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清创缝合术的巨大意义
李信自认是个好人,不过也仅仅是一个普通程度的好人而已,距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至高境界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
他并不介意把清创术教给别人,让它在军医们的手中发挥更大的用处。至于亲自上阵,随军出征之类的事情.......呵呵,还是能免就免吧,反正谁爱去谁去。
道信和尚看着李信,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才道:“楚王殿下高义。”
他道:“不怕实话告诉楚王,我刚才之所以强调伤兵营如何凄惨,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唤起楚王殿下的怜悯之心,希望楚王不要藏私,能把这清创缝合术教给我等。没想到,楚王殿下竟然如此慷慨豁达,竟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望楚王恕罪。”
李信挠了挠头。说实话,道信和尚自己不这么坦白的话,他还真没往那方面想。他摆摆手,道:“无所谓啦,这种小事怎么样都好。”
他倒是能理解道信和尚的顾虑。毕竟敝帚自珍而导致技艺失传之类的事情,在华夏漫漫长河一般的历史中实在是有太多例证了。
程处默有些兴奋,喃喃道:“要是伤兵死伤率真的能降到两成,不,不用两成,哪怕只是降到五成,打突厥的时候都是巨大的优势啊!”
更低的伤兵死亡率意味着更小的损耗。打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来说,如果把两军对垒看成是两个成年人打架,那么伤兵死亡率更低的那一方就相当于天然拥有一个回血增益,在战斗中自然占据优势。而且,更低的伤兵死亡率还能让士卒们更加英勇,不畏死亡,这在无形中也极大地提升了队伍的士气。
总而言之,小小的清创缝合术能给大唐军队带来的价值,其实远远超出了李信的想象。
道信和尚点点头,很是赞同程处默的意见。他毕竟也做过一段时间军医,所以对军伍上的事情也比较熟悉。他道:“突厥人一向狡猾又反复无常,屡屡在边境兴起战火。待来年秋收之后,想必我大唐与之必有一战。到时候若有楚王的清创缝合术,我大唐必胜!”
陈幼澜和小铃站在边上无人理会。她俩也就乐得默默偷听身旁这些男人们讲话。打仗的事情她们不懂,两人对视一眼之后,同时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这个清创缝合术.........真有这么神奇?甚至能左右战争的胜负?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战争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归根到底,打仗打仗,打的还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很多看似跟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小东西,经常最后被证明是足以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
李信重生之前,大唐刚刚跟突厥人休战,因为大唐王朝的国已经库告急,再也打不动了。李世民权衡再三,不得不签下了那被他视为耻辱的渭水之盟。于是,突厥退兵。
退兵之后,突厥铁骑还时常在大唐边境滋扰,劫掠,弄得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李信知道,大唐与突厥之间早晚还有一战。而且,按照他过去对历史的模糊记忆,这一战应该是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结尾。自那以后,大唐正式走上了超级强国的道路。
能够在这种重大的历史事件上插一杠子,哦不,出一把力,李信竟然也有些热血起来,大有立马掏出纸笔就写出一份《伤兵营卫生管理条例一百则》的冲动。
不过这种事还是想想就好,毕竟李信也不是专业的医学生,很多东西也只是一知半解,还要回去细细推敲一番才好,免得到时候帮了倒忙。
那位受伤的小伙子和老汉最后没有回家,被道信和尚收留在了寺中。道信还热心地包下了恢复期间的营养和汤药花费。因为他想要亲眼看一看小伙子的恢复状况。
程处默很快也走了。他要回去向程咬金报告一下这边的事情,并打算尽快向李二陛下禀报此事。
说起这事儿,李信就有些头疼。他再三强调让程处默在奏章中不要提到他,就说道信和尚或者程处默自己发明了这清创缝合术就好。然而道信和尚和程处默却都死活不同意。
程处默道:“你也不看看我是什么货色。我老子向陛下上折子,说是我发明了这种东西,你觉得陛下信也不信?别到时候再治我个罪,打我板子,那我不就糟了?”
李信当时真想说,别客气,咱俩在陛下眼里都是一路货色,我也是个臭纨绔来着。
道信和尚也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更何况,这种青史留名的大好事,贫道怎可冒领?怕是死了也会堕入阿鼻地狱,不得安生!”
看着程处默大摇大摆离去的背影,李信默默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心道:这下好了,又要想个新的理由去搪塞伟大的李二陛下那边了,希望他这会不要再逼自己出来做什么官吧。
道信带着老汉和受伤的小伙子也走了。一时间,只剩下了李信和陈幼澜几人。
李信正要开口说话,却突然见张本和陈虎上前,对他鞠了一躬,用他从未在他们脸上见过的严肃表情道:“卑下为未来战场上的战士们向楚王道谢!谢谢殿下,让他们有机会活下去!谢谢!”
这是两个粗笨的厮杀汉,早年间都是跟过李玄道的百战老兵。他们看过了太多的生死,也太明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想要活下来有多么不容易。刚才道信说起伤兵营的死亡率时,他们都沉默地闭上了眼睛,仿佛又想起那些年曾经看过的凄惨景象。
他们比谁都清楚李信的清创缝合术对于战场上负责厮杀的士卒们来说,是怎样一件珍贵的礼物。如果当年有这东西的话,或许那些老友也能活到今天,看一看这太平盛世前夕的景象吧?
张本和陈虎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心情,只能长久地弯着腰,宛如雕塑一般无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