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八章 童贯府邸 父子议事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润三月二十二夜,京师城东童太尉府邸,只见童贯跟三个义子童师杨、童师孔、童师闵围坐在一起。童师闵的父亲随童贯与西夏交战,在战斗中殉国,童贯收留了他的儿子,并养大成人。只见童贯悠然的说道:为父近段时间深感越来越看不透当今太子爷了,从之前的木讷、胆小怕事到如今的能说会道,从之前的对艺术文化不屑一顾到如今的融会贯通,从之前的偏局东宫一隅,到而今活跃于朝堂之上。特别是从福宁殿的诗词“桃花庵”把皇上惊讶的都合不拢嘴,再到太清楼跟皇上及众多大臣论“大观帖”简直是如数家珍,确实也征服了众多朝中重臣及皇上,并提携让其提举了皇城司,这之前都是三皇子的地盘,而据东宫太监汇报,太子妃最近亦跟后宫的皇后等嫔妃经常走动,并送了少许礼物,而且目前东宫太子府比之前更加防守严谨,特别是生人很难有机会靠近。由此种种跟之前的反差之大,让为父不得其解也?

    只见童师杨道:干爹儿子以为身为嫡长子、大宋帝国的法定继承人,未来的帝国掌门人,皇家从小就对太子爷进行了深入的全方面的教育,包括其文化艺术方面,特别是当今皇上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天下难有与其匹配者,而有其父必有其子,太子爷在这方面的修养及造诣肯定很深。只是最近可能辽国、金人及我大宋之间关系有点紧致,导致东宫严加防护,而相比之前的低调内敛之势,而今外部环境不同,太子爷的种种高调表现也是为了再皇上面前争宠及在朝中重臣面前立威而已,说不定便是皇上有意而为之?所以,儿子以为干爹不必担忧,此事于情于理也是正常,毕竟目前形势不同往日而言了。其他二人见童师杨如此说便附和道:干爹不必忧虑,童师杨的分析甚是。

    童贯听此也是微微松开紧皱的双眉道:太子爷对我等几十年来所做之事好像一清二楚,连非常严密的护卫军都知道,更不用说每次出征的粮草之事。此言说罢,其他三子便露出惊讶之色,童贯继续说道:当时就把干爹我吓了一大跳,突然话锋一转,对干爹的收复四州、攻打西夏、平定方腊等功绩也是非常的赞许,这太可怕了,就是摸不准太子爷葫芦里卖的究竟是啥药?童师孔听此便道:干爹这是典型的为君之道,打一大棒,又给一个甜枣,这是又立威又震慑的作用,抓住干爹的把柄同时又肯定干爹的功绩,这是要用到干爹了。毕竟还是太子,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但是干爹你不一样啊,监军二十多年,特别是在禁军和西北军中影响巨大,估计太子爷要用到干爹了,具体有啥指示没有?童贯摇摇头道:其他就没有说啥了,我也感觉太子是在试探我的诚意。

    童师杨接着道:干爹所言极是,太子爷既然把事情挑明了,接下来就是看我们的诚意了。要不然,护卫的事跟粮草的事禀报给皇上,按目前干爹的行势,也是难逃一劫,退一万步讲,就算目前太子爷没有禀报皇上,待来日登大位,这些事还是会被翻出来,到时候面临的后果要比现在严重的多。说完便看向童贯,只见童贯猛然一怔道:儿子此言非常正确,干爹也是担心这个。所以找儿子们来商议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向太子表达我们的诚意。

    童师孔见状便道:儿子以为还是坦诚为好?既然都说到核心问题了,护卫军可以随时听太子爷调度,另外这么多年的家业也得向太子爷露个底,也就是交给太子爷发落,这样我们会主动些,也是最大的诚意。总比将来有个万一要好,至少交出去了,性命无忧,机会还是有很多,毕竟太子爷目前需要用到干爹的地方也很多。说完便望向童贯,童贯深吸一口气,点头道:为今之计,只能如何,儿子说的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们认为如何?便见童师闵二人点点头。童贯便再次微微点头道:这事那就这么定了,改日给太子爷纳投名状。只是干爹还有一事不解?听太子爷所言,好像很担心京师安危?按理说,京师目前由护城河、外墙、外城城墙、内城城墙、内廷城墙五重防护网加内廷、内城、外城三城组成的强大防御体系,不管是之前强大的辽国,还是目前的金人,更不要提西夏,更甚方腊百万叛军,连京师城门口都没有看到过,太子爷何虑之有呢?

