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京师内城 议巨实炮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三十上午,开封府衙正厅内判官李铁头、推官狄付清、府院张固三人今天继续协助我熟悉开封府政务,今天主要介绍京师内城,既由外向内的第二道城垣,还是府院张固介绍道:启禀大人,京师内城源自唐代汴州城,整体呈东西稍长、南北略短的长方形,四周总厂约为二十宋里(约10600米),南城墙有三座城门,正南门的是朱雀门,左边的是保康门,右边的是新门,东城墙有三座城门,从南面数起,最南面的是汴河南岸角门子,这是汴河流出京师内城东南角的水洞门,汴河北岸的城门是旧宋门,再北面的是旧曹门,西城墙有三座城门,从南面数起,最南面是旧郑门,往北是汴河北岸角门子,这是汴河流入京师内城的水洞门,再往北是梁门。北城墙有三座城门,从东面数起,最东面的是旧封丘门,中间是景龙门,最西边是金水门。

    府院张固顿了顿继续道:请大人看地图,现在我简单介绍下京师河道,穿城而过的河道有四条,穿过外城南城墙的河道,名为蔡河,其水自陈州、蔡州一带流来,由西南边的戴楼门附近流入京师,曲折环绕,从东南边的陈州门附近流出,蔡河之太祖元年(960)引导闵河从新郑接来,经蔚氏县西,东北流至京师城西十里处,注入蔡河使其水源得到保障,之后经过历朝治理,目前蔡河岁漕粮食物质达到六十余万石(约35520吨)。河上有桥一十三座,在陈州门里面的叫观桥(因通往五岳观而得名,此桥在五岳观的后门外面),从北面数起,依次是观桥,宣泰桥,云骑桥(云骑驻军驻扎而得名),横桥子(位于彭婆婆住宅前),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京师最著名的桥之一),新桥,太平桥(高俅的住宅前面),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四里桥(设置拦河锁,征收过往商税);贯穿京师城中的河道是汴河,河水从西京洛阳的洛口分洛水流入京师,向东流去,流至泗州,汇入淮河,漕运东南方粮食,凡是东南一带的土特产,都从这条河道运入京师,无论是官家还是私人,都仰赖这条河道的供给。汴河为整个大宋重要的交通大动脉,江、淮、湖、浙的米数百万石,又从山西下来的煤炭,供给京师,河北前线之急需之物,也是通过汴河供给。汴河自东水门以外七里,到西水门以外,共有一十四座桥,从东面数起,东水门外七里处的桥叫虹桥(一种构造独特的木拱桥,不立桥柱,穿插梁木成为木拱,具有长虹临空的外形而得名),依次则是顺成仓桥(因顺成仓库而得名),便桥(东水门便桥),下土桥(虹桥结构),上土桥(虹桥结构),相国寺桥(京师大相国寺前而得名),州桥(京师最著名的桥梁和交通枢纽,也是都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坐标,源于唐代汴州桥,正对着皇宫前的御街,此桥和相国寺桥都是低平的形制,桥下不能通行舟船,只有西河平船可以通过,桥柱都是用青石筑成),浚仪桥(西面开封府衙),兴国寺桥(因太平兴国寺而得名),太师府桥(蔡京太师住宅前),金梁桥(因金梁桥街而得名),西浮桥(并列的船铺上木板而成),西水门便桥,横桥。

    京师东北部的河道,叫五丈河,来自济州、郓州的漕船,转运京东路的粮食进入京师,从新曹门的北面进入,五丈河上有五座桥,东北水门向东的桥是小横桥,接下来是广备桥(重要驿站陈桥驿的要道之上),蔡市桥(通往封丘的要道),青晖桥(通往酸枣门的要道),染院桥(临近染院而得名,通往重镇卫州的要道上)。

    京师西北部的河道是金水河,从京城西南方向,分京、索二河之水,修筑夹堤,在汴河上架设木槽,使金水河水跨过汴河,从西北水门流入京师,在二岸高墙保护下,流入皇宫,灌注后苑的池塘。金水河上有三座桥,分别是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

