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二十章 垂拱殿内 议开封尹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二十一夜,内廷东北角宝慈殿,显肃皇后郑氏正服侍董事长喝茶,只见董事长轻轻放下茶盏道:郑皇后,今天太子在龙图阁对朕的笔墨及雅乐的见解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真的是青春一蓝胜一蓝,郑皇后朕是不是老了?听罢显肃皇后郑氏赶忙跪下道:皇上龙体与天齐寿,于地同广,于海同深,何来老之说,要说太子今天在龙图阁对皇上的笔墨及雅乐的见解,让皇上及众位达人刮目相看,那也是完全继承了皇上的遗传而已,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再则是太子平时对文化艺术的表现过于少,所以才有了震撼场面,众位朝中重臣的佩服,即使对太子的认可,更是对皇上您的认可!董事长听罢便哈哈一笑道:嗯,皇后此言有理也朕心甚慰。

    见皇上心情大好,朕皇后便悠悠说道:皇上,臣妾历来不干预国家政事,也坚决不允许臣妾的娘家人干预国家政事,只是最近娘家来人看望带来一些民间的说法,臣妾不知道该讲还是不该讲。说罢便用深情的眼光望着董事长,便见皇上笑道:皇后请讲,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二月朕给皇后举行册封典礼,皇后说如今国家的费用尚且不足,制作凤冠服饰要用很多的钱。于是请求朕,只要改造自己以前的旧服饰就可以,这便是贤。随机皇后请求朕免去自己出行时的仪仗,和仪仗队人员等,特别是皇后同族兄弟的孩子郑居中,从事军政事物,皇后却对朕说不要让臣妾的娘家兄弟参与朝政事物,如果皇上非要任用他们,臣妾只好当回妃子。朕也就罢免了郑居中的职务,这便是德。皇后此般贤德,对于老家的一些民间说法,便可直言,朕恕皇后无罪即可。

    只见郑皇后轻声道:民间有首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董事长听罢脸色一沉,陷入了深思中,郑皇后道:朱缅在南方的宅院,号称“东南小朝廷”,并拥有卫队数千人。东南一带刺使、郡守多出于其门下,“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家中“服膳器用逼王食,而华致过之”,人民不堪其苦也。只见董事长脸色越发阴沉,许久才茫然道:看来汴京的一派繁华也不能掩盖底层百姓的贫瘠,朕的近臣都是些如何贪得无厌之流,难道朕真的用错了人吗?想想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可见朱勔在东南名声之厌恶让百姓之痛恨到何种程度,朕当时亦有警觉也,后来便听王黼宰相的建言,恢复了朱勔东南奇石之事,想不到朱勔此等胆大妄为,置朕的恩宠而不顾,不但不替朕分担牧民之责,更甚搜刮民脂民膏任,其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甚令朕失望也,更令朕在民间威望失之也。

    皇上顿了顿继续说道:民间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朕还是第一次听说,童太尉毕竟效忠了朝堂几十年,为朕平定西北、方腊叛乱及出使金国更是立下了汗马之劳,蔡太师及其家族更是将一生奉献于朝廷,其对于钱币管理之能朝中更是无人能及也,要不然朕也不会四度启用蔡太师。民谣的事,朕会叫人暗中查之也。

    郑皇后便跪拜道:皇上,臣妾非惘然参与国事政事也,只是一切将一些民间的说法禀报皇上,让皇上参考之用,臣妾亦希望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万民臣服,近百年的和平造就了此时大宋王朝如日中天、万邦来易、繁荣富庶的景象,臣妾更不想让民间之言,玷污了皇上的千秋伟业之名声及皇家威望也。董事长点点头到:皇后所言极是,朕说过,不管皇后说啥,朕都饶皇后无罪,家事既国家便亦是天下事,皇后让朕听到了不一样的民间声音,朕甚慰,至于民间传言真假,朕会酌情查之。今日听皇后之言,朕亦深感有少许的用人之失察之责,朕心忽感劳累,要回宫休息了。听罢只见皇后跪拜颤声道:臣妾有罪、臣妾有罪、臣妾有罪,令皇上不悦,请求皇上赐罪!宋徽宗双手一托道:皇后何罪之有也,朕只是忽然想起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偌大的大辽帝国,在几年间便分崩离析,天祚帝只能败走夹山,依靠山势地形避之,可悲可叹也。所谓“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平时听惯了大臣们的附和声,今天令朕耳目一新也,皇后非但无罪而且有功也。朕回宫了,皇后也早点休息吧!便听见小太监尖叫道:皇上起驾回宫。

