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只争朝夕,亦不可蛮干
“萧老高义,是晚辈太过小气了。”李信缓缓开口,同时微微欠身向萧瑀致意。以他与萧瑀这段时间的交往来说,对方绝对值得他的尊敬。他接着道:“晚辈回去之后就开始着手编写草稿,到时候有了初稿再来请萧老过目参谋,如何?”
萧瑀有点意外。他明明看出李信原本是想要拒绝的意思,为何却又突然答应了呢?
“殿下可想清楚了?坦白说,此事并不轻松。即便有老夫顶缸,你多半也要承受一些非议。”萧瑀明白地说道。
李信笑道:“晚辈心里晓得。”
萧瑀叹了口气道:“其实此事还是等你事业有成,说话有人听了以后再来施行最为稳妥。也是老夫心急了几分。”
李信坦然道:“实不相瞒,晚辈一开始确实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如今想来,却是晚辈错了。”
萧瑀没有说话,深邃的黑色眼眸静静地望着李信。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做事何必畏首畏尾?想做,当做,那么就去做!”李信昂然答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时激动之下,脑海里就冷不丁浮现出太祖的诗句。于是,他想也不想地念了出来,顿觉浑身舒畅。
而萧瑀猝不及防间听到李信口中吐出这几句长短句,竟如同听见平地惊雷一般,浑身的血都咕嘟嘟地沸腾起来。
一万年太久,是啊,一万年太久!正该只争朝夕!
“好句,好句!哈哈哈哈!”萧瑀骨子里也是个文人,听到这等书生意气的句子,竟然喜不自胜,连声称赞。
李信也是一时情不自禁,直到被萧瑀夸了以后才回过神来,终于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有多么中二。坦白说,要是换了他以旁观者的视角目睹自己的举动,非得啐一口,再骂一句“憨瓜”不可!莫名其妙念起诗来可太憨了。
于是,他挠了挠头,口中连声道:“一时激动,失态了失态了。”他心里也忍不住暗自摇头,没想到穿越过来都这么久了,骨子里竟依然是前世那副中二又容易上头的傻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不是这样一个容易中二,容易因为热血激荡而上头的人,之前也就不会那么心心念念地要帮蓝田县脱贫了。堂堂一个大唐楚王殿下,成日在山间野地里爬摸,还跟一帮泥腿子同坐一桌吃饭,天下只此一人!
萧瑀的眼神放光,道:“年轻人能圆滑一些、思虑周详一些,固然是好事。但锐气亦是必不可少。你能知世故而不世故,甚好,甚好!”
以萧瑀这个纯粹大唐人的角度来看,李信的举动再正常不过了。这年头的文人就是这样,说着说着来两句诗句,甚至唱起歌来也不是奇事,反倒让人觉得真性情。
李信被夸得面红耳赤,连忙丢下一句:“晚辈突然想起家里还有晾着的衣服没收,先走一步。”
萧瑀猝不及防地看着李信一路远去,脸上露出迷惑的表情:家里晾着的衣服没收跟楚王你有什么关系?不是有下人操持吗?难不成你楚王还对这些小事亲力亲为不成?
片刻之后,萧瑀哑然失笑,不再探寻李信突然逃走的缘由,自顾自地往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也应该抓紧时间做事才对。
李信虽然答应了要写这本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但他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能着急得来的事情。毕竟他也不是经济或者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员,最多只能算是民科级别的经济学爱好者,对于超出中学范围的知识,绝大多数他都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必须要经过系统而细致的整理才能将其编入书中。
总而言之,这可比随手写几个剧本难多了,也费事多了。
而且,很多经济学知识推理到最后,都要归结到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关系上。后世那些专家们头上可没有皇帝的约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李信不可以。一个写得不好,被人看出来有推翻王朝统治的念头,那篓子可就捅得大大的了,连李世民也不可能再容得下他。毕竟,哪个皇帝会对心心念念想要推翻自己的人留情呢?
李信终于还是没有急着动笔。他必须把这些事情都好好考虑清楚才行。
只争朝夕固然不错,终究还是跟无脑蛮干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