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孙,开局剑指朱元璋
繁体版

第15章:学习与考校

    大本堂。

    当刘三吾领着几名翰林入内后,原本还有些喧闹的课堂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知道,哪怕他们这些人是皇亲贵胄,在这些死脑筋的读书人面前,也还是一根筋的按照规章办事。

    “进了这个门你们便不是皇子皇孙,而是学子学孙。你们当中有些人是直到的,今日也不多言了,为你们介绍一位你们不曾见过的新老师。”

    刘三吾大步走到中间,直接指着一旁新来的那名儒生为众人介绍道:“这位便是国子监新来的翰林学士方孝孺,你们先见礼吧!”

    方孝孺?

    这货便是传说中的方孝孺??

    朱允熥双目一亮,好奇宝宝似的上下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儒生。

    面前这个面容清秀俊朗的才俊,居然便是后世谣传被诛灭十族的那个方孝孺?!

    若是单提起方孝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要再加上一句就是那个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灭十族的倒霉蛋,那恐怕很多人就算是不知道,也会感到一丝惊讶吧。

    虽然说这些都是戏说,是谣言,可这诛十族的名声可是广为传播啊。

    “学生朱允熥,见过方老师!”

    朱允熥不假思索的站起了身,朝着方孝孺拱手作揖。

    方孝孺师从大儒宋濂,而他的父亲朱标也是师从大儒宋濂,从这一层上来说,他也可以称呼其为师叔。

    而这位方孝孺可是敢为天下先,哪怕是朱棣进京之后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也未能逼其就范,可以说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他完全可以代表天下士子的骨气。

    当然,面前的齐泰、黄子澄二人也都是有着骨气不屈之人。

    这些读书人,论写文章之才那是一绝,论气节也不输其他人,唯独不善朝政,可令其为翰林却万不可令其为官,而且是大官!

    或许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是愚忠,但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是需要这些有气节的人,若是没有他们,便没有一代代传承不息的文明。

    这种精神极其重要,千百年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能人志士为了国家兴亡奋不顾身的一往无前,哪怕其中有些人能力不足,可那种亘古不灭的精神却会一代代相传。

    自华夏民族有史以来,一代代能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如今传承不断的华夏文明。

    “学生朱橞见过方老师……”

    “学生朱允炆见过方老师!”

    在朱允熥的带动下,众人纷纷回过神来,朝着方孝孺行礼。

    要是让老朱知道,他们这些人胆敢怠慢老师,那就不是让贴身太监挨顿板子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见过诸位。”

    方孝孺终于露出了一抹笑容,拱手还礼。

    刘三吾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朱允熥的表现,见其今日确实是与以往大为不同,不只是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还颇具人君之相。

    “既然相互见过了,接下来,便由方学士教导你们了。”

    刘三吾说了一声,便带着黄子澄、齐泰二人离开了这里。

    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教法,每个人负责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的时间也都是由方孝孺为这些人讲解《大学》,《大学》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也是广为流传的儒家思想之一。

    原先《大学》是隶属于《礼记》当中,后经过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韩愈四人的发展与传承,让《大学》的学术地位提高许多。

    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韩愈提出来的,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的重要性。

    之后经过程颢、程颐、朱熹三人的发展,《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且《大学》也被确立为四书之首。

    自此之后,《大学》也成为了历代科举必考之科目。

    如今方孝孺为这些皇子皇孙们讲解《大学》也是重中之重。

    读书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不多时,便到了晌午。

    在皇宫之中,自然是有人专门负责送饭食过来,连同着那些教书的翰林们,也都是一同就餐。

    就餐结束后,稍作休息了半个时辰,又开始了一天繁重的课业。

    他们这些皇子皇孙倘若放在宫中集体读书的话,那是极为受苦的,丝毫不比外面那些上私塾的学子要轻松,甚至于更加严格。

    每天都要从凌晨五点开始读到下午三点为止,而且是接连不断的上学,没有所谓的假期,只有停讲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大风、雷雨天和隆冬时节。

    后世子孙还有着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可这些皇子皇孙们只要到了年纪,那就得过来一年无止境的学习。

    在大本堂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朱允熥越发的体会了当初为何原主会屡次跟随着谷王翘课了。

    实在是这太不是人待的地方了,众多皇子皇孙哀嚎不已的时候,朱允炆居然心平气和的每日照常读书,每每读到深处常常不能自拔。

    难怪这些读书人这么喜欢朱允炆,感情这家伙就是个读书的种子。

    是日,轮到了刘三吾再次教学,这一次,他便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

    “这几日也学了四书,那为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为师所教授的论语当中的一句话。”

    说到这里,他观察着众人的表情,见到朱允炆不惊不慌没有丝毫变化时,暗暗点头,果然,还是这位嫡长孙最为顺眼。

    “朱允炆,你来说说圣人所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是什么意思。”

    朱允炆闻言起身,拱手作揖,答道:“回老师的话,圣人所言乃是教导我们身为君子,如果不庄重大方,就没有威严,不会被旁人敬畏。行事不能够放浪形骸,遇事当稳重,如此才能够有威信可言。”

    “不错。”

    刘三吾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这后面还有些话,他没问,自然也就不需要答了。

    接着,他又将目光放在了朱允熥身上,刚想考校此子时,却见一旁的谷王朱橞在低着头一点一点的,似乎快要睡着了一般,当即脸色一黑,大声道:“朱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