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从九叔世界开始
繁体版

第十三章 苦命的老朱家

    “你……”

    “你是……”

    “你是重八?”

    看着被一众护卫簇拥而来,模样威武的年轻人,站在最前方两个身形有些佝偻的女人有些不敢相认。

    “大嫂。”

    “二姐。”

    傅渊上前几步,轻轻抓起两人粗糙不堪的手,眼中不由泛起一丝泪花。

    这一刻,他将自己的意识放逐回到了那场饥荒瘟疫之前。

    眼前这两个女人是这世上除了朱父朱五四,朱母陈氏外对他最好的两个女人。

    一个是朱元璋的大嫂王氏,另一个则是和他关系最亲的二姐朱佛女。

    都说长嫂如母,小时候朱元璋可没少被大嫂照顾。

    再说二姐,和他关系最亲,因为家里穷,经常吃不饱饭,二姐没少偷偷拿二姐夫家的粮食接济他们一家。

    大嫂王氏身体有着难以置信的颤栗,摸了一把满是皱纹的脸上的眼泪,“重八,你怎么长得如此威武雄壮?简直不敢让人相认!”

    二姐朱佛女也是跟着连连点头,“对啊,小弟,你的变化真的好大啊,变得我这个二姐都快认不出来了。”

    说着,朱佛女还轻轻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一个七八岁的稚童,“保儿,快叫舅舅啊,最疼爱你的重八舅舅,你忘记了吗?”

    小男孩儿躲在娘亲身后,只露出半个脑袋偷偷打量眼前这个风度翩翩,衣着不凡,好似大城里那些贵人一样的男子,在娘亲不断的催促声中,终于喊出了一句,“舅……舅舅~”

    也不害怕对方身上满身尘土,脏兮兮的脸蛋,傅渊伸出手摸了摸小男孩儿的脑袋,“保儿都长这么大了,长得虎头虎脑的。”

    整个流民队伍中,或许也就只有这个外甥还有些肉挂在身上,其余人都是皮肤蜡黄,骨瘦如柴,眼眶深陷,离得近了身上也是臭烘烘的。

    朱佛女笑着点点头,伸手比划了一下,“嗯,保儿今年八岁了,四年前他还只有这么小一点。”

    见自家小叔子似乎对小孩特别喜欢,大嫂王氏也赶紧将自己一儿一女拉到了前面,“文正,小艾,你们快来见过你们幺叔。”

    朱文正是个年纪十二岁的少年,对于四年前分别的幺叔他还有些印象,只是记不清容貌,但在娘亲的说教下跟着喊了出来,“幺叔!”

    妹妹朱小艾就差了许多,她跟李保保一般大,都只有八岁,对于眼前这位幺叔根本就没有任何印象,只是紧紧抓住哥哥的手指,怯怯的喊了一句,“幺……幺叔。”

    傅渊也是笑着拍了拍二人的脑袋,“文正,你越来越像男子汉了,以后可要把妹妹照顾好!”

    在华夏,被外人拍脑袋那是一种侮辱,可要是被亲人拍脑袋,那就是关心,亲近的体现。

    大哥大嫂原本有三个孩子,大的那个体弱,早早就病死了!

    和小辈亲近了一番,傅渊又看向二姐朱佛女的丈夫李贞,“二姐夫,这一路上你们辛苦了,到了这里,你们就安全了。”

    李贞笑道:“这一路虽然苦是苦了一点,但这心啊,也是终于踏实下来了。”

    他知道曾经的小舅子已经飞黄腾达,说话也是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居功。

    只是这一路走来,真的太难了,原本浩浩荡荡的一百多人,现如今只剩下七十人不到。

    “唉~”

    叹了一口气,傅渊皱着眉头问道:“大嫂,二姐,姐夫,我特意派人去盱眙县寻你们,但是一番打听过后,都说你们逃荒去了,你们到底去哪里了?”

    对于自己这几年的逃荒生活,李贞也是颇为感慨,“我们逃荒往东边走,穿过应天府,去了镇江,后来在镇江听别人偶然说起你的消息,便赶过来投靠。”

    傅渊见气氛有些沉闷,又问道:“二哥三哥他们呢?他们不是跟你们一起的吗?”

