人一起出门,有时候一条围【方言:一排的意思】人家来十个八个的都有。冬天地里已经没有了农活做。正是给家人做新衣服过大年的时间。妇年,小媳妇,大姑娘的,那真是一浪一浪的。看着卖布料的人忙得不可开交,自己这边冷冷清清的,李志新和李小妹心里急得不得了。不过也没办法,人家不买你东西,硬拉过来也没用不是!

    后来李志新叫小妹大声喊试试,李小妹张不开嘴,犟不过妹妹的李志新最后自己上阵,‘煤油灯啊!买一个回家过年啦!过年不摸黑啊!’刚开始还有些放不开,几句喊了以后,脸皮厚了不少,李小妹也跟着喊了起来。喊得多了,不但不觉得害羞,还觉得有意思。

    卖布的闲下来也搭着喊几声,完全一副瞎闹的样子。

    出乎预料的是,有一批人听到喊声真的回来看了看,一次卖出去四五个,找零的时候幸亏卖布人帮忙,在卖布人怂恿下,卖了几个压力大减,直接把价格牌子拿掉,涨价到了一块钱一个。做生意就怕开头难,有人买了煤油灯,拿在手里,让本来没想到买的人,临时起意,想到家里还真缺这东西,打听在哪里有的卖,仔细一听有人喊着卖煤油灯,接下里就是一批接一批的人流不断,开始还有人质疑价格不对,别人一块钱买了就走,箱子里的煤油灯越来越少,犹豫一下还是买了。

    半小时以后,李志新的箱子空了,跟卖布的人说一声,带着李小妹跑到王永胜处,见到王永胜一个还没卖呢,也不去胡方树那里推小车了,三人抬着柳筐就走,好在距离不远。

    赶集买东西的人都有个习惯,第一个摊位,一般都是打听价格的。王永胜没有宣传,又在街西头,上街的人急匆匆的往街中心赶,有几个问了下价格,除了嫌贵以外,还说这东西不好拿,不小心就摔坏了,等到赶集结束回来顺便买也行。一跟一学,搞得王永胜一个没卖出去。

    李小妹讲完以后,胡方树问道:“你来的时候,王永胜的那箱卖了几个啊?”

    李小妹:“我们抬回去的时候,还有人在那里等着买呢!我来的时候,还有不到二十个。不然我也不会来找你。”

    胡方树心里爽啊!大爽,特爽。三百个现在剩下三十多个,都扔了也是赚翻了。

    正高兴这呢!有人说道‘在这里了,快来。’

    一个小媳妇模样的,拉着个男人,指着胡方树小车说道:“那两个小青年真没骗我们。这里还有了!”

    “好好的我们骗你们做什么!”随着声音,李志新和王永胜一人拿着个柳筐挤到跟前。后边还跟了几个人。

    王永胜大声问道:“你怎么还没卖完啊?还有不少吧?”

    “什么还有不少啊!全部在这里了,盖子上。”胡方树指着柳筐盖说道“箱子里一个都没有了。”

    “我们迟一步不是就卖完了吗!”小媳妇说着话,抢一样的拿着两个煤油灯“快点给钱。”男人一边掏钱,一边说道:“‘嗯妈’那屋也少个灯,再买一个吧。”

    “哎呀!你不说我都忘了,我只算着我们新屋差两个,回去你妈不说,让‘嗯妈’知道也要骂我半死!”小媳妇感叹一声,满脸幸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