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快快乐乐当咸鱼
繁体版

第86章八月秋闱

    陈四郎不是那种不知道孟瑜喜欢花团锦簇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色,但他没有想到小媳妇会把前院也改成这样。

    现在的前院,不像是书房,更像是花园的一角。

    不过孟瑜是家里的女主人,她想怎么布置宅子都行。

    主院和前院的阵法布置好了,孟瑜之后陆陆续续的把宅子其他地方的阵法也布置上了。

    因为孟瑜设计的阵法过于复杂,在整座宅子的阵法布置好了的时候,时间都已经来到六月了。

    再过一个多月,就进了八月了,而八月也就是秋闱举行的时间。

    见快到陈四郎和三哥参加会试的时候了,孟瑜在云母和两个妹妹的帮助下匆匆忙忙的给家里两个参考的书生准备考试用品。

    好在他们不是第一次参加考试了,已经有经验了,孟瑜参考着他们以前考试的经验,准备起来不至于手忙脚乱。

    秋闱考试一共分三场,分别为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进行。

    每场考试要进行三个昼夜,由于中间三场考试还有时间间隔,所以几乎就是要考九天七夜左右。

    为了避免考生作弊,考生入了贡院后,贡院的大门就会被锁上,除了发生火灾,不然贡院的大门是不会提前打开的。

    也就是说在会试的这十天里,陈四郎和陈三郎都会一直被困在贡院那小小的隔间里。

    八月虽然已经入秋了,天气还是很炎热,贡院里虽然也提供冰盆,但是贡院那么大地方,又一下子聚集了数百十号人,那点子冰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加上这个时候夏季的蚊虫还没有销声匿迹,在闷热的环境下,耳边又有蚊虫嗡嗡声干扰,想想都知道会有多辛苦。

    孟瑜改变不了他们考试的环境,只能尽力让他们好过一些。

    除了必备的笔墨纸砚外,孟瑜还给他们带上了降温的玉佩,驱蚊的香囊。

    八月初九这一天,孟瑜和云母他们站在贡院大门前,目送陈四郎和陈三郎进入考场。

    贡院门前是人山人海,都是来参考的书生和送考的家眷。

    在贡院大门前,有官差在查看考生身份,周围还有士兵在维持秩序,参考的书生拿着考篮,排队等着进入大门。

    每个要进入贡院的人,都会被查验身份,还得进隔间搜身,官府查看的很严。

    官差查看的仔细,因此队伍行进的很慢,陈四郎和陈三郎排的位置靠后,他们前面还拍着二十几个人。

    他们在那里排队,孟瑜他们在外面人群里陪着等着。

    看着眼前等待检查的队伍,孟瑜的心思却发散到以前看过的故事上去了。

    不管是在小说,还是在电视剧中,都有女主女扮男装去参加科举的情节出现。

    但在现实里,在这种严格检查的情况下,别说女扮男装了,身份上有丁点不对都会被检查出来。

    那些写女扮男装中状元的故事的人,一定不知道考试前还有验身的这个环节。

    这样吐槽了一番后,孟瑜又想到了科举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严格的。

    在科举制度刚提出来的时候,也是非常简陋的,经过后来一个个朝代的完善,科举制度才到了今天这一步。

    无论哪一种制度,在刚提出来开始实行的时候,都是有漏洞可以钻的。

    实行的时间长了,制度才会逐渐完备。

    想想最出名的女扮男装考状元的故事黄梅戏《女驸马》的原形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那时候科举制度才刚刚出现,制度还不完善,被人钻了空子也是有可能的。

    过了有半个时辰,陈四郎他们兄弟两个才进了考场。

    “娘,夫君和三哥都进了考场了,咱们也回家吧。”

    趁着这会儿人还没有散,他们想走也容易些。

    等一会儿贡院的大门关上了,贡院前的人和车马都要离开的时候,肯定很拥挤。

    他们这一大家子人里,就钱木一个男人,其他的都是女眷,他一个人还真没有办法护好她们这些女眷。

    她们要是被磕着碰着了,就成了坏事了。

    云母年纪大了,人也更稳重,也知道自己这一大家子都是弱女子,在拥挤的人群里容易被伤到,心里非常同意孟瑜早点回去的想法。

    “嫂子,咱们不用等贡院的大门关上吗?”陈小妹见云母和孟瑜就要领着她们往回走了,着急的问了一句。

    孟瑜转头看向陈小妹,语气郑重的说道,“我相信夫君和三哥,他们不会被压力压垮,而是会迎南而上。”