    大嫂王氏和二姐朱佛女互相对视一眼,沉默着摇了摇头。

    看到二者这副表情,傅渊心中有了答案。

    傅渊拉着大嫂王氏和二姐朱佛女,“走吧,我先找地方把你们安顿下来,洗漱干净过后,我设置一场酒宴来招待你们,为我们今天能够一家团聚高兴高兴。”

    众人也没有拒绝,任由傅渊安排,一个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们一路上的跋山涉水,艰难险阻,现在终于安全了。

    在回去的路上,大嫂王氏和二姐朱佛女也将这些年发生的事给傅渊说了。

    傅渊也明白了这些年自己那些亲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到这里,傅渊就不得不提一提在自己清醒过来之前,朱元璋的原生家庭。

    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一共生养的有四子二女。

    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老四朱重八。

    在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之间还有一个大姐朱氏,在三哥朱重七之后还有一个二姐朱佛女。

    在古代,不识字的农民一般不配拥有正经名字,都是以日期数字来记。

    这是男子的待遇,如果是女子,基本不配拥有名字,只是有个大丫,小花之类的小名,出嫁之后便会以姓氏来称呼。

    比如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大嫂王氏,以及大姐朱氏。

    至于二姐,她嫁过去的丈夫有点学问,就给她取了一个朱佛女的名字。

    当然,这名字一般人不能叫,也就长辈丈夫才能叫,外人依旧是叫朱氏。

    还有为什么朱元璋的二哥不跟着顺序来叫朱重五,反而是叫朱重六?

    那是因为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有一个哥哥叫朱五一,先后已经生了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以及朱重五。

    也就是说,朱五四给自己儿子取名还都是捡了自己哥哥的便宜。

    不然朱元璋的名字说不准就是比朱重八还要难听的阿猫阿狗了。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老幺,父亲朱五四是在五十岁的时候才生下的他,属于老来得子,实为不易。

    那时恰逢年纪最大的大哥朱重四和大嫂王氏结婚两个月,因为父母年纪太大,朱元璋便从小就跟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大嫂王氏对朱元璋来讲,长嫂如母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直到饥荒瘟疫来临,短短几天时间便把父亲朱五四,母亲王氏,大哥朱重四的生命相继带走,大家为了活命,不得已之下,这才各奔东西,寻找活路。

    根据傅渊打听,大嫂王氏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后来又因为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便又跟着二姐一家去了更远的地方逃荒。

    至于傅渊这个被她一向视若亲子一般的小叔子,她管不了那么多了。

    在四年前,她的次子朱文正八岁,小女儿四岁,都是嗷嗷待哺,无法独立生存的年纪。

    而朱元璋却是已经十六岁,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大嫂王氏便含着泪让小叔子朱元璋独自谋生去了。

    最终朱元璋饿得受不了,去了皇觉寺当和尚,只求一口饭吃。

    至于二姐朱佛女,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和朱重八年纪相差最小,朱佛女也是最疼爱自己这个幼弟。

    未出嫁之前就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朱元璋不说,出嫁之后因为婆家相对要富裕一点,便经常带些粮食回来接济家里,让贫穷不堪,食不果腹的老朱家稍微要好过一点。

    所以,朱元璋对于自己这个二姐也是亲的很,对自己那个二姐夫也格外关心。

    也正因为如此,在傅渊将自己的意识放逐到自己意识回归之前,才会不禁眼含湿意,实在是有感而发。

    当然,这也就是傅渊伪善的一面,真要是换作他的真实心理,对这些“亲人”可没有太多感情。

    不过既然是自己处在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候的亲人,自己保他们一世富贵自然是不成问题。

