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快快乐乐当咸鱼
繁体版

第23章陈四郎小时候

    云母很敏锐的察觉到了陈家大房和二房两个媳妇之间的关系,不像听说的那样亲密,想想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手上继续利落的做饭,心里却打定了主意要提醒自家大女儿一番。

    孟瑜却没有她娘那么会看人眼色,她只看到了所有人都喜欢她娘亲的手艺,心里正在为她娘亲开心。

    美食拥有治愈的力量,在吃了一顿美味的大餐后,陈家上上下下的都非常开心。

    可老话说的好,乐极总会生悲,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吃过午饭,一匹快马就赶到了陈家大门外,带来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陈家那个姗姗来迟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来的三儿媳,着凉了。

    得了这个消息,陈家上下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面上都表示了担忧,陈三郎更是命下人架好了车送他去县城。

    陈三郎这一去,半天都没有赶回来,直到天黑才让跟着他的书童传回来消息,说是陈三嫂病的厉害,他得在那边照应着。

    陈三嫂生了重病,按理说陈大嫂她们这些做妯娌的该去探望一下,可在孟瑜提出来之后,陈大嫂和陈二嫂都是面色古怪的拒绝了。

    孟瑜又问了一下陈三郎,同样得到了不用去的回复。

    她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件事给放到脑后了。

    比起探望一个还没有见过的妯娌,自然是关心对她好的夫君更为重要啊。

    因为陈三郎不在,没有人给陈四郎读书,看书伤神,也不能让陈四郎自己看,孟瑜担心陈四郎无聊,就一直陪在他身边。

    “夫君你小时候还掏过鸟蛋啊?”

    两人这些天一直黏在一起,孟瑜对陈四郎的事情知道的更多了,可就是这样,在知道眼前这个怎么看都和村里那些四处撵鸡捉狗上树下河的调皮小子不一样的男人,在小的时候,也干过很多调皮的事儿的时候,孟瑜还是不敢相信。

    她不能想象自己夫君上树的样子!

    “那时候吃不饱肚子饿,家里的几个哥哥就领着我去找鸟蛋,掏来填饱肚子。”

    陈四郎想想小时候的日子,也是感慨。“小时候家里穷,经常有吃不饱的时候。”

    后来家里稍微存了点银子,爷爷又把三个到了入学年纪的孙子送去了私塾。

    家里的银子就一下子耗尽了,日子就过的更穷了。

    正因为家里那时候没有钱,陈大郎和陈二郎只读了一个月就不读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最聪明的陈三郎。

    陈大郎和陈二郎也跟着家里的长辈下地干活,一家人省吃俭用的供着陈三郎读书。

    直到陈三郎在书里看到了一种在稻田里养鱼的方法,陈家试着养了,最后成功了,家里多了一项卖鱼的收入后,陈家的日子开始好了起来,除了能供的起陈三郎上学,每个人都能吃饱肚子了。

    “原来夫君也挨过饿啊!”在知道陈四郎也饿过肚子后,孟瑜感觉和他更亲近了。

    原本陈四郎对她很好,孟瑜也想和陈四郎好,可她总觉得两人之间不对劲儿,感觉自己和陈四郎好像隔的很远。

    一个是无依无靠无才无貌的农女,一个是纵一时低谷终将大展宏图的少年秀才,纵然阴差阳错结为夫妻,身份和见识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孟瑜虽然因为年龄小,没有见识没有经验,在潜意识里却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虽然现在的她并不明白两人之间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都不懂的孟瑜都意识到了两人之间的矛盾,陈四郎这个能少年得中秀才的人,自然不会意识不到。

    早在陈四郎跟着三哥读书以后,他就明白了自己和村里的人已经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

    村里的男人,小时候招猫逗狗上树下河,长大点后跟着父辈一起下田,一辈子都跟自己家里的那几亩田打交道。村里的女人,小时候跟着母亲学做饭学制衣,长大后就嫁人和自己男人一起,为着一家子的吃穿住用忙忙碌碌。

    从古至今,村里的男人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他爷爷奶奶是,他爹娘也是。

    原本他陈四郎也该遵循着先人的路,六七岁的时候无忧无虑的疯玩,等到了八九岁,和哥哥们一起,跟着长辈下地干活,等到了十七八,由着母亲给选一个可能不漂亮但一定明理的媳妇,然后生几个孩子,再跟父母那样扒拉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娶妻生子。

    这样的人生就像陈家村那条由村头通到村尾的路,一眼就能望到头。

    可在祖父决定送他们兄弟读书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他读了书,开始考科举,以后会做官。

    他考虑的不是地里的田什么时候下种除草收获,而是怎么读好书,争取考中进士。考中之后考虑的就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风云变化。

    跟着三哥读书,决定走上读书做官之路后,陈四郎就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和父辈完全不同。在读书以后,陈四郎就想过自己的妻子是什么样子,在陈四郎的想象中,她和自己的娘亲婶婶不一样,她可能不会下地种田,也可能不会做饭缝衣,不过她肯定能掌家理事,处理好跟自己上官同僚之间人情往来。

    而陈四郎的这些要求,很明显不是村里这些只懂做饭下田的村女能胜任的。

    所以一开始陈四郎就决定要娶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来做自己的妻子,虽然后来陈三嫂打破了陈四郎心里对于“大家闺秀”的滤镜,让陈四郎对大家闺秀的印象降到了谷底,陈四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毕竟大家闺秀比农女更适合当他为官之路的贤内助。

    陈四郎心目中理想的妻子是大家闺秀,可偏偏却娶了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女,这个妻子比一般的农女还不如,起码人家会做饭缝衣,下田也会是一把好手,而孟瑜什么都不会。

    这可真是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娶了这样一个不如意的妻子,陈四郎刚知道的时候,心里是有过不满的。

    不过陈家是厚道人家,陈四郎从小耳濡目染,也是一个君子,即使娶的妻子不如意,陈四郎也没有想过休妻再娶。

    所以陈四郎才会提出要教孟瑜读书。

    陈四郎不想抛弃自己的妻子,那就只能培养自己的妻子,让她跟得上自己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