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天下
繁体版

第七十八章 无状师生

    文孝勤成了帝师!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王都会颖。

    读书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庆贺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再一次掀起了蓄须热潮。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那是无数读书人、练武人的最高追求。世子,是下一任君王。一个读书人,能把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理念,通过今天的教育,灌输给未来的君王,将来在治国中实施出来,那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万千读书人之中,文孝勤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他距离实际实施自己的治国理念,只剩一步之遥了!

    未来的帝师,实在太让人羡慕了!

    第三次蓄须热潮的风靡,是王上闾丘羽、王后周致,包括文孝勤本人都始料未及的。而王上、王后始料未及的,还有文孝勤成为帝师后,与世子闾丘奋卒的教学情形。

    根据那些有幸目睹的宫人、宫女的转述,文孝勤与世子这对师生二人的相处,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一般富贵人家的公子王孙与老师之间的景况,往往是学生顽劣,老师常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三餐有两餐咽不下去。可这世子和文孝勤却刚好倒了个儿,往往是老师在讲课时顽劣不堪,作为学生的世子则乖乖地、呆呆地坐着,看着老师上蹿下跳,手舞足蹈。

    宫人、宫女们对此吃惊不已,啧啧称奇。世子倒是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文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他很快就和文老师“玩”到了一起。

    那是真的“玩”啊!

    世子最喜欢玩的,是文老师的胡须,见面总是对文孝勤的胡须或揪或缠。文孝勤不以为忤,反以为乐,老少二人常以一方设阳谋捉弄胡须,另一方巧用智解破陷阱为乐。你道高我魔长,师生二人经常是玩得不亦乐乎,全无一点师道尊严的样子。不知道他们关系的人,乍一看之下,还以为是祖孙俩在享受天伦之乐呢!

    关于文孝勤蓄胡一事,有很多好奇的人都询问过文孝勤,问他蓄那么长的胡须,嫌不嫌麻烦。

    别人问到文孝勤这个问题时,文孝勤总是拂袍甩袖,正襟危坐地将主题三转两转,上升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吾侪岂可随意毁损”的忠孝教育上来,人怎么能怕麻烦就不忠不孝呢?

    文孝勤的滔滔说教毫无例外地,让每个提问者都彻底折服了——因为折而服了。整整三个时辰听他讲“忠孝”二字,谁能不折?谁敢不服!不折不服,连落荒而逃的机会都没了,那就坐着听他第四个时辰、第五个时辰……一直讲下去啊!看着那些人狼狈而逃,文孝勤总会笑得前仰后合。

    可一样是这个问题,世子问时,文孝勤却眨巴着小眼睛,吐露出另一番陈词:老师个子太矮了,走路时必需挺直腰板,不得浪费一毫一寸的身高,及地长须可以有效监督自己的走路姿势!

    居然只是为了走路姿势!!!世子吃惊地看着文老师。

    一副及地长须是如何监督主人,形成正确的走路姿势呢?对于世子的这个问题,文孝勤狡黠地眨眨眼睛,清清嗓子,说,就留作世子的课后作业吧。

    乖巧的世子却立即要求当堂完成作业。他跳起来,弯着腰走路,双手托在胸前,仿佛捧着一把长须。

    忽然,世子双手一放,脚一趔趄,不小心踩上自己的及地长须了!一下子摔倒在地。

    于是,一老一少,文孝勤和世子,一个站着笑,一个躺在地上滚着笑。这件事传出去,羡煞了多少苦口婆心、寒窗苦读、戒尺板子伺候的老师和学生!

    这样快乐的授课,只有世子一人可以独享啊!

    令人惊喜的是,有文孝勤这样的教育,世子走路果真看上去身体比以前挺直多了,简直就是昂昂气势,轩轩眉宇!

    曾有宫女看到,世子把文孝勤背在背上,满房间跑,那情景,真的也是令宫女很久都没法把嘴巴合拢了,连眼珠也差点瞪了出来。

    都只见过大人背孩子,大人让孩子当马骑的,这文孝勤却着实让大家开了眼界。

    据说,当时世子背着文孝勤,使着吃奶的劲,累得脸红脖子粗,概因文孝勤比世子高多了,文孝勤双脚都在地上拖着,偶尔还使坏双脚一离地,世子几乎就给压趴下了,文孝勤却还在世子背上“嘎嘎”地坏笑。

    终于有一次,文孝勤遭到了报应。世子使奸耍滑,假装崴脚,将文孝勤冬瓜一样,“咕咚”一声摔在地板上,这一次轮到世子“嘎嘎”地坏笑了。

    文孝勤的授课情形渐渐传到王上闾丘羽、王后周致的耳中,二人对此都有些始料未及。

    但是,王后周致的意思,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此不主张过问此事。倒是王上闾丘羽却始终有些放心不下。

    毕竟,世子所系不光是一人之成,整个翼国的未来,甚而都牵系其中。

    某一天,王上闾丘羽实在忍不住了,在与帝师文孝勤品茶问策之时,闾丘羽含含糊糊、吞吞吐吐、闪闪烁烁,遮遮掩掩地,夹杂着咳嗽声,向文孝勤婉转询问了他为世子上课的情形。

    对于王上闾丘羽没有挑明的言外之意,文孝勤没有回避,也没有装糊涂,而是立即很认真、很正式地做出了回应。

    他的回答也不似王上闾丘羽的探询那样,含混和非正式,文孝勤甚而是一副对此早有准备,早已在等这一刻的样子。

    当时,文孝勤甫明王意,立即放下茶盅,掸衣抚须,挺直身姿,板起枣红脸,以严肃得不能更严肃的神情答复王上闾丘羽道:

    “伏惟启王上,岂不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好剑客,路人多疮疤。'一国之世子,直接关系未来之国风民风。臣观世子的性子,温厚有余,活泼不足;守则有余,灵活不足;恭谨有余,奋争不足。

    “而我翼国于鸿羽大陆,乱世之中,风雨飘摇里巍巍而立,需要一位心智活泼、性情奋争、不拘一格的王上来引导世民。文某忝为世子之师,自当万死不辞为翼国万民造就一位万世瞩目的明君,这既是文某之责,也是翼国之千秋大业。

    “文某因世子之材而施以异常教育,恰是这个造就过程、这个大业完成中必须去遵循的'因材施教'之首则,恳请王上明鉴兼体恤。”

    文孝勤语毕,匍匐于地,花白长须布匹一样铺在闾丘羽脚下,倒让闾丘羽发窘不已,暗自懊悔自己不听王后周致所劝,疑错了人。

    于是,闾丘羽也慌忙枣红了脸,起身相扶文孝勤。

    作为补救和歉意的表达,事后闾丘羽赏赐了文孝勤白绸一匹,文房四宝各一件,勉励他继续用自己的方法,因材施教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