    特别是里面还有几个了不得的人才。

    大哥朱重四的次子——朱文正,二姐朱佛女的长子李保保,以及二姐夫李贞。

    这三人的本命之气由低到高分别是,二姐夫李贞淡红,李保保淡黄,朱文正淡青中夹杂着一丝丝微不可查的紫意。

    紫乃极贵,这朱文正当真好大的运道,难怪最后疯狂到勾结张士诚想要谋反,自立门户。

    只可惜命格不够,被朱元璋发现囚禁,最终郁郁而终。

    朱文正的存在,他更像是一块补丁,如果朱元璋龙气被斩,他完整继承朱元璋的势力或许还有机会崛起,否则就是必败的结局。

    朱文正此人身怀大气运,有大才,如果自己将他用好了,那将会是替自己开疆扩土的霍去病,如果没用好,那就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不过此时的朱文正才十二岁,傅渊相信自己有的是手段慢慢调教,让其如孙悟空一般,永远都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况且,对于朱文正这个侄儿,傅渊心中已经有了完美的计划,让他不至于落得最后那般下场,也算是全了这场难得的亲情。

    相对于在傅渊眼里耀眼无比的朱文正,外甥李保保和二姐夫李贞那点微不足道的红黄命气就有些黯然失色了。

    只是这李保保是什么鬼名字?

    跟赵敏她哥王保保的名字差不多,傅渊听了有些不喜,等时机恰当了,还是给他换个名字才好。

    傅渊记得,对方好像被自己受为义子,改名叫郭文忠来着。

    后来因为功勋卓著,数次立下大功,而且为人谦逊有礼,对老朱家忠心耿耿,便又被朱元璋赐回了本姓,叫李文忠,是大明开国六大国公之一。

    至于为何朱元璋这一代的名字为何这般戏剧化,重一到重八?

    那是因为老朱家一直没文化。

    那又为何到了下一代名字就起了变化,朱文正,朱小艾,李保保,显得很有学问?

    那是因为二姐夫李贞家里有些本事,会识些字,小辈的名字都是由他取的。

    在傅渊的一再追问下,大嫂王氏和二姐朱佛女也是终于说出了朱元璋另外几个哥哥的消息。

    大姐朱氏不提,很早之前就和大姐夫王七一病死了,那时候朱元璋还没出生,对他来讲就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要知道古代一般人家嫁女儿十三四岁便可,而儿子娶妻却是要有人说媒,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因为家里穷,所以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结婚的时间很晚,都混成二十三四的老光棍了才结婚。

    要知道古时候的人寿命很短,一般活到四十岁出头就差不多可以埋了。

    朱五四属于高寿,而且不管是身体状态还是精神状态都还不错,不然也不会五十岁了还生下朱元璋。

    大哥朱重四死于瘟疫,前面提过。

    二哥朱重六离开家乡逃荒后,也是没过多久就和他唯一的儿子朱旺相继病死他乡。

    三哥朱重七则是活不下去上门给人做了赘婿,过得并不好,也在一年前病死,死前并未留下子嗣。

    到了今天,原本热热闹闹的老朱家十多口人,只剩下大嫂带着一双儿女朱文正和他的幼妹,以及二姐朱佛女、二姐夫李贞外甥李保保一家。

    这些人就是朱重八最后的亲人。

    哦,不对。

    傅渊还收养了大伯朱五一家的一个小侄女,今年刚满九岁。

    当初他刚回来的时候就看到老朱家只剩下这么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娃穿得破破烂烂,在吃百家饭。

    说实在的,大伯朱五一家也是命苦,全家都死在了那场饥荒瘟疫之中,就剩了这么一根独苗。

    额,按照古代的说法,女孩子应该不能算作独苗。

    也就是说,朱元璋大伯朱五一绝后了。

    如果傅渊有心的话,到时候或许可以安排一个宗室子弟过继过去,以延续香火。

    现如今,那个被他取名叫作朱钰的侄女被养在宅院之中,傅渊请了先生每日教导其读书识字,又安排了针线活不错的下人教她各种针线女红,生活倒也过得悠闲自在。

    原本瘦的只剩皮包骨,现如今也长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丫头。

    等到她再长大一点,有个十六七岁,傅渊就给她找个好婆家,也算是皇室宗女的最终归宿。

    自由恋爱?

    根本就不存在的!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这些宗室女一生下来就享尽荣华富贵,长大了自然要承担起宗室女的责任。

    这个侄女朱钰,就是傅渊树立的政治婚姻代表,有大用。

    傅渊的心,狠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