    她知道陈小妹在担心什么,在她们陪着陈四郎两人等在贡院外面的时候,看见了好几个人在排队时晕倒了被家人给弄回家了。

    也有人都进了贡院了,又被贡院里的官差给抬着出来的。

    参加考试的学子会晕倒,这其中有几分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可更多的是他们心里的压力太大了。

    通过了乡试会成为举人,才能获取会试,也就是春闱的资格。

    在古代的时候,乡试的竞争是十分的激烈的,甚至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中举,这不由得使得学子们的压力大增。

    由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压迫的心智不坚的学子临考怯场,身体承受不住就晕了过去。

    可孟瑜却不觉得陈四郎和陈三郎会是这样的人。

    孟瑜相信他们兄弟心里也一定充满压力,毕竟陈家实现阶级跃层的重担都压在他们两人身上。

    但他们肯定不会害怕,反而会更加的斗志昂扬。

    陈小妹看到四嫂眼里坚定的目光后,呐呐不能言,只发出嗯的一声,就听话的跟着嫂子回家了。

    回到家里后,孟瑜跟着云母去上香抄写佛经了。

    孟瑜确实相信陈四郎和陈三郎的实力,但她也怕会发生意外,于是去求神拜佛求个心里安慰。

    “窈窈,你跟我来。”陈小妹见云母和孟瑜离开后,招呼着孟瑶一起去花园里。

    两人来到花园里,在竹林里寻了个地方坐下。

    孟瑶坐在陈小妹旁边,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她说话,自己就直接问了句,“你是有什么事啊?这么不好说出口的吗?”

    明明是她把自己叫来的,却一句话也不说,这是要做什么啊?

    孟瑶可猜不出陈小妹怎么了,她也不想费心思去猜,还不如直接问呢。

    陈小妹叹了一口气,语气闷闷的说:“嫁人之后果然就不一样了。”

    听了陈小妹这么说,孟瑶心里倒是来兴趣了,“哦,你遇见什么了?”

    她要是没有遇见什么,不可能凭空发出这样的感叹。

    可她一直和陈小妹在一起,她们一起吃一起睡,基本上日夜不离,孟瑶不记得陈小妹碰见过特别的事情啊。

    陈小妹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嫂子有跟你说过未来的婚事吗?”

    她今年十六岁了,在村子里像她这么大的女孩子,早就嫁出去了。

    只有她,连亲事都没有定。

    不过陈小妹也知道,家里没有给自己订婚事,不是不疼爱自己。

    正是因为家里人疼爱自己,不想自己日后受苦,想让自己嫁的好一些,才会留着自己,没有在村子里给自己找婆家。

    过年的时候,娘亲跟她说过,等三哥和四哥今年要是能考中举人,就在县里的大户人家给自己找一个婆家。

    就是两个哥哥没有考中,她嫁不到大户人家,陈母也会找一个有家底的人家,给自己做婆家。

    陈小妹原本没有想法,只想着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即可。

    但是今天在看见四嫂的样子后,陈小妹心里产生了动摇。

    她和孟瑜她们自幼相识,因为一些缘故,虽然孟瑜比她大,可一直都是她在照顾孟瑜姐妹的。

    这一点,就是在孟瑜嫁进陈家之后,也没有改变。

    因为一直都是她在照顾孟瑜,哪怕她比孟瑜小,陈小妹在心里都是以姐姐自居的。

    就是后来孟瑜教她和孟瑶读书的时候,陈小妹也没有自己才是妹妹的觉悟。

    可就在刚刚,在看到孟瑜那种坚定的眼神的那一刻,陈小妹终于认识到孟瑜不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需要自己照顾的“小妹妹”了,她已经长成了一个当家做主的女主人。

    原来婚姻对人的改变这么大啊!

