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偶像1983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电影的力量

    约翰·卡萨维蒂和吉娜·罗兰兹是电影《爱的激流》中的两位主演。

    这部电影讲的是作家罗伯特·哈默的人生转变,他的生活原本极其颓废,整日吸烟喝酒,并不断在各个女人之间流连,刺探她们的秘密,收集起来当做自己作品的灵感。

    在他的前妻请求他帮忙照料几天儿子阿尔比后,他却让儿子单独住在旅馆里。

    当正与丈夫争夺女儿抚养权的妹妹莎拉找到他后,他在女主角妹妹的影响下,逐渐体会到了爱的意义。

    这届柏林电影节,《爱的激流》是金熊奖呼声最高的作品。

    约翰·卡萨维蒂已经55岁了,同样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他,原本并没有将李天麟放在眼里,只当他是一位影坛天才,虽然不凡,却难免稚嫩。

    媒体和电影人,将自己与李天麟比较,让他十分不舒服。

    然而此刻,他的神情无比凝重,他已经意识到了,李天麟将会是他捧回金熊奖最大的竞争对手。

    画面来到国中时期,李天麟和周慧勄登场,他们因为同名同姓成为全班焦点,还一同成为了图书管理员。

    “哇,这绝对是我见过最帅气的亚洲人!”

    “这个画面太经典了!”

    现场观众再一次惊呼,原来是看到了李天麟在窗下读书的经典桥段。

    林清霞等人同样震撼,他们虽然看过预告片,但画面都是一闪即逝。现在连贯看下来,李天麟的这个镜头简直美的不像话。

    随着影片播放,观众们完全沉浸在剧情里,被纯真的爱情所感动。

    “你好吗?我很好......”

    在这一边,张博文在雪地里对着雪山呼喊出了那封本该寄往天国的情书。

    而在另一边,得知了男树已死的女树躺在病床上喃喃自语。她在念着张博文寄给男树的这封信,“你好吗?我很好!”这也是她此刻的内心独白。

    女树的喃喃自语,不仅来自于男树的死给她带来的巨大冲击。

    更因为,在她即将确认自己爱情的时候,那个人早已逝去。

    这段即将被证明的爱情,必然是一段不可能圆满的感情。

    在这场通过平行蒙太奇完成的隔空交谈里,李天麟完成了一次最为精巧的镜像关系的塑造,也完成了一次情感传递。

    张博文最终放下了对孟春树的眷恋,但这份眷恋通过这场隔空对话,传递到了女树的心里。

    在女树的余生,她或许会继续对这份感情念念不忘。

    事实上,《情书》的所有感情线,都是一种单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循环。

    助手爱着叶秋,叶秋爱着张博文,张博文爱着男树,男树爱着女树。

    但作为故事中心的女树,却是最后知道这段感情的人。而且,当她知道的时候,男树已经死去三年。

    这样经典的一幕隔空对话,是如此的震撼,令在场无数电影人感动的落泪。

    李天麟感受着场内的氛围,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是他将《情书》带到了1984年,并在自己手上演绎成了全新的模样。

    是他创造了孟春树、张博文这两个女人,刻画了她们的喜怒哀乐,展现了她们各自失落的爱情。

    是他将头脑中的故事搬到了电影屏幕,让这段爱情成为永恒的记忆。

    自己扮演的孟春树,在电影中连接着两位女主角,在电影外连接着数不尽的生命。

    孟春树不再是简单的一个电影形象,他是活生生的人,他就是自己。

    每当观众们看一遍《情书》,他们就与自己产生了连接,那是灵魂上的彼此呼应。

    这种美妙的感觉,让李天麟热血沸腾,他默默感叹:“原来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它能带来各种可能性,让无数人的生命不再死气沉沉,充满了鲜活的色彩!”

    电影终于到了结尾,张博文把所有的信寄回,说这些都是属于女树的回忆。

    但最近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女树慌忙提笔,这件事是意想不到的。女树之前在学校遇到的学生,突然出现在女树家门前,说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她们递给女树那本《追忆似水年华》,女树看了一下,发现那张写着孟春树的借书卡还在。

    当她将借书卡翻过来,正是女树自己的肖像画。

    “亲爱的张小姐,因为我很害羞,所以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

    啪啪啪啪啪......

