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孙,开局剑指朱元璋
繁体版

第7章:朱重八的心里话

    皇宫深处,一处幽闭小院子。

    院子里没有什么奢靡的东西,和其他的宫殿比起来还有几分破败。

    在院子里有着一块田地,还有着一些花花草草,这些都是生前马皇后亲手所种植的。

    因为在皇宫大院之中,养些鸡鸭鹅之类的禽畜不太方便,故而也只是种植了这些田地。

    自从马皇后走后,这块田地打理的重任便落在了老朱的担子上。

    闲暇无事时,时常会来这里照料一二。

    田埂上,朱元璋挽着袖子毫无形象的一屁股坐在泥巴地里,抬头望着天空,嘴中喃喃的道:“咱孙儿说的对啊,若是立了允炆那孩子为太孙,又将一批能征善战的勋贵杀了,今后藩王造反,那可如何是好,那些新生代的将领们真的能够顶得住老四吗……”

    老四,燕王朱棣,从小便跟随在中山王徐达的身边南征北战,而今更是在北平成为塞北亲王,统领边军作战那是屡立战功,打的那些鞑子们是东奔西逃。

    可以说,朱棣生下来就是为打仗而生的,身经百战的燕王对上一个懦弱的帝王,孰胜孰败还真难说。

    朱元璋不敢去赌,也不想去赌,在如今有了更好的选择后,也没有必要去赌。

    一众开国勋贵们不死,哪怕是朱棣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份量。

    可要是让他现在下令将老四如何如何,那更加是不可能的,未来并未发生的事情,难道要以这个论罪吗?

    “自从打了天下之后,咱越发的觉得治理天下需要哪些厌恶的文人们了,那些跟咱一样粗鲁的武将们虽然打天下是把好手,但平日里是骄纵惯了,总是惹是生非,而且他们也治理不了天下,只能成为百姓的祸害……”

    “所以咱一直想要挑个会读书的孩子当继承人,标儿很不错,读书多见识广,有仁慈之心也可行雷霆手段,既能够安抚住天下民心,又能够驾驭住那些骄兵悍将,满朝文武无不称赞,本该由他带领咱的大明走向昌盛,可……”

    “唉……”

    “允炆那孩子书读的不错,可却读的太呆板了,远不及标儿聪慧。”

    “允熥这孩子不错,性子像咱,见解独到,小小年纪便能够对答如流看穿咱的意图,不求他能够比得上标儿,但想必做个守成之君也是绰绰有余。”

    “标儿,你生了个好孩子啊,他应该是除了你之外,唯一不怕咱的子孙了,哈哈……”

    “像你啊,真像你啊……哈哈哈哈……”

    朱元璋坐在田间,手里把玩着一颗杂草,嘴角洋溢出一抹笑容,嘴里念叨着:

    “哪怕是你,最多也就是气气爹,这混小子居然敢拿剑指着咱!哼!光忙着正事,倒是忘了好好教训他一番,孙拔剑指爷,这事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大不敬的事情!”

    “放心,咱不会下死手的,下次再见到他,狠狠揍他一下出出气就算了,伤不到他身子骨,最多也就让他三天下不了床而已。”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父之过,这孩子年幼受了这么多委屈,被那吕氏逼迫的连真性子都不敢暴露出来!哼!咱先前怎么不知道那个妇人如此善妒!”

    老朱此时像极了乡间年迈的老人,一个人自顾自的说着心中的悄悄话,连个推心置腹的人都没有。

    身处深宫之中,多年来的经历告诉他,谁都不可相信,哪怕是身边的太监背地里或许也是某个人的眼线。

    而他,也就只能够在自己一个人下田时才能够说些心里话了。

    就连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李狗儿,此时也都被赶出院子去了。

    ……

    太子府。

    当朱允熥完好无损穿戴斩衰来到太子爷灵柩前时,一旁跪着干嚎的太子妃吕氏却是傻眼了。

    这小混蛋居然活着回来了?而且他身后也没有再跟着侍卫了,这是怎么回事?

    吕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目光在朱允熥的身上上下打量一番,一眼望去便看到了那腰间的一枚玉佩。

    嘶!

    那是,陛下的贴身玉佩!!

    她在老朱的身上看到过很多次,就连前几日朱元璋过来时也亲眼见到了这枚玉佩,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再见时却是在朱允熥的身上。

    看到这里,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至极。

    这说明皇爷他老人家不仅是原谅了面前的这个混小子,而且还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青睐!

    不行,这么一来,那她儿子的皇太孙之位岂不是危险了?

    一想到此处,吕氏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毒辣之色。

    没有人,可以阻挡她孩子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

    “三弟,你身上为何会有皇爷爷的玉佩?”

    一旁,朱允炆惊疑不定的望着朱允熥,自己这三弟该不会是从皇爷爷那里偷过来的吧?这可是死罪啊!

    不对,前几日他敢当着皇祖父的面拔剑相向,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

    这一句话,让太子府中前来吊唁的其他文武百官们纷纷抬头朝着朱允熥望去。

    这些文武百官都是为太子守孝的,老朱是直接罢朝七日以示哀悼,也就意味着这些在京城的臣子们也要跟着过来守孝七日,为太子守灵七日。

    在古代,太子死后可不是过了头七便埋葬,程序是相当复杂繁琐,至于保存尸体,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较为先进的技术了,旱季制冰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朱允熥不悲不喜的从腰间拿起这个东西举到半空中,淡淡的说道:“这个啊?这是爷爷的东西,在我身上自然是爷爷赏赐我的,难不成还是我偷得不成?”

    他被夺了郡王的封号,自称时自然不能够再称孤道寡了。

    “什么?!”

    朱允炆闻言大惊失色,从地上跳了起来。

    “怎么可能,皇爷爷怎么可能将这玉佩赐给你!”

    他激动不已的说道,眼神死死的盯着朱允熥手中的玉佩。

    在以前小时候,他就向皇爷爷讨要过这个东西,因为他当初读书读到了《礼记·娉义》,里面记载着孔子说过的一段话:“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镇密以栗,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讪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一向推崇儒家的朱允炆在读到这里后,便找到了朱元璋,说能不能赐他这块玉佩,后来被拒绝了,原因是这块玉是当初马皇后亲自为其挑选的,随后又赏赐了另外一块玉给他,也就是现如今他身上佩戴着的那块玉。