    只见童师孔道:干爹所言极是,就目前的京师防守而言确不需要忧虑。外城城南南薰门外便驻有五千武肃军,周边讲武池更有七千五百人的虎翼水军,外城城西郑门外驻扎着步军司虎翼军一万人,加边上万胜门外五千广效军,外城城东新宋门外有五千武和军,外城城北有五千宣效军,光外城就有二万的防守军队,加上外城内四角驻扎着骁骑五千、云骑五千、龙猛骑五千、龙骑五千及城北拱圣骑五千的二万五千骑兵军队,何况加上外城城北方面宣武军、神勇军、广勇军、飞山军、床弩军、雄武军三万二千五百人,其中飞山军的炮兵战斗力在我大宋禁军中首屈一指,还有那床弩军更射杀敌人于几百步外,另外加神卫军、捧日军、天武军、龙卫军等“上四军”四万人,以上就有斤十一万守城将士,更何况还有殿前司的几万精锐防守部队,我看京师是固若金汤也。

    童师闵也接着道:师孔言之有理,再则京师有汴河直通南方各路,从东西面的大通门和通津门、宣泽门和上善门组合而成的拐子城也是万无一失,而从虹桥、顺成仓桥、便桥、下土桥、上土桥、相国寺桥、州桥、浚仪桥(西面开封府衙)、兴国寺桥、太师府桥、金梁桥、西浮桥、西水门便桥、横桥周边设置的几十个粮草仓更是充足,加城南的蔡河从观桥、宣泰桥、横桥子、云骑桥、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新桥、太平桥、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四里桥周边更是粮草满仓,再加城东的五丈河桥的小横桥、广备桥、蔡市桥、青晖桥、染院桥周边各类储备物质齐全,此等兵强将多粮草充足之城何惧安危乎?

    童师杨补充道:何况城内还有一百五十万百姓加三万街道司禁军,各府衙的护卫、道、观、殿的看守禁军,任何对京师有非分之想的外侵之敌必将在此碰的头破血流而归也。

    只见童贯听完便默不作声,深思了一会儿便道:你们说的都对,但是忽视了一个问题,我大宋自开朝以来一直是现实募兵制,不是征兵制,募兵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士兵终身在军队服役,而士兵最好年龄也就二十年,过了二十年这黄金周期,国家就得花钱养着,加上荒年募兵制度,导致兵源的素质良莠不齐,再则京师目前近百年无兵事,很多士兵都是在禁军中混日子,一旦真有外敌入侵,虽有十多万之众但是能战之兵又有多少呢?能战之将又有几何呢?

    以我多年来对金人的了解,金人的野蛮的铁蹄早晚会踏入我大宋的富庶之地,到时无可战之兵,谁来抵挡金人的金戈铁马呢?我看太子爷的远虑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太子爷登高望远而已,眼光非我等所能及也。对于兵事的荒废,此事让干爹深感无奈,南方的方腊反叛,最后还是调集了西北军前去镇压,除了西北军放眼全国,可有其他可战之兵乎?说完,三个儿子皆低头不语,也就是默认了童贯所言。

    见状童贯接着道:孩儿们也不必担忧,太子爷既然看到了问题所在,想必必有对应之策,只是我等按太子爷吩咐行事即可。以干爹看来,太子爷乃一代明主,功业有可能超越之前任何一任帝王,我已老矣,干爹只是希望孩儿们能跟着太子爷建功立业,奋勇杀敌,为大宋立下不世之功,为干爹争的一丝脸面,毕竟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干爹也别无他求,只希望晚年能跟随太子爷尽一份臣子之事而已。而你们正是大好青春年华,面对这难得机遇,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切记切记!只见三人同声道:儿子们记下了,请干爹放心!

    童贯点点头道:尔等今后务必小心从事,严格要求自己,特别要熟读兵法,熟悉兵事,以防备将来提拔而能力不能及也,做事要特别低调,能忍则忍,看来着天下又不太平了,战事起、百姓苦、战事消、百姓苦,哎。尔等切记勿欺压百姓,勿欺凌老弱妇孺,而今形式可能会变,到时惹了事,别怪干爹没有警告尔等。另外今晚之事绝对保密,对任何外人不可透露半个字,若违背者按军法处置,孩儿们,记下了吗?便见三人同时起身拱手道:儿子们谨记干爹教诲!童贯挥挥手道:尔等下去休息吧,干爹也累了。三人行礼告辞便鱼贯而出,童贯坐在那里一个人沉思良久喃喃道:人之初、性本善,望太子爷能体谅老臣的一片赤诚之心也!说罢便长叹一口气,缓缓起身行向内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