    近两个小时的《情书》放映完毕,在场的电影人、媒体和观众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掌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为李天麟,为林清霞,为《情书》送上最崇高的敬意。

    林清霞同样感动的眼含热泪,她紧紧抱住李天麟的腰,将侧脸贴在他的胸口,“阿麟,你拍的太好了,谢谢你!”

    李天麟环抱住林清霞,笑着说:“霞姐,这话应该由我来说,你演的真棒。你是演活了张博文和孟春树,成就了我,成就了《情书》,也成就了你自己。”

    “阿麟......”

    林清霞望着李天麟美目迷离,她正要说些什么,忽然一大群电影人和媒体围了过来。

    她暗叹口气,无奈离开了男人的怀抱,提了提精神,露出端庄大方的微笑,同李天麟一起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翌日,柏林多家报纸和电影刊物刊登了《情书》上映的火爆场面,并对这部电影给予高度评价。

    “昨日,华国电影《情书》在柏林电影宫进行了首映,场面异常火爆,许多电影人因为买不到票要求临时加场。

    17岁的天才导演李天麟,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震撼人心的文艺佳片。

    许多电影人表示,通过《情书》他们重新认识了华国。

    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位来自宝岛的女士林清霞,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将张博文与孟春树,完美呈现。在这部电影中,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她成就了无可替代的张博文与孟春树,成就了无可替代的《情书》。”

    “《情书》是当之无愧的亚洲最棒电影!昨日《情书》上映后,许多电影人感动的落泪,声称这是他们看过最棒的亚洲电影。

    出色的镜头语言,绝佳的意象组合,富有张力的情节,清婉哀怨的音乐,都是这部电影的成功所在。

    尤其是电影末尾,当孟春树将卡片翻过来的那一瞬间,最是震撼人心。虽然未置一词,但一瞬间所有的爱意感动都倾泻而下。

    图书馆里满是给你的情书,却无人可以见证,只要我不说,你永远都不会知道!”

    “17岁的李天麟在其处女座《情书》中,不仅从容践行着‘美丽与哀怨’的电影美学,更阐明了生与死的主题!

    死亡并非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情书》开头,在孟春树逝世的三周年纪念会上,所有人对他的死亡都表现的不再介怀。父亲喝酒,母亲装病回家,朋友们更是借此机会去探险。只有女主角张博文无法释怀,唱着一首动人的歌曲。

    而在另一边,女孟春树父亲的死,也早已被大家淡忘。

    在这里,导演李天麟或许要表达的是,肉体的死亡并非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而李天麟饰演的孟春树,看似一开始就死去了。

    但事实上,因为他的死亡,两位如此相似的女人得到了连接。孟春树也将永远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那些美好的回忆中。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知道了华国不单是贫穷落后的模样,他们还有深沉细腻的爱情,看破生死的哲学。

    每个少女心中都有一个孟春树,每个少年心中也都有一个孟春树。

    孟春树就是我们的青春,是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情书》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大概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电影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想到了自己的似水年华......”

    当然,有赞扬的就有批评的。

    “《情书》导演价值观扭曲,所谓的纯洁爱情不过是一场笑话。

    男主角从头到尾都在把张博文当做替身,张博文还没有从感情中走出就答应和叶秋在一起,也同样将对方当做替身。

    结果张博文得到了惩罚,发现自己也是一个替身。

    不管李天麟将画面拍得多么唯美,让多少人感动落泪,也无法弥补《情书》故事的苍白无力,和导演不成熟的心智......”

    李天麟对这类评论只能笑笑,这些人无法从拍摄手法,摄影技术,色彩运用,演员演技等技术层面提出质疑,只能从故事内容上挑刺。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因为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李天麟不愿意,也没有时间跟这些影评人打嘴炮。

    他最近除了必要的几家媒体采访,多是跟欧洲的各大片商会面。

    一个成熟完善的影展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电影节,基金会,电影市场。无论是戛纳、威尼斯还是柏林电影节,都有专门的电影交易平台,帮助参展影片获得片商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