    随着皇上一众人的离去,郑皇后瘫坐在地上眼神非常迷茫,虽然今天也是鼓起勇气如实将最近太子妃朱琏平时所言告知了皇上,但是绝对是出于为皇上的好,才说的,并不是给太子妃带话。但是一番话说的让皇上心里不开心联想到很多,这是她所没有料到的,本意只是善意的提醒皇上小心身边的奸诈之臣而已,哪知道,哎......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二十二下午,处理完上午的朝事,宋徽宗在内廷垂拱殿召集了枢密院执事童贯、王黼、李邦彦、白时中三位宰相和张邦昌、赵野、蔡京三位执政及宇文粹中、蔡懋二位执政等重臣,行礼毕便道:朕今日召集众位爱卿,是朕昨日思考了一夜,朕想任命太子为开封府尹也,不知各位爱聊有何意见没?说罢便扫视殿下众臣。

    只见殿下众人面面相觑,只见枢密院执事童贯和蔡京执政双眼微闭,像是在思索着啥,宰相王黼、宰相李邦彦、执政赵野、执政蔡懋四人则神色突变,宰相白时中、执政张邦昌、执政宇文粹中则一脸诧异,只见宰相王黼道:启禀皇上,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此等重要职务,若为“储君”担任,便是让位的伊始。皇上正值壮年,何故增设开封府尹乎?目前权知开封府事将汴京管理的各方面都非常好,百姓夜不闭门,商贸发达、船运码头通畅、夜市瓦子等兴盛。宰相李邦彦、执政赵野、执政蔡懋也拱手道:臣等附议王宰相之言。

    只见宋徽宗悠然道:“储君”担任开封府尹,乃我朝祖制,我宋太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现今太子储君担任开封府尹,让其熟悉政务锻炼其治理能力,有何不可乎?至福宁殿诗词、太清楼论大观帖、对艮岳的如数家珍、对茶道的理解深度、更甚对笔墨雅乐的深悟能力都不在尔等之下,朕深感太子亦能胜任开封府尹也。

    听皇上如此说道,蔡京便拱手而出道:吾皇圣明,臣以为当今太子任开封府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太子完美的继承了皇上的艺术文化修养,任开封府尹更是在治理民生上锻炼其能力,若我等众人多以辅助,臣相信大宋又将迎来一位圣君,让大宋继续繁华富庶、引万邦来朝的盛世。枢密院执事童贯随即拱手出列道:臣亦赞成太子任开封府尹,除了蔡太师所言外,老臣以为目前金人对我大宋的富饶虎视眈眈,大辽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让太子任开封府尹能更好的熟悉其汴京的事物,为西北、东北等地的军事行动协调提供良好的基础,毕竟京师地界集合了大量的禁军和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太子作为储君坐镇后方,将给前线的将士以极大的信心和提高其士气,更好的守护好大宋的边界。

    见皇上说符合祖制,又加上枢密院执事童贯和执政蔡京的旁白,宰相白时中、执政张邦昌、执政宇文粹中便齐声拱手道:臣亦附议蔡太师和童太尉所言,当今太子足以胜任开封府尹。宰相王黼等四人见状便也无话可说,毕竟皇上的意思很明确,又有其他众人的鼎力支持,再争下去会落得一个干扰皇家继承人之嫌,便只好作罢,起身拱手道:臣等亦附议!

    只见宋徽宗哈哈一笑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没有意见,都支持朕的此项意见,那就下旨,太子近日就任开封府尹并继续提举皇城司。说罢只见边上的宦官拿笔快速写下,并将其存稿后期整理词句便走流程书写正式的圣旨下达。

    便见殿下众人齐声跪拜道: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徽宗微微一笑道:众位爱卿请起,随朕一同移步到宝文阁鉴赏御书及雅乐!说罢便带领众人出垂拱殿,过隔门、出垂拱殿门、一路仪仗骑乘过皇仪门、右承天门浩浩荡荡向北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