    原来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女孩子,在成婚后,竟然这么快就长成大人了。

    而且在四嫂身上,陈小妹还看出了别的东西。

    那是对自己丈夫坚定而毫不动摇的信任。

    陈小妹以前听陈母说过四哥和四嫂感情好,她也亲眼见过四哥和四嫂相处,他们是相处的很和睦。

    在今天以前,陈小妹一直以为四哥和四嫂之间的感情和她与四嫂之间的感情是一样的。

    可就在看见四嫂眼神的一瞬间,陈小妹明白了,这两种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和四嫂之间是姐妹之情是朋友之谊,但四哥和四嫂之间的感情,是浓烈的男女之情,是夫妻挚爱。

    坚定,浓烈,震撼。

    这样的一份感情,她这个旁观者见了都忍不住被吸引。

    “我娘跟我说以后要给我找个家底殷实的婆家。”

    “那很好啊!”孟瑶不懂,陈小妹的失落从何而来。“陈大娘一向疼你,她给你找的丈夫肯定会对你好的。”村子里谁不羡慕陈小妹有陈大娘这样一个好娘亲,陈大娘在为陈小妹找男人的时候,肯定是方方面面都考虑的齐全了。

    “可我想要像四哥和四嫂他们那样。”陈小妹自然知道娘亲疼爱自己,为自己找的丈夫肯定是个好的。

    但她再见过四哥和四嫂之间的感情后,不再只想过的好了,而是也想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丈夫。

    四哥和四嫂?

    孟瑶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陈小妹嘴里的四哥和四嫂指的是姐姐和姐夫。

    她眼中划过一丝了然。

    正青春年少的女孩子,见过情笃的夫妻,向往着情投意合的夫妻生活,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还不简单,等你嫁人了,好好和自己的丈夫培养感情,不就好了。”孟瑶没有说陈小妹这样想不好不对,而是给陈小妹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你说的简单,等我嫁到了大户人家,怎么可能像四哥四嫂那样夫妻恩爱,难道你忘了夫子给咱们讲过的那些了?”

    陈小妹向往四哥和四嫂之间的那种感情,可她明白自己会向娘亲为自己考虑的那样,嫁进大户人家。

    她虽然忧心,却也相信两个哥哥的实力,相信他们肯定能考中。

    而两个哥哥考中后,自己的婚事肯定会落到大户人家。

    陈小妹在跟着夫子学了这么久了,也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小村姑了,她已经了解到了在大户人家妻子和丈夫是怎么相处的了。

    大户人家的妻子和丈夫,更多的是同舟共济相敬如宾。

    她的未来肯定会安乐无虞,却注定拥有不了像四哥和四嫂那样深厚的感情。

    陈小妹清楚这一点,而她也不打算违背陈母的想法。

    在她认识到自己向往夫妻情投意合的时候,她就已经放弃了夫妻感情。

    理智上陈小妹知道自己做的选择是对的,可感情上她却很失落难过,所以她才会找自己的小姐妹来发泄一下。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孟瑶在知道陈小妹想法的这一刻,真心的觉得陈小妹的情窦初开不是时候,还不如一直都情窦未开呢,起码不会伤心。

    “悦姐姐,你也知道的,能在夫家过的好的女子已经是少数了。而夫妻恩爱的更是少之又少,像姐姐和姐夫这样的夫妻,一百家里也找不出一对来。咱们遇不上这样的幸事也正常。”

    “嫁进大户人家,虽然肯定要抛弃儿女情长,但肯定能过的富足。可要是嫁给农户家,不一定能理解碰到一个情投意合的,却一定得下地干活,活的辛苦劳累。这两种生活一对比,谁都知道要选择第一种。”

    说着孟瑶摊摊手,“姐夫相貌清俊,人又温柔多才,我姐姐也是有貌有才,他们才能互相看上对方。可悦姐姐你还能看上大字不识一个的乡下汉子吗?”

    听了这话,陈小妹只觉得太扎心了。

    她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样样都会,确实也看不上只会种地的人。

    能看上的大家子弟,不能讲感情。

    能讲感情的男子,她又看不上。

    只能说孟瑶这最后一句,直接打碎了陈小妹的纠结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