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孙,开局剑指朱元璋
繁体版

第11章:请皇上立长孙!

    莫非皇上不想要立朱允炆为太孙??!

    詹徽脑海中蹦跶出这么一个想法来,让其心惊胆战,离开大殿时,他回过头去远远的望了一眼里面,正好对上了朱元璋的双眸,吓得他连忙回过头来,心跳再也难以放缓。

    他猜对了!皇上并非要立朱允炆为太孙!方才那个眼神绝对是对自己的警告!

    那么要立谁呢,莫非是那个先前敢拔剑相向的不肖子孙朱允熥?

    詹徽越想越是觉得有这个可能,可他不敢同旁人去说,而是将这想法深深的埋在心中。

    大殿内。

    朱元璋一个眼神扫向一旁的李狗儿,李狗儿会意,带着所有宫人离开殿内,将殿门关上,只留朱元璋和刘三吾二人。

    “再离远些,三十步内不准见人!侍卫按刀而立!”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从殿内传来。

    “奴婢遵旨!”

    李狗儿高声回道,又冲着那些侍卫们尖叫道:“都退开三十步,殿外三十步内不能见人!”

    听到外面的动静后,朱元璋这才满意的走向刘三吾。

    刘三吾心中猛的一跳,阵仗搞这么大,这该不会真要和自己商讨立太孙之位吧?

    不搞这么大还有可能是为了嘉奖自己,可现在这模样由不得他不往那方向去想。

    太孙,也就是皇储,将来皇上驾崩后,便由太孙继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更何况,现如今皇帝年迈而太子故去,新储君出现后也未必能够镇住这大明下涌动不止的暗流,若是要选太孙,定要选嫡选长,方可镇住。

    想到这里,刘三吾心中已然有了想法。

    刘三吾躬身问道:“皇上,您可是有事要问……”

    “不错,你有学问,人又聪慧,你来说说,咱该立谁为太孙?”朱元璋点了点头,沉声道。

    他心中虽然早就想好了人选,可这事毕竟事关国本,兹事体大,他还是想要找人参考一下。

    这话一出,刘三吾立即跪倒在地,面容肃穆,进谏道:“皇上!臣以为无论是立太子也好还是太孙也好,当立嫡立长,方符礼治,方符人伦纲常!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当立皇孙朱允炆为太孙!!!”

    说完,他重重的朝着地上磕了一个响头。

    这次,他是真打算以死相搏了。

    立太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没弄好诸王反叛的话,没有那个手段魄力去镇压,那大明朝可就毁于一旦了。

    整个大明朝谁不知道陛下器重燕王,而燕王窥伺大宝!若太子在,尚能镇住此獠,可太子不在了,无论是谁继位,日后燕王必反!

    这一点聪明人都能看出来,唯独一向精明狠辣的皇上居然没有看出来!非但没有削弱燕王的权力,反而还屡次增加燕藩的实力。

    朱元璋站在他的身前,眼神凝视着下方跪着的刘三吾,心中犹豫起来。

    是啊,立嫡立长,无论如何,现如今朱允炆都是嫡长子,自己非要去立朱允熥的话,可不太好处理。

    哪怕他是皇上,有些事情也不是能够一言便扫平的。

    特别是立皇储之事,倘若立嫡立长倒也罢了,并无甚阻力,可一旦自己要立庶的话,方才阻止自己立燕王的那些话便会再度出现。

    倘若拿到朝廷上去论,那就会有老学究恨不得血溅当场来劝谏自己。

    “允炆虽为嫡子,可其母毕竟是继妃,原太子妃常氏才是正妻,从如此来看,允熥方为嫡子才对。”朱元璋略微沉吟,说出来了自己的看法。

    他知道,对方一定会懂他的意思。

    果不其然,当他说出这些话后,刘三吾脸色变了又变,一想到那个平日里不好孔孟之道的家伙当了太孙,整个人都不好了,当即拜道:“皇上,此子性情顽劣,难堪如此重任啊!臣还听说前些时日他冲撞了皇上!”

    “闭嘴!此事休要再提!”

    朱元璋沉声冷喝,眼神冰冷如水,苍老的脸庞上满是冰霜,原先缓和的面容消失不见,一双阴翳的眸子死死的盯着跪倒在地的刘三吾,一字一句的告诫道:“咱问你什么,你便说什么,咱不问的,你不能说!”

    “咱敬重你学问好,这才让你来和咱议事,而不是让你在这里诽谤咱的孙儿!”

    “皇上!!!”

    刘三吾闻言虽然心中担忧,但此时的他早已将自身度之事外,满腔悲愤的喊道:“立储君乃是国家大事,而非皇上私事!臣不敢非议皇孙,但臣所言句句属实,亦是肺腑之言啊!!!”

    一想到平日里那位顽劣的皇孙,他更是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往日里在太子府教书之时,这位皇孙便时常翘课,上课也并不专心,哪里比得上朱允炆半点?

    “皇上长孙朱允炆聪慧机敏,勤奋好学,有仁慈之心,颇有太子之风,依臣所见,当立朱允炆为太孙对江山社稷乃是福分!!!”刘三吾不顾朱元璋愈加难看的脸色,只顾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朱元璋黑着脸,喝道:“你只知允熥性情顽劣,却不知他至情至孝,更何况他也并非顽劣不堪,实则心怀天下,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也。”

    不待刘三吾反驳,他接着说道:“明日起便让他们恢复读书,你去大本堂好生教导他们,便知咱所言不差。”

    “论学问,咱比不过你,可若论看人,你还差得远!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扭头朝着外面走去,走到一半,停下脚步,道:“今日之事,不得与旁人言会,倘若有第三人知晓,你知道下场!”

    “臣谨记在心!”

    刘三吾连连应允,不敢反驳。

    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那他不去看也不行了。

    平日里顽劣不堪的皇孙,难不成真改性子了?倘若没有的话,皇上为何会突然这般说?

    皇上虽然年迈,可终究没有老糊涂,不可能真将天下交给一个不成器的孙子,又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以前皇上也很是疼爱朱允炆,为何如今会将重心放在朱允熥的身上?

    难不成,自己真的看走了眼?

    一时间,刘三吾心中疑惑重重。

    “唉~希望是老夫看走眼了吧,毕竟大明朝也不能交到一个昏君的手中去,皇上英明神武,万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