    我听完便微微点头道:张府院说的非常详细,按地图对照也确实更容易理解。今天就到此,本府有空还得消化消化张府院刚才所言。对了,判官李铁头下午去军器监召陈规父女来议事厅见本府。堂下三人应答礼毕依次而出。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三十上午,开封府衙议事厅,军器监长陈规和女儿陈楠堂下就座,恭贺行礼毕。我便直接道:陈监长,目前筹备情况如何?陈规便道:启禀太子爷,经过近二十天的准备,目前已经基本将流程梳理完毕。特别是由于蔡太师的全力支持,关于制造军械方面人才、矿产、器具、炉子、灶台、铁台和所需材料等均已就位。特别是人才方面,蔡太师从京师、各路、府、州调集了大批有军械制造经验的匠工,在与他们的沟通过程中,下官亦收益非浅,还从五大官窑调集了一批炉子匠工,帮建立融化金属矿石的炉子,这就大大满足了军械所需矿产的需要,另外从冶铁中心徐州东北的利国监和安徽繁昌调集了大量的铁,江西信州铜、铅也已经大批到位等,还从私营作坊中调集了一批“当行”能手及原来隶属兵部的大量军匠等......上述种种令下官等人信心无比,早就磨刀霍霍要开始军械的研发制造,今日恰逢太子爷召见,请太子爷示下!

    我听罢道:蔡太师的全力配合很甚好,本太子定当有赏,目前军器监虽然准备工作完成的比较顺利,但是本太子爷所要强调的是军械事关重大,关乎到士兵性命、关乎到城池得失、关乎到战场胜负、关乎到国家存亡啊。切记不可随意大意,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器者,国之大事也。尔等谨记。便见陈规父女起身道:谨遵太子爷训示!

    接着道:相信尔等亦知道了,本太子目前负责大宋新军的筹备,所以军器监第一要务便是为将来的大宋新军服务,围绕新军的特点及其战术、战略指导思想研制所需的军需,现本太子简单的梳理下,稍后尔等可将详细要求的文书带回军器监仔细研究。其一是巨型火炮,鉴于目前大宋军队所用火炮众多,像单梢砲、双梢砲、五梢砲、七梢砲、旋风砲、虎蹲砲、柱腹砲、独角车砲、旋风车砲、卧车砲、车行砲、旋风五砲、合砲、火砲等,但是本太子爷都感觉上述砲由于体积太大,操作复杂,像七梢砲,发一炮,需要二百五十人拉拽,二人定放,距离也就五十步,石重也才百斤。至此尔等谨记,将目前我朝所用砲做全面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砲脚部分,作为全砲支撑点,特别是脚柱等重要部位,用铁等金属材质替代现有的木质材质,这样以来铁质不仅让砲身整体平稳,移动更快捷,体积更小外,更能在使用的时候铁柱深入土地,这样极大的稳定了砲身及发射的精度。其次就是目前发砲都是利用其杠杆原理,一头用麻绳让人工拉拽,这个既费时又费力,是不是可以考虑去掉拉拽端麻绳,改用铁块等重物沉挂,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所需人力,而杠杠一端要是重物沉挂,在砲身中间部分再加一个粗大的铁钩,将其钩住,另外一端再系上麻绳,麻绳二头用皮革做半圆,这跟之前差不多。关键是改其中间结构部分,既加铁钩固定,这样发砲是只需装填完毕,将砲身中间铁钩一松,杠杠另外一端由于重物的沉挂,自然落下,从而带动砲的击发。尔等能否理解本太子所言?

    只见陈规父女愣了半晌才缓缓道:太子爷怒罪,下官刚才听的有点入神,还在不断回味,下官之前在军器监偶尔听闻西域砲,其射程远、结构简单、击发速度快,听太子爷一席话,下官片刻有感而发。想必那西域砲并非传言,下官回去就马上研制此结构的新军巨实炮。我见状便道:很好,持续不断的完善加改进,这是创新的基本逻辑,尔等要在沉挂重物方面、拉钩、砲梢、杠杆及材质方面多加测试,一定要打造出一款精品利器。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尽量做到浓缩就是精华,另外要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像移动、架设、操作等细节。陈规连忙点头示意。

    顿了顿我便接着道:此巨实炮乃新军利器,军器监由于是研发重地,本太子不日将调开封府衙人员进驻军器监,原则上军器监日后将实现军事化管理和运作,尔等内部更要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对所有参与新军军械研发的工匠要做好保密条令。另外关于此巨实炮,本太子期望射程在700步-1000步(约1050米-1500米),击发炮弹在120-150斤,操作人员最好3-5人,为了方便快速移动,整体应该考虑装轮子,总体要是就是省人省力、打击面大、杀伤力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速移动等。

    陈规拱手道:下官谨记太子爷训示,关于军器监保密,之前蔡太师已经交代下官,下官对进军器监的匠人亦都做了花名册,来自不明或则说不清其履历的一概不得从事军械的研发工作,只负责辅助工种。而今加上开封府人员进驻管理,下官就能将精力完全放在新军械的研发上来了。请太子爷放心,下官定不辜负太子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